失能老人护理基本常识,有哪些要注意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6
/ 2

失能老人护理基本常识,有哪些要注意的

失能老人指的是老年人自理的功能受损、活动受到限制,以及参与社会交往功能的活动受限。“失能”可以从身体结构、生理功能、活动社会参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老年人的体能、智力的衰退,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共同导致了老年人的失能。当前,老年人失能或生活不能自理的现象非常常见,因此,要积极应对老人失能问题,提升其晚年的生存质量,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应当得到全社会的重视与参与。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失能老人护理要点。

1失能老人照护现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失能老人的人数不断增多。调查发现失能老人不但生活不能自理,同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失能老人对现有的养老模式并不满意。护理成本高,门槛高,使得很多需要的失能老人,缺乏专业的照顾和每天的陪伴。总体而言,目前失能老人的护理治疗是急需改善的。

2失能老人护理要点

2.1综合评估

评估失能老人的具体情况。包括血压变化、心理状况、营养状况、日常活动自理能力、有无并发症等。

2心理护理

失能老人常由于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较慢,易出现孤独感、焦虑、无助感、缺乏安全感等,丧失了对治病的信心护理期间的一言一行都要让老年人感到安心,工作上要细心、负责,在执行每个护理操作之前,要配合耐心的讲解,让老人感到安全;在家庭环境之外照顾失能老人时,主动介绍周围环境,创造人人关爱的气氛至关重要,减轻老年的陌生与孤独;多与失能老人沟通,理解失能老人所思所想,于细微之处满足失能老人之需求;家人、亲友来经常探望,让失能老人产生归属感

3饮食护理

老年牙齿脱落,咀嚼功能下降,同时消化系统功能也会减低,因此适合多吃软食、半流质或流质的食物。食谱制定应注意粗细搭配,饮食规律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豆制品、瘦肉、鱼、蛋等。在吃饭的时候要注意观察他们的吃饭状态,进食期间不宜同老人过多的交谈,给老人充分咀嚼的时间。对有鱼刺、骨头的食物要特别注意,以防卡在喉咙里。告诉老人要注意食品卫生,不要吃被污染的或者是变质的食物

4口腔护理

照护者应帮助失能老人做好口腔卫生工作,纱布沾湿后温擦拭硬腭和舌面擦拭的纱布也不能过于潮湿,以免导致咳嗽。在擦洗之前,要做好讲解,安抚老人的情绪。在擦拭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老人的口腔有没有破溃,擦拭后可以用温水漱口,防止口臭和口腔疾病。

5皮肤护理

对于大小便失禁的失能老人,要做好会阴的护理工作,要让周围的肌肤保持净、干燥,没有异味。大小便后可用温水帮老人冲洗干净,还可以在身上洒一些爽身粉。更换纸尿裤方法:将老人下半身翻起(注意保暖),解开尿不湿的扣子,将前衣从两腿之间抽出,用手托着老人的肩膀和臀部,使之成为侧卧位(尽可能地由健侧向患侧,老人呈背向左侧卧位),将脏纸尿裤内面对折卷至臀下,取温热毛巾擦拭会阴部及臀部,观察老人外阴部及臀部皮肤情况。用新尿不湿平放在老年人臀部下方,帮助老人平躺,用两只手托着老人的肩膀和臀部,使其成为侧卧位,从另一侧撤去脏尿不湿,并对齐新纸尿裤,从腿间向上兜起纸尿裤大腿内侧缘直至合适于腹股沟处,将前片两翼向两侧拉紧,后片粘扣粘贴于纸尿裤前片粘贴处。对于长时间卧床的失能老人来说,一定要保持面的干燥平整,选择比较舒服柔软被褥,同时要注意对受压区的皮肤供血状况进行观察,在受压处垫上软枕或者气垫,并且要每2小时变换姿势一次,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6睡眠护理

人到老年睡眠质量会降低休息不好会对人的生理、心理状态不利。让老年人选择右侧卧位,这样有利于高质量睡眠。选择高低软硬适中的枕头。对依靠安眠药来帮助睡眠的老年人,应监督其按医嘱用药可以将安眠药使用情况记录在笔记上,注意服用药物后的睡眠情况

7血压异常的护理

定期进行血压监测,与老人平时基础血压进行对比,并做好记录。血压高的患者应卧床休息低血压患者应该取仰卧位,病情严重应立即就医。

8康复锻练、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的训练

针对老年患者出现功能障碍的部位,可以进行适当的训练,例如:吞咽、说话、翻身、坐起、行走、上肢和下肢训练、平衡训练等。科学研究显示适宜的强度训练可延缓老年患者骨骼肌萎缩,增加肌力,增加骨骼的弹性与韧性。

日常活动自理能力训练,帮助失能老人尽量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活动,例如训练其从病床上坐到轮椅上;建议老年人利用粗大的握把等辅助器具帮助老人进食。锻炼过程要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素质,不能盲目增加运动量。对长期卧床、便秘的失能老人安排排便功能锻炼,保证足够的饮水摄入,多锻炼,培养有规律的排便习惯;对尿失禁失能老人,应注意观察尿量和尿量,并叮嘱每隔3-4小时排尿一次,加强膀胱功能的锻炼。

9健康教育

在失能老人中开展健康教育,突出其自我管理的重要意义,让其了解老年人在老年阶段患有失能的常见疾病的防治及卫生保健知识,并主动参加自我护理的必要性,使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积极配合康复护理

,实现失能老年人疾病的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