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化装备在灾害救援中的协同作战与应急响应研究

/ 2

无人化装备在灾害救援中的协同作战与应急响应研究

宦立苗 李超 杜哲 高谦 张玉良

陆军勤务学校 重庆   401331

摘要

无人化装备在灾害救援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了无人化装备在灾害救援中的协同作战与应急响应。对无人化装备进行了定义与分类,并分析了其国际与国内的应用情况。探讨了无人化装备在灾害救援中的协同作战原理,并对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随后,提出了提高无人化装备协同作战效率的策略和方法。展望无人化装备在未来灾害救援应急响应中的前景及发展方向。希望本文对进一步提高无人化装备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提供指导支持。

关键词:无人化装备、协同作战、应急响应

1、无人化装备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

1.1 无人化装备的定义与分类

无人化装备是指在人类操作的辅助下或完全自主进行任务执行的设备或机械装置。根据功能和用途的不同,无人化装备可以被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一种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按照装备所属的系统进行划分,主要包括无人飞行器系统、无人地面车辆系统、无人水下航行器系统以及无人水面舰艇系统等。

另一种分类方式是根据装备的任务进行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侦查与监视、物资输送、搜索与救援、通信与联络等类型的无人化装备。

1.2 无人化装备在国际上的应用情况

在国际上,无人化装备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例如,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中,无人化装备被广泛运用于侦查灾情、搜索被困人员、运输救援物资等方面。同时,一些先进的国家还在无人化装备上进行了深入研发,使其具备更多的功能和应用,以提高灾害救援效果。

1.3 无人化装备在国内的应用情况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已广泛使用无人化装备进行灾害救援任务,如即将到来的自然灾害时,无人化装备可以提前进入危险区域进行侦查和监测,为救援行动提供准确的信息。同时,无人化装备在救援物资运输、紧急通信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国内无人化装备应用仍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2、无人化装备在灾害救援中的协同作战

2.1 无人化装备的协同作战原理

协同作战是指不同种类的无人化装备之间通过协同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特点和功能,以达到更高效、更灵活的灾害救援目标。无人化装备的协同作战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共享与通信:各个无人化装备通过高效的信息共享和通信系统实现实时数据的传输和共享,以便更好地了解灾情和救援需求。这样可以使各装备间的行动更加有序、高效。

(2) 任务分工和协调:无人化装备通过任务分工和协调,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合理安排各个装备的任务和行动,充分利用各自特点和能力,以便更好地协同救援。

(3) 自主决策与智能控制:无人化装备能够根据预设的规则和指令,自主进行决策和控制。通过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实现在复杂环境下的自主操作,提高协同作战的效果。

2.2 无人化装备协同作战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不同无人化装备之间的通信和信息共享仍然存在一定的障碍。由于不同装备的制造厂商和技术标准差异较大,导致无法实现无缝的通信和数据共享。

无人化装备的智能控制系统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现有的技术可以实现基本的自主决策和操作,但在复杂多变的灾害环境下,装备的智能控制还有待增强。

此外,无人化装备之间的任务分工和协调也需要更好的规划和设计,以确保各个装备的协同作战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

2.3 无人化装备如何提高协同作战效率的策略和方法

建立统一的通信和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推动无人化装备制造商制定一致的技术和标准,实现各个装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共享实时的灾害信息和救援需求,以提高协同作战效果。

加强无人化装备的智能控制和决策能力。通过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算法,提高装备的感知能力和自主决策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灾害环境,并做出相应的协同行动。

此外,建立完善的任务规划与协调机制。通过精确的任务分配和协调,合理利用各种无人化装备的特点和能力,使其能够在灾害救援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3、无人化装备在灾害救援的应急响应

3.1 基于无人化装备的灾害救援应急响应机制

无人化装备在灾害救援中的应急响应是指使用无人化装备进行迅速响应和处理灾害事件的机制。这种机制的建立旨在提高灾害救援的效率和减少人员伤亡。基于无人化装备的灾害救援应急响应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灾害事件的实时监测与传感系统。通过安装在无人化装备上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实时收集各种灾害事件相关的信息,如火灾、地震、洪水等。同时,无人化装备可以配备高清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可以通过无人机等载具迅速获取目标区域的实时图像和数据。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一旦发生灾害事件,无人化装备可以通过自主导航和路径规划功能,迅速抵达事发地点,并进行应急响应。无人化装备可以承担各种任务,如救援受困人员、救火、搜救等,为救援人员提供支持和辅助。

建立信息传输与指挥系统。无人化装备搭载的强大通信系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实现与指挥中心的实时通讯。通过这种系统,指挥中心可以迅速了解灾情,指示无人化装备的行动,及时掌握救援进展情况,从而做出更加准确和及时的决策。

建立数据存储与分享平台。无人化装备搭载着大容量的数据存储设备,可以存储各种救援数据和信息,如实时图像、救援过程记录、受灾地点等。这些数据可以被共享给相关救援单位和政府部门,以便于灾后救援评估和教训总结。

3.2 无人化装备在应急响应中的优势与挑战

无人化装备在应急响应中具有许多优势。无人化装备可以进入人类无法到达或危险的区域,执行任务并收集信息。这使得救援人员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灾情,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方案。无人化装备具备自主导航和无线通信功能,可以在灾难发生后迅速响应,实现快速部署和任务执行。

然而,无人化装备在应急响应中也面临一些挑战。无人化装备的作业时间和续航能力有限,不能长时间持续执行任务。这需要提高无人化装备的能源供应和电池续航技术,以延长无人化装备的工作时间。无人化装备的自主导航和智能感知技术仍然不够成熟,可能出现错误和故障,导致任务失败或者无法完成预期目标。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无人化装备的智能导航和感知算法,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

3.3 无人化装备在未来灾害救援应急响应中的前景及发展方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无人化装备的性能和功能将不断提升。未来,无人化装备可能会具备更强的自主导航和智能决策能力,能够适应更复杂和恶劣的环境。同时,无人化装备可能增加更多的传感器和设备,如化学传感器、地质传感器等,以便更好地感知和应对各种灾害情况。

此外,在无人化装备应急响应的发展中,还需要加强与其他技术和系统的联动,如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以实现更高效和精确的灾害救援。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无人化装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确保无人化装备的质量和安全性。

结束语

无人化装备在灾害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无人机和机器人等,可以提高效率和响应速度。协同作战是关键,但目前仍存在问题,如通信和协同规划。在应急响应中,无人化装备能快速响应、高效部署和精确定位,但也面临安全和操作风险。未来应提高无人化装备的智能化程度和协同作战策略,加强合作与制定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以实现更好应对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安全。 

参考文献

[1] 陈虹,张涛,张凌,等.无人机机群协同搜救技术和装备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减灾, 2023(10):42-45.

[2] 尤嵩菀,李功淼,沈同强.浅谈无人化装备在抢险救灾中的运用——对两起特大爆炸事故救援的反思[J].中国应急救援, 2019(5):4.

[3] 王佑玲.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J].信息周刊, 2019, 000(0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