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2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党宏康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710068

摘要:县域经济发展是带动我国城乡建设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乡镇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是现代生态县域建设与产业创新的重要方向。文章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分析,探讨当前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振兴战略;县域经济;经济发展

引言

乡村振兴为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业经济管理将为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维护县域整体经济运行状况稳定、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稳定的基础。

1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制定历程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制定源于中国政府对县域问题的关切,长期以来,中国县域地区面临人口老龄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挑战,威胁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政府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县域经济的振兴,提高县域地区的产业化水平,培育新型县域经济,提高县域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县域居民的生活质量是核心任务之一,提供改进县域社会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改进县域社会制度,包括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县域基层治理,建设法治县域;鼓励绿色农业、生态县域建设,减少县域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发展乡村旅游、县域金融等新兴产业,减少城乡发展差距;保护县域传统文化,推动县域文化创新;将扶贫工作与县域振兴紧密结合,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建立健全县域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县域养老、医疗和教育保障;鼓励国际合作与开放,促进县域发展。县域地区发展面临的挑战。县域地区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对农业和县域经济发展造成压力;土地流转问题复杂,需解决土地管理、保护和承包等问题;基础设施滞后,影响县域生产和居民生活质量;教育和医疗资源短缺,对青年教育和居民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县域居民缺乏补充的福利保障;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威胁县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传统产业结构需调整,面临技术转型、培训和市场准入等挑战。

2当前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县域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低

县域经济发展受自身产业结构的直接影响。在国家惠民政策的支撑下,县域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从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县域经济发展依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县域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种植业、渔业或畜牧业为主,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与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较大的关系。另外,在县域地区,一些新型的机械设备和信息技术得不到重视和利用,这使得县域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动力不足。

2.2县域生态环境治理低效

当前部分县域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问题,或未能采取高效的环境治理手段,导致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阻碍了经济的增长。例如,农业作为县域的核心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为追求一时的产量而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或随意砍伐树木、开垦耕地等问题,最终导致土地肥力下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县域地区为招商引资,引入污染较大的生产企业,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在治理环境问题上,县域地区必须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才是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建设生态宜居的县域环境,以绿色发展为理念来推动经济产业转型,县域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抓住更多的发展机遇。

2.3县域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发展缓慢

县域基础设施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命脉,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西部县域经济基础差、县域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尤其贫困山区、边境地区,地形复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交通不便,完善水、电、气设施迫在眉睫。县域信息化建设、网络建设以及各类配套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相比差距较大,导致县域地区与外地信息交流不通畅、县域经济发展缓慢。部分县域地区因基础设施落后导致县域丰富的经济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反而加剧了县域经济资源的破坏程度。也有一些县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以致土壤破坏、资源污染、水资源恶化等问题不断出现,严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县域基础设施完善与县域经济发展直接相关,影响着县域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

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径

3.1调整县域产业结构,促进县域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积极调整县域产业结构,能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一方面,县域经济主体需要全面整合现代农业资源,根据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建立符合地区实际的现代种植业、畜牧业和养殖业,持续发展和壮大第一产业。另一方面,县域地区应鼓励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升级转型,发展本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旅游业,并加强县域电商等特色产业的建设,确保本地区产业类型的丰富性。此外,在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下,县域地区应加强政府部门的引导管理,培养农民的产业融合意识,重视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应用,依托数字技术加快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有效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县域产业融合中,应从多个角度进行农业产业发展布局,以绿色农业为核心,围绕农业进行第二、第三产业的延伸,促进县域经济的绿色化、持续化发展。

3.2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首先,要建设若干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培育,提高农业产业集群的品质与竞争力。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线上与线下融合程度加深,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物流效率提升,县城必将成为打造县域创新创业的“大平台”,特色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各地区要不拘泥于传统产业发展道路,重点选择若干特色产业进行培育和成长,运用高标准、高起点打造创业园区,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提高农产品的整体品质与效益;其次,要打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引着未来产业的走向,凝聚着地区发展的新动能并决定着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应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为重点,积极促进传统产业集群的改造升级。通过先进的科技研发和设计,全面提高传统特色产业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促进产业集群的改造和提升,优化产业振兴发展路径;再者,要搭建特色产业平台,加大对产业集群的扶持力度。要创新产业园区合作机制,科学研判和定位,搭建多点支撑平台体系,助推产业腾飞。

3.3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农业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水、电、气、路、网络化、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县域基础设施是保障农民基本生活的重要举措,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措施。有关部门要加快县域基础设施建设,诸如水利设施建设、电路铺设、清洁能源推广、信息化设备完善等要尽快做到全方位、全覆盖。最后,要加强节水灌溉设备、清洁能源设备的铺设和无污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广大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方位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县域基础设施的全方位、全覆盖建设,对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部门应主动加强合作,积极推进此项工作的完成,从而为我国实现农业强国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结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产业振兴,推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加强共识,推进县域经济强县工程。为推动这方面经济建设,就要以县域特色为根基,调整县域产业结构,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岩.全面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J].发展,2022(06):30-31.

[2]张凤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J].理论探讨,2022(03):167-172.

[3]贾玲宝.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提升研究[J].山西农经,2021(21):68-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