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治疗动脉硬化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2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治疗动脉硬化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畅晓燕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一科  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目的探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治疗动脉硬化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就诊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的颈动脉硬化患者150例,对入选患者按1:1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使用Evolocumab(瑞百安)420mg每月皮下注射一次,对照组使用空白对照皮下注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SV、EDV、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硬化患者应用PCSK9抑制剂治疗,有效改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动脉硬化;安全性;有效性

前言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动脉病变,极易诱发脑卒中。当颈动脉中发生血管内膜增厚或斑块时,会诱发颈动脉堵塞,导致脑缺血发生风险增加,轻者中风,重则脑死亡。故积极治疗颈动脉硬化十分重要。临床在治疗颈动脉硬化时常采用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取得一定效果[]。 随着降脂药物的发展,出现了新型降脂药物-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其作用机制与他汀类药物不同,具有明显的降脂效果。本文将以15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PCSK9治疗动脉硬化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就诊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的颈动脉硬化患者150例,对入选患者按1:1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23~67岁,平均(45.34±5.15)岁。治疗组,男38例,女37例;年龄21~69岁,平均(46.83±5.43)岁。将两组试验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P>0.05。

纳入标准:参照2011年出版的郭万学主编的《超声医学》(第六版)颈动脉硬化斑块诊断标准,确诊疾病;年龄≥18岁,性别不限;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近2周内无使用降脂稳定斑块的中药、中成药及西药的患者。排除标准:超出年龄范围;颈动脉超声检测显示动脉重度狭窄(≥70%),建议手术治疗的;严重的并发症:肾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卒中、心衰、心梗等; 严重的其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肿瘤、遗传性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如残疾、痴呆、精神心理疾患等);依从性差;参与其他研究。

1.2 方法

治疗组使用Evolocumab(瑞百安)420mg每月皮下注射一次,对照组使用空白对照皮下注射,治疗期间注意控制血压、血糖、饮食调节和戒烟限酒等。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PSV、EDV、RI,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EPIQ5)检测;(2)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SV、EDV、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X±S)

组别

n

PSV(cm/s)

EDV(cm/s)

RI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75

78.13±3.24

70.52±1.54

13.59±2.21

17.64±2.35

0.93±0.02

0.78±0.02

对照组

75

78.42±3.09

74.14±1.63

13.42±2.18

15.63±2.09

0.94±0.03

0.83±0.04

T

/

0.8234

4.9834

0.4112

5.3212

0.5719

5.0923

P

/

0.5181

0.0000

0.6783

0.0000

0.6231

0.0000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组别

n

消化不良

腹痛

胃溃疡

发生率

治疗组

75

3(4.00%)

2(2.67%)

2(2.67%)

7(9.33%)

对照组

75

1(1.33%)

3(4.00%)

4(5.33%)

8(10.67%)

X2

/

1.2311

P

/

0.7823

3 讨论

动脉硬化与全因死亡率密切相关,并且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主要是伴随血管内皮损伤,血脂异常致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导致管腔狭窄、血管收缩与舒张功能异常,继而累及全身动脉的一种慢性疾病[2]。动脉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血管疾病的发病基础,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脑卒中占所有因素的20%左右。既往大量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降低血浆中LDL-C水平,是心血管疾病降脂治疗的基础药物,但对心血管疾病极高危人群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欠佳,仍有50-80%的患者血脂水平难以达标。因此,动脉硬化患者还需加强降脂治疗。PCSK9抑制剂是新型降脂药物,具有显著的降脂效果

[3]。PCSK9属于前蛋白转化酶家族,是第9个成员,研究者在2003年研究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的过程中首次发现,它是继LDL受体(LDLR)和载脂蛋白B之后第3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高胆固醇血症遗传学靶点。PCSK9蛋白在LDL-C代谢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LDL-C与LDL-R结合后通过网格蛋白包被的囊泡内化进入肝细胞,并在体内酸性环境中解离[4]。LDL-R重新回到肝细胞表面,包含LDL-C的内体与溶酶体融合后即可被降解。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SV、EDV、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PCSK9抑制剂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动脉硬化患者应用PCSK9抑制剂治疗,有效改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言纬,李近都.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 9型及其与脂类物质代谢紊乱、动脉硬化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广西医学,2022,44(24):2909-2912.

[2] 吴金隆,杨堃,柳侠平,等. 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患者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30(1):58-60.

[3] 王伟志,司书毅,许艳妮.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22,30(8):645-653.

[4] 徐金,彭瑜,张钲.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与心肌梗死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21,29(11):1000-1006.

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LHGJ2019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