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管理中的内部审计方法与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3
/ 2

合规管理中的内部审计方法与策略研究

李玲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钢结构分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 内部审计在合规管理中具有关键地位。通过全面审视风险,加强监督与执行,以及提供改进建议,内部审计能够预 防合规风险、提高执行力。而采用综合性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和持续性审计等方法,结合数据分析技术、风险导向指标和自评自 查机制等应用措施,则进一步优化了合规流程。 因此合规管理与内部审计的紧密结合,为企业适应法规变化、保持稳健发展提供 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 合规管理;内部审计方法;应用策略

引言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合规管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合规管理涉及遵循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内部政策,以确保组织行为合法、诚信和符合道德标准。而内部审计作为独立、客观的评估机制,对有效监督和提升合规管理的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将探讨内部审计在合规管理中的关键性,以及应用内部审计方法的措施,以实现更加有

效的合规管理。

一、合规管理和内部审计的联系

合规管理和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中两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密切 的关系,相互支持、互相促进,共同确保企业运营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首先,合规管理和内部审计有着共同的目标,即保障企业的合规性。合规管理是指企业按 照法律、法规、政策和内部规定,开展经营活动,遵循商业道德,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而内部审计是通过 独立、客观地审查和评估,确认组织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是否有效,并提出改进意见[1]。两者共同确保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遵循法律法规,不违反 相关规定,从而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其次,合规 管理和内部审计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合规管 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合规政策和措施,确保 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 而内部审计部门在执行审计计划时,依赖合规管理部 门提供的相关政策、规定和操作流程,以确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同时合规管理部门还能通过与内部审 计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将合规风险纳入审计计划,并跟踪内部审计发现的合规问题的整改情况。

二、合规管理中应用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一) 全面审视合规风险

内部审计作为独立的内部控制机制,其目标是评估和提高组织运作的有效性、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过程的有效性。合规风险是组织面临的潜在威胁,包括但不限于法规遵循、道德规范、利益冲突、信息安全等 方面的风险。

(二) 加强合规监督与执行

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在合规管理中扮演着监督者和顾问的角色,确保组织在法规遵循、道德准则、利益冲突等方面的合规性。通过审计结果的反馈,内部审计能够推动管理层积极落实改进措施,提高合规管理的执行力。
   (三) 持续改进合规流程

内部审计部门通过深入了解组织内部运作和审查合规管理流程,能够发现合规管理中的不足和潜在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些建议有助于优化合规流程和制度,提高合规管理的效率和灵活性, 使组织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法规环境。

三、合规管理中的内部审计方法

(一) 综合性审计

综合性审计方法是一种全面性的审计方式,将合规管理纳入整体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中,强调审计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通过综合性审计,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更好地衔接合规与业务运营,从而提高合规管理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二) 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高效的审计方法,有限的审计资源聚焦在高风险领域,以确保审计工作更有针对性和高效性,集中关注最重要的合规风险。

(三) 持续性审计

持续性审计是一种定期监测合规管理执行情况的审计方法,强调持续不断地对组织内部的合规控制和政策执行进行审计,以确保合规管理的持续有效性。

四、合规管理中的内部审计方法的应用措施

(一) 数据分析技术应用

在合规管理中,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对内部审计至关重要。传统的审计方法可能需要大量时间和人力投入,而且很难对大规模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但是,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海量数据涌现成为常态,内部审计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更高效和精确 的方式发现合规风险。

(二) 设定风险导向指标

设定风险导向指标能够将审计资源集中在高风险领域,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和效率,并促进业务部门 与内部审计的密切合作。该措施的实施内容分别为

以下几点:

(1) 通过设定风险导向指标,内部审计能够更加聚焦于高风险领域。合规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但由于资源有限,无法对所有业务和流程进行全面审计。 因此,制订具体的风险导向审计指标至关重要。这些指标应当综合考虑业务特点和合规风险,明确优先审计的业务领域和重点环节。通过集中 资源在高风险领域开展审计,能够更早地发现潜在合规问题,防患于未然。

(2) 风险导向指标的设定还需要与业务部门紧密合作。 内部审计部门通常是独立的第三方,缺乏对业务细节的深入了解。 因此,与业务部门合作制定风险导向指标是必要的。业务部门能够提供关于业务流程和实际操作的重要信息,帮助审计部门更准确地 确定高风险领域。同时,通过与业务部门的合作,审计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业务目标和挑战,为业务部门 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合规建议。

(3) 风险导向指标的设定需要综合考虑合规目标和策略。合规管理应当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确保业务运营的合规性。因此在设定风险导向指标时,内部审计部门应当与高层管理层合作,明确合规目标,并制订相应的审计计划。这样可以确保审计工作不仅关注当前的合规问题,还能够为企业长远发展

提供战略性的合规建议。

(三) 风险自评和自查机制

风险自评和自查机制可以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引入风险自评和自查,各部门可以主动评估和检查自身的合规风险,将自查结果作为内部审计的参考依据,从而在合规管理中形成闭环。该 措施的实施内容分别为以下几点 :

(1) 风险自评和自查机制能够减轻审计压力。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复杂性的增加,内部审计部门面临越来越大的审计任务。如果仅依靠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全面审计,工作量将变得十分庞大。 而通过引入风险自评和自查,各部门可以在日常运营中对自身合规风险进行评估和自查。这样一来,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更加集中精力在高风险领域进行审计, 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和效率。

(2) 风险自评和自查机制能够促使各部门主动改进合规问题。 自查结果的产生将直接反映各部门合规管理的实际情况,包括合规问题的存在和解决程度。当各部门意识到自身存在合规问题时,将更有动力主动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合规水平[3]。这种自我改进的机制可以促使各部门形成良好的合规意识,积极参与合规管理,形成合规管理的闭环。

(3) 风险自评和自查机制还能够提高合规管理的透明度和整体效率。各部门自查的结果可以向内部审计部门报告,并作为内部审计的参考依据。这样可以增加合规管理的透明度,让高层管理层更好地了解合规情况。 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可以参考自查结果,将审计重点放在各部门合规风险较高的领域,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

五、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全面审视合规风险、加强监督与 执行,以及提供宝贵的改进建议,内部审计确保组织 健康运转。应用综合性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和持续性审计等方法,加上数据分析技术、风险导向指标和自 评自查机制等应用措施,进一步提高合规管理的效率 与灵活性。内部审计与合规管理的密切配合,有助于企业在复杂多变的法规环境中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叶璐.企业内部审计与合规管理互动的必要性及路径[J]. 大众投资指南,2023(4) : 161-163.

[2]周瑜君.企业合规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整合研究[J].审计与理财,2022(6) : 54-56.

[3]黄胜忠,龚婷婷.企业内部审计与合规管理互动必要性及实现路径[J].财会通讯,2018( 13) : 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