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在宏观经济建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4
/ 2

计量经济学在宏观经济建模中的应用

李吴元

新疆青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市834000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计量经济学发展的成熟,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和科学的统计分析模型对发现经济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经过长时间的以及工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化程度不断发展,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各种新型的产业形态以及经济发展新形势,这就导致了我国经济发展中潜在的经济规律发生了改变,计量经济学作为分析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有效手段是经济新常态下促进经济新格局构建以及推动经济稳步发展的关键。通过计量分析找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顺应经济发展趋势从而达到经济新常态宏观时代背景下经济的稳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建模;应用

引言

计量经济学在当前经济研究中占据主流地位。计量经济学在描述经济状况方面具有实用性强、准确性高等优点。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日趋成熟,借助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统计分析模型来发现经济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计量经济学在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应用。目前,经济学家过度使用数学公式来完成对经济问题的论证。这一事实的不断发展,主要是由于经济学家倾向于应用微分学来完成问题的论证,走向应用更复杂的运筹学,最后到任意使用计量经济学,使用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假设。至此,完成了计量经济模型的设置,并最终完成了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同时,利用该模型对经济现象进行估计和评价。由此可见,计量经济学与现行经济学的有效结合,不仅可以高效地完成经济发展路径的创新,而且对于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风险的发现和应对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1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发展应用中遇到的难题

1.1方法误用滥用

方法的误用和滥用是计量经济学应用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对计量经济学的过度崇拜使唯模型理论在学术界盛行,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错误也更为普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无非是对计量经济学科学的过度崇拜,而忽视了模型本身可能存在的局限性。首先,有一种对计量经济模型的盲目崇拜。在论文发表中,许多权威期刊都采用定量或定量模型作为实证依据,模型的复杂程度成为衡量文章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这种现象会使后续学者在科学研究中关注计量经济模型,从而产生盲目崇拜计量等诸多问题,也会导致计量经济模型的误用和滥用。其次,学术研究只是应用计量经济学。许多学术研究将计量经济模型作为判断科学性的重要标志。对于许多难以量化的概念,一些学者的运用过于牵强,导致数据表现和实证结果缺乏专业性。第三,缺乏系统的计量经济学研究和认识。将计量经济学等同于简单的回归过程严重误解了计量经济学,许多简单的回归模型不具备经济上的充分性,单纯为了回归而对回归进行建模是值得怀疑。

1.2模型设定不当

模型设置不当也是计量经济模型应用中的主要问题之一。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计量经济学科学的系统把握,模型的设置难以有效保证经济的充分性和实证的可靠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一是计量经济模型设置取向问题。简单的理论导向和纯粹的数据导向都不能有效地遵循与理论数据相结合的面向关系的建模。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理论与数据支持的结合上,但很多应用研究并没有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一内容,或者干脆照搬某一经济理论,直接将理论公式作为先验模型进行分析;或者超越理论极限,直接使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回归。这两种模型设置都产生了没有经济意义的结果。其次,计量经济模型很难遵循建模范式。计量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模型、理论和数据的统一。模型与数据的统一既保证了模型本身的经验,又具有与现实相符的特点。事实上,计量经济模型的建模遵循由一般到特殊的规律,初始模型往往需要尽可能覆盖最全面的影响因素,并受到理论的约束,从而实现由一般到特殊的转变。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更多的是从特定点出发,通过添加影响变量来寻找模型建立点的模型。第三,计量经济学模型是模型导向的,模型设置缺乏理论可靠性。计量经济学应该成为分析经济发展的工具。

2计量经济学在宏观经济建模中的应用

2.1正确看待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和局限性

在讨论计量经济学在宏观经济发展中的具体应用之前,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和局限性。计量经济学是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实现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研究。从计量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来看,重视科学性是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分析的重要贡献之一。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计量经济学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问题,但我们必须承认,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分析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经济分析领域,计量经济学必须注意四个方面:一是检验理论的意义;第二,由测量理论定义的参数值和不可观测变量,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考虑用计量经济学来解释规律;第三,计量经济学可以用来预测变量的值,而预测并不是一种与理论完全相关的应用;第四,它可以用来描述现象或关系的特征,并通过数据处理揭示关系。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以上四点并不是计量经济学的必然,只有充分保证其科学性,才能真正实现以上四点。

2.2发现经济发展规律,顺应经济发展趋势

根据经济发展的潜在规律,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经济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应加强创新和研发,利用科技含量提高经济发展的附加值。在符合宏观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在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同时,提高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速度,最终实现新常态下经济结构的转变和经济新格局的构建。

2.3确保计量经济学设置的经济充分性和经验可靠性

保证计量经济学科学性的核心是保证模型设置的正确性。只有保证模型的正确性,才能为进一步的科学分析奠定基础。具体来说,就是要保证模型、理论和数据的适宜性,在以下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整理,形成结合理论数据的经济学范式。经济充分性是通过经济理论来实现的,即模型的设置需要符合理论与现实的规律,经验基础是模型要符合现实。事实上,在最初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设置中,往往偏向于理论导向,脱离现实,这使得模型设置往往不具备经济现实性。纯数据导向也会使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被忽视,导致伪回归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将理论与数据相结合,作为模型设置的重要指导,不仅要保证模型设置的正确性,还要注意模型、数据和理论的适应性。

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宏观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加强和完善计量经济学在宏观经济发展中的应用,不仅需要注重计量经济学分析模型的应用,还需要运用计量经济学对不同行业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还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与计量经济学的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对相关行业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有利于发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和应对。由此可见,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在宏观经济市场研究分析中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有效地创新经济发展路径,而且对于发现和解决宏观经济中存在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成坤.统计软件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Stata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4):5-8.

[2]张晓嵩,李一川.计量经济学在宏观经济发展中的运用探析[J].商业文化,2021(6):41-42.

[3]朱孔春.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J].质量与市场,2021(2):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