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指标对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6
/ 2

生化检验指标对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效果观察

梁晓红

肇东市第一医院

摘要: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围绕着检验生化指标对临床冠心病的症状判断展开系统的探究。本次研究选取了2021年1月—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50例患有该疾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50例体检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对这两组人员都进行了CRP、CysC等相关的生化检验,将两组研究人员检验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对比。此外,对不同类型疾病的指标检测结果存在的差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将两组患者所检测出来的尿素氮(BUN)、总蛋白(TP)等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存在一定的差异,不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所得到的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全都高于对照组人员,存在一定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者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人员,所得到的检测指标要明显的高于患有心绞痛的患者,并且检测过程中的CysC结果相比于其他类型疾病的患者来说都要低,存在一定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CRP;CysC;生化检验指标;临床诊断;冠心病

0引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通常情况下我们称之为冠心病,主要是由于人体中的冠脉血管发生了粥样硬化,从而引发血管腔迅速的变窄,严重情况就会导致血管完全的阻塞,同时人体的心肌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缺氧、缺血等相关的问题,这样就会引发心脏病。这些患者在临床中大都会表现为胸闷、胸痛等相关症状,如果不能够对其进行及时治疗,就可能会引发患者血压下降、心衰等相关问题,对其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1]。当前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可以将这类疾病分成5种类型。在老年人当中冠心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心血管疾病,该疾病早期表现不明显,但是等患者意识到该疾病以后,就已经来到了中晚期,因而耽误了治疗该疾病的最佳时间,患者预后状态通常都比较差。所以探索快捷、准确的检测该疾病的方法,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该领域研究的重点[2]。这篇文章通过选取50例患有该疾病的患者与50例健康人员的生化指标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对其临床的应用价值展开了系统的探讨,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挑选了50例患有该病症的患者,将这些人员组成观察组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些人员当中有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35例和15例;这些患者的年龄大都集中在42~85岁范围内;根据患者自身的病症类型可以分为心绞痛不稳定和稳定患者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同时还要挑选50例健康人员作为参照,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2名和18名;这些人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1~86岁范围内。纳入本次研究的标准:①已经得到确诊的患者;②参与此次研究的所有人员都对研究的内容知晓,愿意配合完成本次研究。排除本次研究的标准:①患者自身有一定程度的肿瘤病症;②存在较为严重的精神类疾病;③患者对本次诊断研究不愿意配合。对比两组人员的资料,具有差异,不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判断其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本次研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批准。

1.2方法

当定下来患者的采血日期后,采血前要将相关的注意事项告知受检者,最重要的就是采血期间不要饮食。而且采血的时间也需要控制在7:00-8:00间完成,如果采血前腹部有十分不适的感觉,那么就可以适当的喝一点温开水,这样能够使患者的不舒服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采血点通常情况会选在患者肘窝的主静脉,将其与真空抗凝管进行连接进行采集。完成后要将其进行相应的标注,并将样本立即送至检验科。要使用相关检测仪器对开展检验,同时要对样本的差异性进行评估。

1.3观察指标

通过将两组受检者的生化检验指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包括肌酐(Cr)、BUN、总蛋白(TP)等相关指标。另外还要对不同疾病类型患者的生化指标进行分析。

1.4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处理采用的是SPSS18.0统计学软件完成的,(x±s)用于表示计量资料,t进行检验;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存在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生化检验指标对比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指标情况进行科学的对比,具有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研究发现,观察组人员的指标结果对比对照组来说要高的多。

2.2观察组冠心病患者不同类型生化检验指标对比

观察组中患者的生化指标要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冠心病定为全球高危疾病,该病在临床中始终有着较高的致死率,严重威胁着人们自身的健康[3-4]。引起该病的因素有很多,如吸烟、酗酒等,患者发病时心脏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疼痛感,同时还会波及到人体的侧肩、手臂等相关部位,甚至有一些患者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呕吐、眩晕等症状。冠心病根本上说就是人体动脉中堆积了很多的脂类物质,这些物质经过堆积就附着于人体血管内膜,这样就会在该区域形成相应的斑块,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血流量,从而形成一定的阻塞,严重情况还会导致血管发生闭塞,这样会使人体的心肌细胞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

[5]。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到冠脉,这些因子严重损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如平滑肌、内皮等细胞,也会破坏人体的血管,使堆积血管的速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在临床中大都会采取早发现、早治疗的方式进行解决,这样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6-7]。但当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善诊断该疾病的标准,这也使该病症早期的诊断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要充分的结合患者病发时间、情况等相关指标,为诊断该病症提供有力的依据。

CRP、CysC等相关指标都属于炎性因子,其在临床诊断冠心病中始终存在着争议,但患者发病时会进一步提升这些指标的数值。当患者进入到发病的急性期时,人体血液当中的该指标就会进一步增加,甚至已经大幅度地超出了健康值,其自身也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因此就可以将这些指标作为进一步诊断的参考[8]。另外,医学大数据显示,该指标的进一步升高能够有效的预测冠心病的发病,这对于早期的诊断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有研究证明CysC指标能够有效的参与到炎性反应,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物质在人体中的含量升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蛋白酶的合成和分泌形成有效的抑制,并且还能够对人体当中的金属离子进行有效的调节,使其能够达到平衡。如果合成蛋白酶的过程中,由于这些因素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就会使人体中的外基质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血管内壁出现一定的重构情况[10]。人体肾脏能够有效的合成Hcy,该物质能够顺利的参与蛋氨酸循环,并且对人体的内皮细胞造成一定的破坏,使血小板出现异常,由此就会引发其出现聚集。

近些年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冠心病的发病率。该疾病主要是由人体的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所引发的血管堵塞,这就会使人体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等相关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构成严重威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CRP、CysC等相关生化指标结果全都高于对照组(P<0.05),本次研究所得到结果几乎与杨丽萍等研究人员所发表的文章结果保持一致[20],并且观察组CRP、Hcy等相关指标也都高于对照组,通过实例的讲解可以证实,检验生化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非常有效。

综上所述,在临床诊断冠心病的过程中,可采用生化检验指标进行这类病症的诊断,同时还能够为鉴别该病症的类型提供一定参考,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值得大范围的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亚男,林先和.CTRP9、CysC、CRP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1(7):1362-1365.

[2]郑志君,王晓蕊,苗昌荣,等.LVEF、hs-CRP、CysC及HMGB1与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23):2897-2900.

[3]李伟良,冯彩莲,狄峰.外周血N末端脑钠肽前体、超敏C反应蛋白和胱抑素C对冠心病进展危险分层的意义[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48(5):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