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检验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2
/ 2

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检验效果分析

王欢

浠水县第二人民医院 湖北浠水 438200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检验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在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择取资料完备的9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时间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9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就糖化血红蛋白(HbAlc、U-mAlb)、尿微量白蛋白两项指标的差异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HbAlc、U-mAlb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明显(P<0.05)。且,在对观察组患者的指标进行分析后,确定HbAlc水平越高,U-mAlb的水平也更高,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检验时,相较于健康患者存在明显的异常,且可根据指标的水平高低来辨别患者的肾损伤状况,以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值得重视。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临床价值

     糖尿病是临床相对典型的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在近几年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2型糖尿病患者居多。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在现有的医疗环境下,无法治愈,只能通过长期的用药、日常生活控制等来使之处于正常范围内,降低对患者的影响。但在个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况下,发生其他合并症的可能性。糖尿病肾病作为典型的糖尿病合并症之一,其发病率高达30%,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1]。且由于该种病变的特殊性,在发生初期难以及时发现,自然治疗时机被耽误,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威胁较大。基于此,临床越加重视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在以往的检测中,侧重于传统指标的观察,漏诊率和误诊率偏高,限制着治疗工作的开展。在现代研究中指出,以糖化血红蛋白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来进行糖尿病肾病诊断,可保证诊断的准确性,且可根据指标的变化,来辨别肾损伤的状况。详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择取资料完备的9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时间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90例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在33到76岁之间,平均年龄(56.02±3.12)岁。男性48例、女性42例;对照组中,个体年龄在32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56.72±3.42)岁,男性46例、女性42例。

确定参与研究的对象无认知障碍,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观察组的患者,经过其他检查,符合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2];参与研究的对象本身无肾功能疾病等。

在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后,确定可比性(P>0.05)。。

1.2方法

    所有受检对象在确定需要实施检查后,都需要严格禁食12h,于第二日清晨抽取2mL的空腹静脉血作为检验样本。然后选取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鲁食药监械生产许20100031号,来进行抗凝处理。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来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其具体选用TOSOH公司生产的G7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按照操作说明书严格进行。以免疫比浊法来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具体选用BECKMAN公司提供的IMMAGE800型分析仪以及其配套试剂,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来进行。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U-mAlb)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进行检测、记录。

就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进行分层,如果<7%,则为低值组;如果在7%~10%之间,则为中值组;如果在10%以上,则为高值组[3]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HbAlc、U-mAlb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明显(P<0.05)。数据详细如下。

表1 2组研究对象的HbAlc、U-mAlb比较(

组别

例数

尿微量白蛋白(mg/nmoL)

糖化血红蛋白(%)

对照组

90

0.93±0.13

5.12±0.57

观察组

90

4.58±0.83

8.72±2.34

在对观察组患者的指标进行分析后,确定HbAlc水平越高,U-mAlb的水平也更高,呈正相关。数据详细如下。

表1 观察组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

分组

例数

糖化血红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mg/nmoL)

低值组

24

6.12±0.44

2.78±0.23

中值组

40

8.73±0.98

3.44±0.42

高值组

36

11.10±1.87

11.22±2.22

3讨论

随着个体生活节奏变化、饮食结构变化,糖尿病的发生率提升。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初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以血糖偏高为主,难以引起患者的注意。随着血糖偏高持续时间延长,个体很容易出现其他损伤,形成合并症,相对常见的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糖尿病肾病作为典型的一种合并症,其多是因个体长时间血糖偏高,形成了肾小球硬化症,但无法通过肉眼来进行鉴别,这就使得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这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4]。一般来说,在个体出现糖尿病肾病初期,难以被患者所发现,但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可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进行诊断,在具体实践中,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无法为治疗和预后提供有力支持。基于此,越早发现糖尿病肾病,越有利于控制病情发展,保证患者的相关功能。从糖尿病肾病发生后,患者肾功能缺损明显,可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来辨别疾病的存在。且在部分研究中指出,缩短尿白蛋白存在时间以及减少尿白蛋白,可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进展,达到保护肾功能的目的[5]

在研究中,对照组为健康者,观察组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对比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后,可看出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其主要是因为,糖化血红蛋白是一种葡萄糖游离醛基,其会与血红蛋白游离氨基酸结合,形成速度相对缓慢,且具有不可逆性,会长期存在于机体之中。且在部分研究中发现,血糖浓度越高,形成速度越快。所以,临床也将其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主要指标之一。而在健康者机体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一般较低,如果个体出现了肾小球损伤,其尿微量白蛋白就会明显上升,故而其指标高低会与肾功能损伤状况呈正比[6]

综上所述,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检验时,相较于健康患者存在明显的异常,且可根据指标的水平高低来辨别患者的肾损伤状况,以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刘波,许利娟,陈士建.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检验效果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23,26(8):50-53.

[2]陈丹,胡丽,王彬阶.血清C肽、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应用于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3,26(12):181-184.

[3]赵彩亮,李小娟,张霄霄,等.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J]. 糖尿病新世界,2022,25(10):43-46.

[4]李向前,郑新迪,房翠玲.尿常规与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检验价值[J].智慧健康,2023,9(11):23-26.

[5]颜凌.糖尿病肾病早期生化检验的诊断效果分析[J]. 母婴世界,2023(18):40-42.

[6]谢国强.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