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信号完整性设计和测试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5
/ 2

PCB信号完整性设计和测试应用

张蓉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 常州市 213000

摘要:高频高速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需要PCB具有高性能的系统结构而不仅是有支撑作用的电子元器件。目前的电子系统设计普遍信号频率高于100MHz用来进行信号传输的高频高速印刷电路板也越来越容易受到信号完整性问题的影响。因此,本文就PCB信号完整性设计和测试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PCB;信号完整性;设计;测试

一、PCB设计概述

PCB设计环节中整体能分成2个部分。其一完成原理图的绘制构建起模型环境这是一种逻辑设计。在该步骤中设计工程师需完成PCB模型逻辑合理设置各项约束技术参数。其二完成PCB的物理实体基于原型的各种物理状况实施合理化布局与布线部分的设计。而在该设计阶段为确保电器特性满足使用需求应当给IC或是网络图等内容配备约束条件如此才能生成最后的设计方案。IC技术逐渐成熟不仅推动PCB设计的稳定进步还给此项设计工作提出其他要求例如快速接口、低压元器件等再加上元器件配备数目增多引起新的紧密容差电路限制条件这些变化给PCB设计也带来很多的不确定

二、PCB设计流程分

(一)绘制原理图

原理图是制作线路板的基础依据。设计人员需先确定图纸规格、公制等并选择合适的库元件。根据要求的电路功能模块形成具体图样。原理图要保持美观、清楚在元件管脚之间进行走线表明此处无电器连接并且尽可能不让两处元件管脚直接连接。在线条绘制完成后通常能自动编号随即添加相应的标称值同时要注意图纸画面上编号与标称值的显示位置通常在设计中会选择在左侧显示编号标称值则放在右侧也可以根据图纸内容改成上下标注的方法保证清晰、遵循统一规则即可。在绘制原理图中要求设计师保障图中内容准确通过电器规则检查确定无误后进行打印核对。除此之外设计工程师还要进一步细化电路原理包括高低压、电流、信号、功率等为后期布局创建便利的条件。

(二)叠层设计

PCB设计早期需结合具体项目的电源、信号数目、元器件管脚部署密度等条件规划PCB板层数与布局顺序。通常来讲相同材质的四层板和双面板相较前者噪声比后者小20dB左右。对于信号频率超过5MHz或是上升沿在5ns以内可优先考虑多层板结构。其相关设计参数设定标准为:按照管脚密度划分每平方英寸(1in2≈6.45cm2)中布置14以下的管脚配备2个信号层与2个板层;管脚数量在14~23个之间信号层数不变板层数增加2层;23~35个管脚要配备4个信号层以及6个板层;35~46个管脚信号层数为6层板层数为8层;46~70个管脚信号层数设定为8层板层数则设为12层;超过70个管脚信号层数应设置成10个板层数要超过14个

在项目预算充足的前提下需尽可能让各个电源、地层单独占据一层并且电源与地层之间的距离需尽量接近芯板应对称布局临近的电源与地层能构成平板电容能抵抗超过300MHz的外部扰动。另外电源和地层的对称布局有利于预防PCB制作加工期间出现翘曲的问题。在二者之间形成的电场会受到边缘效应的影响向外辐射引起电磁干扰。在前期设计中需把电源层直接向内减少20H(H是指电源和地层之间充斥的介质厚度)这样可以抵消7/10左右的干扰另外在PCB设计中低速信号层需布置在顶层或是地层而高速信号层则需放在内层同时还要接近电源及地层。

(三)元器件布局

对于元器件布局部分设计工程师需分析机械干涉、散热效果、信号完整程度、焊点稳定性等内容。在PCB板顶层能布置体量大、工作热量产出多的元器件而规格较小的贴片元件可放置于底层。类似于接插件与插座等会多次使用的器件需布置在顶层并和周边元件之间留出充足的余量避免在PCB板应用期间和附近构件发生机械干涉。而为使插接件可以就近应用需把I/O驱动芯片设计到板层边缘附近。对于规格偏大的BGA封装芯片不可直接部署在板中央这样可降低变形的风险防止相应焊点出现脱焊病害。结合当前电子产品行业的情况来看有超过半数的产品失效和热环境应力存在较大的关联。PCB的热环境形成外壳作用比较突出DCDC效率及散热模块等紧随其后。在PCB设计中功率管等产生热量较大的元器件可利用导热胶和铝材质的散热构件进行贴合并匀称分布于边缘区域和外壳接触这种布局可以在有限空间内提升散热效果。假设工作温度偏高便可借助风冷及水冷的方式控制热环境。其中风冷系统里感温特性突出的元件需部署在冷却气流上游而热量产生过多的元件需布置在冷却气流的下方。

PCB的电路模块应按照具体的功能做好分区布置具体包括数字、模拟与大电流开关等多个模块通过分区设计使相互之间的耦合效应尽可能被弱化。其中数字电路可放于PCB板中间这样能控制对外辐射程度;模拟电路的位置设计

考虑到其易受干扰的问题可将其放在边缘区域扩大其和发热源的间距;ADC元器件则可放在上述两个电路交界位置。另外晶振需布置在借鉴时钟芯片的位置并在芯片电源引脚周边设置高频与储能类型的电源。

(四)布线规划

PCB项目的设计布线环节中应综合考量信号完整度、电流驱动力、散热效果、可焊性等。具体来说首先是信号完整度方面。PCB涉及到的信号完整度问题包括传输延迟、串扰、反射等。其中对于信号传输期间的反射现象能借助端接的方法或者说是阻抗匹配在负载周边通过并联的形式接入电阻解决信号反射的问题。同理把信号线转弯点设置成圆弧状以及135°也起到控制信号反射的作用。对于串扰现象可通过合理缩短并行走线的长度扩大相邻信号之间的距离加以处理。另外根据设计经验各条信号线之间的距离达到3W(W是指信号线的宽度)这样布线形式能直接消除7/10的串扰问题而如果能把信号线距离扩大到10W串扰程度能消除98%。根据现有研究成果来看“过孔”在信号完整度上有着较大的影响并且会在频率持续增大中不断提高作用力同时也能借助过孔以及内电层的谐振波相应位置填设去耦电容或是把过孔部署于内层谐振波节的位置来进行优化。另外针对由于过孔引起的信号延迟情况能利用适当减少过孔以及电路线蛇形走位调节时序的方式改进[3]。其次电流驱动力方面。前期设计中提升PCB电流驱动力的基本思路有拓展走线宽度、增加铜箔厚度以及调节过孔。其中前两项与电流之间为正相关所以对于需要承担大多数电流的地线与电源线需尽量提高其线宽。走线换层中会涉及到过孔其大小参数对电流驱动力也有影响。对于需输送较多电流的部分走线设计工程师可考虑添加更多过孔。再次散热效果方面。在前期设计PCB中电源与地层需大范围敷铜这样能提高散热的效率。在敷铜期间需选择网状的布设结构这样设计可以控制铜箔和基板之间介质受热后释放的挥发性气体。同时对于本身发热量较大的元器件其接地铜皮需做好开窗处理提高散热速度。最后可焊性方面。PCB插件孔焊板和铜箔选择铜桥衔接方式时铜桥宽度处于0.13~0.5mm之间可以优化焊盘中的锡元素。在焊盘和大规格导线以及大面积铜箔进行连接时要额外增设隔热带这样能预防焊盘周边出现绿油脱落导致焊料堆在铜箔上令元器件在焊接操作中发生倾斜“立碑”的状况。

(五)接地规划

在PCB设计项目中接地是极为关键的部分如果干扰信号超过5MHz大多数是和PCB接地有联系。目前设计工程师可选择的接地形式有单点、多点及混合3类。其中单点接地比较适合信号频率不足1MHz的情况;多点接地则用在限号频率超过10MHz的项目中;混合接地模式则用在频率处于1~10MHz之间的情况。另外布设数字器件与模拟器件的项目中两类器件接地需分开设置在边缘区域利用磁珠相连接地。假设地线未单独设置需要在模块电路周围分布地线网络该种设计成果可令地线形成完整闭合环路以此控制电位差。同时对于比较关键的高频高速信号需在其周边通过两端接地的方式实现有效隔离由此控制对外产生的电磁辐射量。

结束语

PCB设计直接影响电子产品的实际质量熟知其设计流程及方法可合理降低项目资金投入并缩短设计周期。本文提出优化设计流程的思路以提升PCB设计的实际效能。总之PCB是高端电子领域的重要部分也是多专业的产业相信在更多研究及设计人才的加持下PCB会有可观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周敏杰.浅谈信号完整性之对称的重要性[J].电子产品世界,2023,30(03):89-92.

[2]楼向雄,高羽,张廷锴,刘天航.HBA卡的PCIe4.0信号完整性设计与实现[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3(02):1-7.DOI:10.13954/j.cnki.hdu.2023.02.001.

[3]赵琴琴,邹玉莲,周绍祥,江桂东,黄炳依.Cadence设计PCB快速布局布线的方法[J].工业控制计算机,2023,36(05):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