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建设工程安全监管重难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6
/ 2

水务建设工程安全监管重难点

卢小海

320622197406236118

摘要:水务建设工程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监管对于保障公共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本文从水务建设工程安全监管的重难点出发,通过对相关法规、标准以及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深入探讨了当前水务建设工程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旨在加强水务建设工程的安全监管,确保其顺利实施,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水务建设工程;安全监管;法规标准;问题分析;可持续利用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水务建设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柱性项目,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是,水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凸显,使得水务建设工程安全监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水务建设工程的安全性,深入研究其安全监管的重难点显得尤为迫切。

一、法规标准的执行差异与施工安全管理

第一,针对水务建设工程的复杂性,相关法规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愈加关键。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不同地区和单位对于相同法规的执行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这使得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在实践中难以达到一致的标准。一方面,这可能是由于地方性法规与中央法规的统一协调不足所致;另一方面,执行主体对于法规理解的不同也是导致差异的重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更为明确的法规执行监管体系,加强对各级执行主体的培训和指导,确保法规标准的执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第二,施工现场安全控制是水务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一些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事故频发,说明当前的安全控制措施尚未得到充分的贯彻。这可能与执行主体对于安全控制措施的理解不到位、执行不力有关。加强对施工现场安全控制的监管和督促,推动施工单位加强内部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设,成为解决当前问题的紧迫任务。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可有效提升施工现场的整体安全水平。

在作业人员管理方面,现行的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人员素质和技能的差异可能直接影响到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目前,虽然有关作业人员的资质要求已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从业人员的资质并未得到严格审核,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所以,建议加强对从业人员资质的核查,提高审核的严格性,确保施工现场的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水务建设工程安全监管中法规标准的执行差异对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了挑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强化法规执行监管,推动施工现场安全控制措施的全面贯彻,加强作业人员管理,确保从源头上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这将为水务建设工程的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

二、设备与材料的安全性问题

水务建设工程在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时,其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在设备与材料的选择和管理方面。这一领域的安全性问题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长期运行的稳定性。所以,对于设备与材料的安全性问题的深入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第一,设备质量监管的不足是当前水务建设工程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工程施工中,各种设备的使用频繁且复杂,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能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一些设备的质量监管并不严格,存在一些低质量或假冒伪劣产品的使用。这与一些地区和单位在质量监管方面的投入不足、监管手段不够严密等因素有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设备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设备供应商的审核和监管,确保所采用设备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第二,材料选用与质量控制也是水务建设工程安全性问题的一个焦点。在工程建设中,各类材料的选用涉及到工程的稳定性和运行的可靠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材料的选用并未经过充分的论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些材料的质量控制存在一定漏洞,可能影响工程的长期使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在工程设计和施工前,进行充分的材料选用的技术评估,确保所选用的材料符合工程的实际需要。强化对材料供应商的质量控制,确保材料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设备与材料的安全性问题直接关系到水务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运行。通过强化设备质量监管,加强对设备供应商的审核和监管,以及在材料选用和质量控制方面进行全面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水务建设工程的整体安全性水平。这将为解决当前面临的设备与材料的安全性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务建设工程的安全推进。

三、应急预案与危险源管理的不足

在水务建设工程的复杂环境中,应急预案与危险源管理是保障工程安全的关键环节。但是,当前的实践中不难发现,这两个方面的管理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给水务建设工程的安全性带来一定的隐患。

第一,缺乏全面的应急预案是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水务建设工程涉及到大量的人员、设备和材料,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其影响可能迅速扩大。但是,发现在许多工程中,应急预案缺乏全面性和实效性。具体表现在预案内容不够详细、执行步骤不够清晰、相关人员未接受足够的培训等方面。这使得在危机来临时,相关人员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操作规范,导致应对不力,从而增加了事故的发生概率。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制度,明确各类事故的处理流程和应对方法,并确保相关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应急预案的执行步骤。

第二,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方面存在不足。在水务建设工程中,各类危险源可能随时存在,而有效的辨识和控制对于事故的防范至关重要。但是,发现在一些工程中,危险源辨识的工作并不充分,有的工程甚至存在危险源辨识不到位的情况。这可能与相关人员对于危险源的认识不足、辨识手段不够科学等因素有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危险源辨识的全面体系,通过专业的评估和技术手段,准确辨识潜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在实际操作中,应急预案与危险源管理往往相互关联,一方面应急预案要建立在对危险源的全面了解和科学辨识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也需要在应急预案中有所体现。所以,建议将应急预案与危险源管理相互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应急预案与危险源管理的不足是当前水务建设工程安全性问题的重要方面。通过建立全面的应急预案制度,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以及建立科学的危险源辨识与控制体系,可以有效提高水务建设工程的整体安全水平,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确保工程的安全推进。这将为解决当前面临的应急预案与危险源管理的不足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四、结论

水务建设工程安全监管中存在的法规执行差异、设备与材料安全性问题以及应急预案与危险源管理的不足,亟需加强监管与改进。通过全面落实法规标准、加强设备与材料质量监管、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和科学危险源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水务建设工程的整体安全水平,确保其顺利实施,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支持。

窗体顶端

参考文献:

[1]曹捷.水务建设工程安全监管重难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4):76-78.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2334025

[2]周新民,林远勤,杨凯霖等.城市水务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管软件技术研究与应用[J].市政技术,2023,41(03):201-207.DOI:10.19922/j.1009-7767.2023.03.201

[3]时剑.上海市水务建设工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研究[J].建筑安全,2021,36(08):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