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用制剂在皮肤科的应用与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8
/ 2

中药外用制剂在皮肤科的应用与展望

刘长青

吉林市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刘长青中医综合诊所  132002

摘要: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外用制剂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而中药材制剂的原材料,均取自于纯天然药材,在经药学技术萃取、调配及科学加工后,被生产出来。中药外用制剂在皮肤科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可透过皮肤与黏膜,渗透到病理组织,杀灭病菌,从而达到全身治病的目的。本文探讨了中药外用制剂在皮肤科的应用与展望,文章将从中药外用制剂的类型及在皮肤的应用,进行分析,结合目前我国中药外用在皮肤科的应用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它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药外用制剂;皮肤科;皮肤

引言:

中药外用制剂是目前常见的外科用药类型之一,所指的是不经过口服、注射方式进行治疗,使用时,通过涂抹于皮肤表面来治疗疾病,或用于腔道与黏膜的制剂。中草药最大的优点在于均为自然药物成分,具有安全、天然及无副作用特点。目前,在治疗皮肤疾病方面,外用制剂类型变得越来越多,包括:粉剂、汤剂、膏剂、洗剂、酊剂、溶液、散剂等。采用中药外用制剂治疗疾病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促进药物吸收,并减少对胃部黏膜的影响,以及具有良好的抗肝损伤与药物毒副作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中药外用制剂主要包括:膏剂、洗剂、酊剂、油剂、汤剂、贴剂、粉剂、膏剂,凝胶剂和薄膜剂等[1]。近年来,随着和我国中药外用制剂的试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医学临床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治病作用。

一、中药外用制剂在皮肤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一)膏剂

目前,膏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外用制剂之一,在治疗常见皮肤疾病当中具有显著作用。膏剂具有很强的黏附性作用,可以直接的涂抹于皮肤患处当中,能够起到防止外部病菌侵袭与预防感染扩大的作用,并可以消炎止痛,能有效的改善局部皮肤血液循环,并可以有利于受伤皮肤、黏膜组织修复和再生。目前,医学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药膏就包括有:红霉素软膏、皮炎平软膏等,主要用于抗炎、抗过敏等治疗。

(二)洗剂

洗剂指通过将中草药材按照一定比例煎熬成中草药洗剂,属于水溶药汁的一种。通过直接和患者的皮肤接触或泡浴等,加速药物的吸收[2]。中药外洗使用方法简单,容易操作,治疗效果比较理想,给药途径较为便捷,可以有效的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同时还能促进药物膜栓塞物的形成与软化皮角质、血痂等作用。根据治病类型和方法不同,洗剂制作熬制方法比较多样,目前,洗剂常用于治疗湿疹、皮炎、牛皮癣等皮肤瘙痒疾病。

(三)酊剂

酊剂是中药外用制剂的一种新类型,在医学临床中具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它将中药进入到一定浓度的乙醇当中制得,乙醇具有活血化瘀之作用,通常被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科疾病。而配制和携带,也比较方便,在治疗效果方面,也比较理想,患者接受程度比较高。酊剂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作用于血瘀证。如:复方醋酸氟轻松酊是一种肾上腺皮质类激素药,适用于神经性皮炎,该制剂的价格低廉,患者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在医学临床上通常被作为外用制剂,因治病效果好,而得到广泛应用。

(四)油剂

油剂通常又被称为油调剂,其的主要成分为植物油,有部分油剂加入有一定的药粉,均可以直接涂抹于患者的患部。如果是单独制作油剂,采用植物油浸泡药物以后,经过煎熬之后,进行过滤,可以直接的涂抹于患者的破损的皮肤之处。油剂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的刺激性反应,存在性缓慢,但是具有很强的渗透性特点,在应用到皮肤瘙痒和去湿疹等,具有很好治疗作用。如果是和药粉调配的使用,可以将油剂加入到药粉中浸泡,然后,调配成为药粉状。然后,在清洁皮肤之后,涂抹在皮肤上,可以达到加速皮肤吸收,具有润燥止痒的作用。和膏剂相比,油剂在皮肤破损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即油膜,其的作用在于减少空隙,促进破损的皮肤表面愈合,同时可以减少外部病菌侵袭,或因此造成的皮肤磨损出现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痛苦。与此同时,油剂使用方法总体上比较简单,价格也比较低廉,在民间有着十分广泛的使用。

(五)散剂

散剂所指的是将中草药研磨成为粉末状,然后直接的涂抹到皮肤上,或者是通过利用一定的溶液等调制后,涂抹于患者的患部皮肤上。散剂具有吸收快,易于分散等诸多优点,价格低廉,便于广泛的推广和使用。诸如:混悬剂、粉雾剂等。

(六)其他制剂

其他散剂在医学临床上中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中,药浴便是其中之一,通过利用萃取的中草药液调制成泡浴水,加热后,再使患者充分浸泡在药浴当中,使皮肤与药液充分接触在一起,利用热量方式加速皮肤吸收药浴中的中药成分,促进血管扩张和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二、中药外用制剂在皮肤科中的不良反应

中药外用制剂制剂在皮肤科在的应用,早已经十分的广泛。中药外用制剂在应用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尽管,中药外用制剂均是取自于纯天然中草药,但是,也不可以忽视了中药外用制剂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皮肤过敏性反应出现。在现代医学临床上,因使用中药外用制剂而引起不良反应也屡见报道。有相关的研究文献就表明,采用内服和外用、注射蛋类中药以及其他剂型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也很常见,其中,就有500例外用中药制剂引发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这些皮肤疾病中,大多都为接触性皮炎。目前,中药外用制剂在皮肤科的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不常见。此类不良反应大多数都是因为药物成分过于复杂而引起的,以及因为个体身体差异等不同原因而导致的。在现实的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有部分患者因为对某类中药外用制剂存在过敏现象,导致患者无法使用这种药物。此类皮肤过敏并非就是过敏性反应,因此,对于外用中成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应当给予客观性的评价。这样才更有助于此类药物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当前,我国中成药的成分比较的复杂。所以,需要对中成药不良反应标准给予不同的评价,这样才能供医生在为患者治病使用。总得而言,尽管中药外用制剂在皮肤科的应用十分的广泛,但是在应用此类药物的过程中,也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在使用的过程中应当关注患者治病反应,如果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的适合,那么就要及时的就医处理

[3]

三、中药外用制剂在皮肤科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的发展,个性化治疗开始广泛的应用到皮肤科治疗当中。中药外用制剂所选用的天然中草药材。因此,对人体所造成的影响较小,刺激少,药效温和,可以结合患者不同体质、病情来进行用药,具有很高的治疗优势。医生在为患者治病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结合不同患者的发病因素和病情及体质等制定中药外用制剂,这样便可以更好的满足广大患者个性化治病需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科技不断的发展,中药外用制剂在研发方面应用也变得越来越迅速,借助了脂质体技术和纳米技术来进行研发,以提高中药外用制剂皮肤吸收率及药效等,这些全新的技术还能帮助更多的人们了解中药外用的自己的药理和要用机子,为我国皮肤科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研究依据。另外,多学科交叉合作则又促进了中药外用制剂的应用,诸如:皮肤科、药剂学、中医学等。而多学科的交叉应用,可以使中药外用制剂在皮肤科治疗价值变得更大,能够充分的发挥出不同学科的专业上的优势,有助于推进中药外用制剂在皮肤科领域的快速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中药外用制剂在皮肤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具有较高的治疗作用。中药外用制剂类型众多,治病类型也比较多,不同类型的中药外用制剂都具有不同的优势。但是,再使用的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病症、皮肤特点等进行使用,防止不良反应或过敏性反应出现,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瞿政飞.中药制剂在皮肤病外用中的应用综述[J].科技视界, 2023,(6):66-68.

[2] 刘方芳,李虹佳.中药外用制剂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J]. 2021,(2):31-33.

[3] 李彩霞,王雪纯,余喻先,等.中药新型外用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 2022,33(3):37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