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0
/ 2

国有企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研究

陈峰

安徽省天然气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41

:对大型国有企业人才的培养是近年来国有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能力、工作效率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国有企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切入点,并以某国有企业人才培养实践作为案例展开探索研究,为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强充足的人才保障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研究背景

202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国有企业人才培养也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创新培养模式,更新培养方法。本篇论文以某国有企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作为案例,探索国有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实践。

二、人才成长营概述

基于公司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加强和深化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公司制定了人才成长营工作方案,启动人才成长营工作,蕴含着公司对入营青年学员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不断突破的美好祝愿和殷切期望。选拔培养面向公司40岁以下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员工,入营学员定位为公司着力选拔培养的一批品德好、素质高、业绩优、潜力大,能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进入管理层级的青年员工群体。首批学员计划入营50人,培养周期为1年。下面从遴选流程、学员管理、培养内容、结业考评几个方面来对人才成长营进行研究。

三、人才成长营遴选流程

(一)报名方式

采用单位推荐和个人报名两种方式。申报人填写《人才成长营入营申请表》。

(二)资格审查

对申报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将审查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三)笔试与测评

笔试主要考察候选人的综合能力和公司相关知识,成绩排名前75名的候选人进入面试环节,笔试成绩占最终结果的权重为40%。

(四)面试

面试主要是对候选人的系统化思考与决策判断能力、协同增效与综合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面试组成员由公司领导、人力资源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外部评审专家组成。面试最终得分为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算术平均分,面试成绩占最终结果的权重为60%。

(五)确定人选及公示

根据笔试和面试结果计算得分排名,经公司研究确定后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四、人才成长营学员管理

人才成长营设置班委会,采用“公司统筹指导+班委会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学员进行管理分设10学习小组,每组5人,班长、班委等职务以竞争性选举产生,鼓励小组间互动竞争、共勉进步,各职务定期更替,充分发挥学员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人才成长营培养内容

人才成长营以综合能力发展为核心,开展课程学习、导师辅导、实践提升、行动学习等,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和工作实践,切实锻炼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

(一)课程学习

1.理想信念教育

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人才成长营开班后的首要工作,组织学员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廉洁从业教育,引导学员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时间安排:培训周期内开展1次。

2.综合能力培养

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充分利用线上优质课程资源,委托专业机构聘请专家学者,通过案例教学、沙盘模拟等多种形式讲授赋能课程,帮助学员提升综合能力

时间安排:培训周期内集中授课2次,每次2天。

(二)导师辅导

建立内部导师制,每名学员配备1名导师。导师主要负责学员专业知识培训、业务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培养;负责学员专项课题立项审核,指导学员制订阶段提升计划,在计划执行中给予学员相关指导总结阶段性成果,校准发展航向,为其提供学习资源、传授管理经验;定期与学员进行谈心谈话组织学员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互相答疑解惑、分享经验。

时间安排:持续开展。

(三)实践提升

1.轮岗锻炼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组织学员在公司系统内进行挂职培养或跨单位轮岗锻炼,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工作能力,拓展职业宽度。

时间安排:根据实际工作安排开展

2.参与重大活动

鼓励学员深度参与公司战略规划方案研讨、重大项目可研、技术研发与工作创新以及重要会议及活动,进一步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和业务执行能力

时间安排:根据公司相关时间安排开展。

3.公益实践

组织学员参与到基层援助、社区实践、乡村帮扶等公益实践活动中,走进基层、社区及公司结对帮扶村,结合基层实际需求与公司具体措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时间安排:培养周期内开展1次。

4.考察调研

围绕公司战略布局业务需求,组织人才成长营学员科研展馆、研究基地、新兴行业等地方

开展专项参访调研,拓展视野,拓宽思维,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时间安排:培养周期内开展1次。

(四)行动学习

开展赋能辅导,学习群策群力、团队共创等常用行动学习促动技术。根据战略发展、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党的建设、乡村振兴等相关议题,以小组为单位选题,持续推进专题任务,在结业答辩时汇报项目成果,形成个人毕业论文。

时间安排:培养周期内开展1次。

六、人才成长营结业考评

(一)学员考评

结合学员轮岗单位评价、行动学习课题汇报情况,开展学员评估,根据人才发展情况评估学员整体表现及成长变化,评选优秀学员和优秀班委。

(二)导师考评

根据导师辅导实际开展情况,结合学员考评结果、培养计划完成度、学员评价等情况,评选优秀导师。

七、结语

人才成长营培养工作是企业着眼于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人才培养创新举措,是着眼于打造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的有益人才培养实践。完善青年人才培养机制,丰富理论学习、知识拓展、实战锻炼等有机结合的人才赋能举措,加速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综合素质过硬、专业能力过硬的复合型青年人才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宇,张健.新能源行业技术人员培养模式与路径研究[J].经济管理与教育技术,2020(2):121-126.

[2]秦铁辉.创新型人才的培育与成长[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3):1-7.

[3]陈恒,初国刚,侯建.国内外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比较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 ,2018(1):164-172.

[4]武春岭,童世华,何欢,等.高职“产学制、项目制、导师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7):58-61.

[5]盖艳梅,张之源.资源型企业创新型人才管理机制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8(12):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