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机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3
/ 2

燃机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策略分析

李娜

(大唐如皋综合能源有限公司,江苏如皋,226500)

摘要:从基建项目全过程造价体系建设入手,对造价管控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并重点提炼项目不同阶段造价控制策略,进而提升项目造价管控能力及经济效益。

关键词:造价管理体系建设;控制策略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工程,涵盖了项目立项、可研、初步设计、招投标、施工、结算到项目决算各个阶段。本文依托大唐如皋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基建项目,从基建项目造价体系建设和造价风险点入手,并对不同阶段分析造价管控策略,提升基建项目全过程管理水平。

一、基建项目造价体系建设

本文以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项目为例进行分析。本项目为3×27.4MW级燃气轮机+3×41t/h余热锅炉+1×C6.5MW抽凝机+1×B3.3MW背压机汽轮发电机组,本工程设计热负荷为110t/h。项目同步建设供热管网。项目规划区域内当前无集中供热热源点,热负荷为各分散自备小锅炉企业。现状热负荷以工业用热为主,少量商业用热。

基建项目造价管控不仅仅是造价人员的责任,建设单位内部管理涉及到工程、计划、物资、财务等各个部门,对外管理重点涉及到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造价咨询单位、造价审计单位。通过成立造价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划分,健全基建项目造价体系建设管理。

二、造价管控风险点分析

2.1概算管控方面

  批复设计概算是项目执行阶段的费用高限。但实施过程中易造成超概风险。例如对未审批即提高施工标准、扩大工作范围、重大或较大设计变更未审先行等,严重偏离设计概算,被动增加工程造价。

2.2设计管理方面

  设计图纸和设计变更是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文件,是结算的重要依据。因招标时深度不够,导致因二次设计造成超概;变更签证办理不规范,图纸绘制与实际不符;结算未扣除减少的工程量,均会造成造价增加。

2.3合同管理方面

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最重要的契约,也是双方履行的最重要的依据,合同约定不明确,易给项目实施和结算带来矛盾隐患。例如合同范围、验收标准、付款条款等重要条款不清晰。

2.4结算管理方面

由于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履职不到位,造价管理经验不足,对变更、索赔等审核不严,未严格履行合同约定增加工程造价;设计变更及签证事宜与实际不符、签证事宜已包含在合同范围内重复计列。

2.5其他方面

甲供材管理方面、设备催交方面、工期管控方面对造价有着很大的影响。甲供材质量、设备到货安排、付款资金安排等均影响造价;工期延后造成施工索赔风险以及管理费、利息上涨。

三、造价管理控制的应对策略分析

3.1.项目前期阶段

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前期决策和设计阶段。项目决策的正确性是造价合理性的前提,同时项目决策的内容、深度、数额是决定投资控制的基础,应从建设规模、选址、技术方案。设备选型等影响造价因素方面着手。

3.2设计阶段

决策完成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设计单位应从总平面设计、工艺设计、建筑设计、材料选用、设备选用方面下功夫,通过合理的设计优化降低造价。

3.3招投标阶段

通过公开招标引入竞争机制选择合适的承包商。因EPC总承包将设计也含在招投标阶段,所以总承包商的选择更为关键。此阶段通过设置投标控制价、完善招标文件编制、优选总承包方资质业绩等着手,通过有效竞争选择合作伙伴。

3.4合同订立阶段

从合同价格、支付方式、奖罚系数、变更、价差约定等方面做好约定,以防合同漏洞留隐患。加强对关键性条款的把控,尤其是工程范围、内容、验收标准、结算条款等要明确。

3.5项目实施阶段

(1)实时投资偏差分析,实施分析偏差原因

提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根据项目实际进展,不断更新预计投资额,是一种有效的动态分析手段。首先,对照项目招标情况、合同签订情况,将中标价及合同价回归到预计总投资中,以真实反映项目投资情况。第二,对投资中已超出或预计超计划投资的子目进行原因分析,并实时纠偏。第三,合理安排年度投资、季度投资及月度投资。合理的投资计划安排可以有效减低建设期间占用资金成本和还款利息。

(2)依托合同约定,严控变更、另委、签证审批流程

根据双方签订合同中的变更、索赔、调价等条款,进行对应的调整价款计算。业主在此阶段主要是根据合同条款所约定的原则和方法对调整价款的依据和数额进行全面审查,从而保证结算时业主支付给总承包商调价部分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最终实现工程总承包项目投资总控价款调整部分的有效控制,实现总造价的风险控制。

(3)引入对标、限额、重点环节管控手段控制造价

通过对标管控、限额管理、重点环节管控等方面下手。标杆造价指标参数或同类型、同区域机组单项工程、单位工程造价对比,从设计图纸工程量、单价方面对比分析。将造价管控落实到单位工程,甚至于分部分项工程;通过限额管理,确保造价合理;对于金额占比较大,工程量占比较大,重点管控;对于重复性工作抽查管理抽查管控,做到点-面-点的管控;设定预警线,严格执行概算子目及概算限值;并在项目不同阶段进行经济评价分析,分析不同造价水平对项目经评的影响。

(4)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造价管控水平

提升造价管理人员主动管控造价意识,加强工程、计划、物资、财务的协同配合,履行“造价管家”责任,而非后置的统计员。技经人员和工程人员均要加强对合同条款、工程量清单的理解,合同条款是解决工程结算的最好的手段和工具。

(5)实施考核机制评价,与工资绩效挂钩

实施单位投资指标、降造率、投资完成率等指标考核,通过指标占比,形成考核机制评价体系,并与个人工资绩效挂钩,提升造价管控积极性。

3.6项目竣工结算及后期运维阶段

通过引入造价咨询单位和审计单位对结算资料进行审核,重点对变更、委托、签证等项目审核,通过多重审核机制有效降低造价;机组投产后并结合运维初期进行后评价,有效分析工程造价管理。

3.7实现信息化投资控制

引入了“造价管理系统”信息化管控手段,,通过大数据、信息化系统与管控,实现对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通过项目的概算管理、概算工期、融资管理、合同管理等日常管理活动产生管理基础数据,实现造价实时、预警等功能。使造价管控更加精准、科学、合理,反映项目真实造价情况,实现了工程费用的动态监控。

3.8开展造价管理提升会

以造价管理分析会为抓手,提升基建全过程管理水平。项目基建过程中,按月开展造价管理分析会,充分发挥投资与造价协同作用,从工程进展、投资完成及资金筹措、资金支出、设备催交、招投标、合同签订、合同变更、过程结算等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借助数字化、图表化形式,直观反映存在的问题,做到精准分析,实时预警。通过动态盘点实际投资与执行概算差异,实时分析影响造价的因素,及时制定落实整改措施等手段,提升基建项目造价管理水平。

四、结论

造价管理涉及到项目的全流程管理,涉及专业较广,不同行业造价管控点也有所不同,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造价优的策略,提升项目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李天平.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策略探究[J].建筑与预算.2023

[2]陈敏.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策略研究[J]. 建筑设计管理.2022

[3]黄锐娜. 探究强化电力工程造价控制与施工管理成本控制的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22

[4]韩玮轩.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与控制[J].中国招标.2022

作者简介:

李娜(1985—),女,山西长治,经济师,一级造价工程师,硕士学位,从事火力发电厂合同管理、造价管理、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