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罗二村内巷雨污分流设计方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4
/ 2

小罗二村内巷雨污分流设计方案

彭东锋

440106197810234018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二十大提出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 污染源头防控,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广东省以《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为基础,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广东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指引》,为城中村污水治理明确目标。根据《广州市城中村治污技术指引(修订版)(2017.3)》要求,城中村治污近期以控源截污为主,新建城中村进村入户的污水独立收集管网,确保污水不进入雨水管,雨水尽量不进入污水管,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有效控制溢流污染,村域内水体基本消除黑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乡村。现就我们参与的小罗二村内巷部分的雨污分流设计方案进行探讨。

一、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1、小罗二村内部埋地雨、污水管网不完善。

村内基本仅有一套合流系统,且村内房屋建设年代久远,多数巷道宽度较窄,以前在建设房屋时未考虑雨污分流等问题,盖房时同步于巷道中敷设了合流管及雨水篦子,且合流管一般敷设于巷道中间位置,两侧房屋距离较小,基本均为“握手楼”,在此种窄巷道里需要考虑实施过程中对老旧房屋的保护,实施作业面小,难以再通过新建一条管的方式进行雨污分流改造。

2、村内源头房屋建筑未分流,污染源多为合流立管。

多数村居房屋排水立管只建有一根合流管,用于收集生活污水及阳台、天面雨水,合流水在化粪池短暂沉淀后排入管网,有部分合流、污水立管散排至房屋间明沟后排入巷道合流管,易导致蚊虫滋生,影响环境。

3、管网设施老旧,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结构性缺陷

小罗二村属城中村,管网系统建设年代久远、管养和清疏条件受限,根据现场摸查发现,多处区域管道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构缺陷、管道淤积等现象。 

4、村内排水为截流式合流制,存在截污溢流点

村内基本仅有一套合流管网,末端共两处截流井,雨季有污水外溢至解放路暗渠的情况,导致暗渠内水位上升。

5、村内小部分道路已有两套管网的位置仍存在错混接

小罗二村仅小罗二环村路上有雨污水两套管网,上游接纳均为村内合流管,且末端存在错混接,大量合流水进入解放路污水管。

6、受错混接影响,雨季雨水入侵污水系统,降低污水浓度。

二、方案改造措施

1建筑单体立管及接出管改造方案

(1)立管改造

1)雨水立管:现状雨水立管保留,接入现状/新建雨水管道(渠)内。

2)污水立管:保留现状污水立管,直接接入或通过化粪池再接入现状/新建污水管道。

3)合流立管:对现状合流立管进行改造。把连接天面雨水斗的合流立管从建 筑顶层处截断,接入新建雨水立管中,并把截断后的建筑立管保留作为污水立管, 同时在建筑外墙新建伸顶通气帽。

(2)接出管改造

立管接出管位置一般位于房屋之间,空间狭窄,多数仅能容纳一人通行,施工困难,房屋之间大都是合流浅沟,比较脏乱,无格栅拦截措施,泥沙、杂物等易 冲进现状管网,随时间推移造成管网淤积。对于接出管改造,本次方案拟采用涂 料沟、瓦片沟等措施,将原合流浅沟改造为下管上沟的方式,沟上增设污水检修口,沟中敷设污水管末端接入污水系统,沟槽与巷道口位置设置截污型雨水口, 接驳沟上收集的天面、巷道中雨水,雨水口接巷道雨水系统。

2污染源收集方式比选

村内现状基本仅有一套合流管网,本方案对其进行排水改造。原则上现状的合流排水管保留作为雨/污水管,再新建一套污/雨水管道系统,使城中村内部实现雨污分流。现状管渠改造形式有以下两种:

(1)形式一:新建污水管,现状合流管保留作为雨水管

对单元建筑周边的现状合流管保留作为雨水管,断开接入该管段的建筑污水 排口,使其只收集雨水,排至下游雨水管道。同时新建污水收集管道,将建筑污、 废水立管接入,并排往外围污水管道。在部分空间狭窄,施工面较小的巷道,考 虑在现状合流渠下新建污水管,沿线每隔约 15 米设一个铸铁三通作为检修口;若单元建筑临近自然水体,则新建污水收集管道收集原先直排水体的污水,雨水立管截断,天面雨水借助自然地势或通过抹水泥砂浆找坡漫流至自然水体。

(2)形式二:新建雨水管沟,保留利用现状合流管作为污水管

单元建筑周边的现状合流管改造为污水管,断开接入该管段的雨水排口,同时新建雨水管沟,收集周边地面雨水及建筑雨水,依地势排往外围雨水管道。

污染源收集方式比选表

形式

形式一

形式二

优势

1、现状排水管接入雨水较多,新建污水管影响较小。

2、现状管径较大,可满足作为雨水管,新建污水管管径较小,较经济。

3、现状为明沟,可直接利用为雨水管更为便利。

1、周边有绿化草坪时,可直接敷设植草沟,发挥海绵城市改造效果,对周边影响较低。

2、现状排水管有多个化类池串接时,适宜直接利用作为污水管。

3、现状管径较小,不满足雨水传输需求,需建较大管线排雨水

4、周边有收纳水体,雨水管敷设长度较短,较为经济。

根据上述两种改造形式对比可知,形式一将现状管作为雨水管,新建污水管可针对性地收集建筑排放的污水,且可保证新建管道不会因管道缺陷而渗漏。现状合流管均以按雨水流量进行设计,污水管管径只需按照污水量进行校核,新建污水管较为经济。

形式二将现状管作为污水管,新建雨水管只需对地面雨水及建筑雨水进行收集,错漏接较少,若建筑物周边有现成的草坪及草坡敷设植草沟,还可利用海绵城市的改造理念,将雨水排入邻近的水塘水系。       以上情形,若新建雨水浅沟可令工程影响降至最低。

新建雨污水管网  方案不仅与现状合流管尺寸大小有关,与所在巷道的建设条件也有很大影响。由于村内部巷道宽窄不一,现状管网建设位置有些分布于巷道中间,有些分布于巷道一侧,各种情况对应新建管网方式会略有不同。结合小罗二村现状地形地势及建设条件,将根据不同的巷道宽度、现状管网尺寸及分布情况,按以下原则选择对应的改造方案:

方案一:当B <1.5m,巷道过于狭窄,较难施工,现状排水管渠尺寸较小,建议主要采用新建雨水的方式,保留现状管渠做污水系统,对现状管网修复恢复其密闭性, 新建一套雨水浅沟(小型盖板沟、瓦片沟、涂料沟)有组织排放雨水。

方案二:当1.5m< B <2.5m,大部分为主巷道,有一定的施工空间,可以开挖浅基坑,原合流系统用作污水管渠尺寸过大、流速较慢容易淤积,建议主要采用新建 d200- d300 小型污水管的方式进行污染源收集改造:

①对于现状管渠敷设于巷道中间,无足够开挖空间新建一条管的情况,建议拆除现状合流管渠,同槽施工新建两套雨污水管渠。

②对于现状管渠敷设于巷道一侧,有足够开挖空间新建一条管的巷道,保留现状尺寸较大的合流管渠为雨水管渠,新建一套密闭、完善的污水管。

方案三:当B >2.5m,有施工空间,可以开挖较深基坑,原合流系统用作污水管渠尺寸过大、流速较慢容易淤积,建议主要采用新建 d300-d500 污水管的方式进行改造。

①保留现状尺寸较大的管渠为雨水管渠,在旁边新建一套密闭、完善的污水管。

②部分巷道中现状为合流渠箱,占据巷道较大位置,且渠箱旁有供水、通讯等管线,无法新建一条管的情况,需要对现状渠箱进行改造,改造渠箱,并同槽实施一条密闭污水管。e3f1651ad679141394cc22bb035b9a7a264a8a38a853a4572923ddb40009b60061f77cecee1237cf837cde41f1c0b

各个村巷建设条件不同,大部分巷道狭窄,房屋分布较散乱,建设年限久远,为保护房屋,施工时难以开挖较深的基坑,本方案针对不同村巷特点,针对采用相应的适宜的改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