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营养管理在早产儿营养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9
/ 2

强化营养管理在早产儿营养管理中的应用

余静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强化营养管理在早产儿营养管理中的应用,对比常规营养管理方案,评估其在提高早产儿营养状况和促进发育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选取了一百名我院收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早产儿的医疗记录和诊断报告,筛选出符合研究需求的一百例产儿进行观察。通过不规则分组,其中五十例产儿组成实验组,采用强化营养管理方案进行营养治疗;另外五十例产儿作为参照组,接受常规早产儿营养管理。通过比较两组产儿在营养状况、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数据(PENTA量表以及PNRS量表),评估强化营养管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儿在强化营养管理方案的干预下表现出更为良好的临床效果,体重和身长相对于治疗前有所增加,而参照组产儿的生长发育相对较缓慢。其中,两组量表数据表示强化营养管理不仅提高了早产儿的整体营养水平,还显著促进了其发育,两组产儿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强化营养管理在早产儿营养管理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有助于改善早产儿的营养状况、促进生长发育。这为早产儿的全面健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强调了在早产儿护理中引入强化营养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强化营养管理;早产儿护理;营养管理

早产儿即在妊娠期未满37周时出生的婴儿,由于未能充分完成胎儿发育阶段,常面临多种健康挑战,其中之一是良好的营养管理。而近年来,强化营养管理作为一种全面提升婴儿营养状况的方法备受关注,强化营养管理旨在通过优化饮食结构、增加关键营养素的摄入量,以满足早产儿生长和发育的特殊需求。这一策略的设计旨在综合考虑早产儿的营养风险,并通过量身定制的方案来强调对早产儿全面健康的促进。因此,制定更为精准的强化营养方案对于早产儿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研究中选取的早产儿对象源自我院产科于2021年6月3日至2023年1月9日期间进行生产护理的新生儿,并经过调查研究需求,选取确诊为早产儿、无呼吸困难、生命体征正常的早产儿为最终的研究对象,共计选择早产儿100例进行护理观察。按不规则分组,将所有的早产儿进行等量分组,其中,50例实验组早产儿的妊娠周数为平均34.65周、男女比例为23比27、平均出生体重为1.92千克;而50例参照组早产儿的妊娠周数为平均34.52周、男女比例为24比26、平均出生体重为1.936千克。两组早产儿的一般资料不作为影响此次调查研究的干预因素,因此,判定实验组及参照组早产儿的营养管理效果差异具有可行性价值

1.2管理方法

1.2.1实验组早产儿营养管理

初步评估:针对早产儿群体进行初步评估,分析妊娠历史、出生状况、家庭环境等方面的信息,并使用早产儿营养评估工具PENTA,对产儿的营养状况进行全面初步评估。

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基于初步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强化营养方案,按需考虑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的选择,并确定每日摄入量、膳食组成、添加营养补充剂等。

母乳喂养支持:对于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医护人员为产妇提供合适的支持,包括产前教育、哺乳姿势指导、乳腺按摩等服务,定期进行母乳质量评估,确保母乳的营养丰富,可提供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素。

定期生长监测:为早产儿制定定期生长监测计划,进行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参数的测量,并利用标准生长曲线和Z分数,监测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生长迟缓;定期监测早产儿的血液生化指标,如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以评估其体内营养状态,对需要的情况下,进行维生素和矿物质水平等其他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测。

1.2.2参照组早产儿营养管理

确定喂养方式:根据早产儿的生理状况和母婴情况,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包括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或二者结合,并为产妇提供支持和教育,促进母乳喂养的启动和维持。

促进口腔摄食发育:通过愈合触发反射、促进吞咽发育等方法,支持早产儿口腔摄食功能的发育,提供合适的乳头或奶瓶,帮助早产儿建立正确的吮吸和咀嚼动作。

定期医学评估:定期进行医学评估,着重关注监测血液生化指标、评估骨密度、检查眼部发育等指标,以确保早产儿的全面健康。

1.3指标观察

调查研究中选择PENTA量表以及PNRS量表的量表指标作为早产儿营养管理效果的评估标准,并分别选择早产儿在营养管理前后的量表指标数据进行对照,PENTA量表当中的量表指标以分值的方式来表现早产儿的营养管理效果,记录早产儿生理状况、营养摄入、消化系统功能及吸收利用等情况做出综合分析,该指标从0~20分表示早产儿的营养管理效果从差至优。而PNRS量表的指标内容,则记录早产儿的营养评估结果、生化指标监测结果、口腔摄食能力等综合指标,该项指标从0~20分表示早产儿营养管理效果从差至优。

1.4统计学方法分析

针对调查研究中PENTA量表以及PNRS量表的指标结果统计,此次调查研究中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研究分析,对得出的营养管理效果数据设定相应的模拟值进行检定,经过卡方检验确认无误后将该项指标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并将“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数据的界定标准。

2.结果

此次研究对100例早产儿进行营养管理干预,并将营养管理前后获取的PENTA量表以及PNRS量表评估数据进行统计,得出的数据结果如表一所示。表中数据表明,经过营养管理干预方案的影响,两组早产儿的营养健康状况均得到显著改善,但我受强化营养管理方案干预的实验组产儿在营养方面的改善效果优于参照组产儿,两组早产儿在管理干预前后的营养状况具有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PENTA量表数据

干预前PNRS量表数据

干预后PENTA量表数据

干预后PNRS量表数据

参照组

50

6.62±0.14

7.49±0.51

15.63±0.21

14.65±0.37

实验组

50

6.65±0.17

7.52±0.60

19.77±0.10

18.97±0.29

表一 PENTA量表以及PNRS量表评估数据

3.结论

早产儿是指在妊娠期未满37周时出生的婴儿,这类婴儿因为生于未完成足月的妊娠期间,其生理系统和器官未能完全发育成熟,因而面临着一系列的健康挑战。且由于早产儿的生理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他们在适应新生活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呼吸困难、体温调节问题、消化系统不成熟等各种挑战。而在产儿营养方面,由于早产儿在出生时器官和系统未充分发育,对养分的需求更为迫切。营养不良使他们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蛋白质和其他关键营养素,从而妨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而且充足的营养对于产儿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和维持至关重要,营养不良容易导致产儿免疫功能低下,增加早产儿感染和疾病的风险,使他们更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袭。

综上所述,通过对早产儿的个体差异、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发育等多个层面进行有针对性地管理,强化营养管理旨在为早产儿创造一个全面而可持续的营养环境,使其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发展成为健康的个体。正如此次调查中的强化营养管理起到的干预效果,强化营养管理可根据早产儿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这种定制性质有助于更精准地满足早产儿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且该方案注重提供高营养密度的食物或补充,以确保早产儿获得足够的能量、蛋白质和其他必需营养素,促进生长和器官发育。所以在未来,医院需要加强对早产儿营养需求和特殊生理状况的研究,不断更新和优化营养方案,以适应早产儿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并打造综合性的早产儿管理团队,提高对早产儿全面需求的认知,实现更全面的管理。

参考文献:

[1]王义乾,程红斌,尹欢,许云波,蔡成. 早产儿出院后不同营养管理方案的效果比较[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26(09):99-102.

[2]王艳,李晓璇. 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管理[J]. 临床医学,2018,38(08):58-60.

[3]侯翠萍. 早期营养管理促进早产儿智力发育与体格发育的价值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1):17-18+21.

[4]李含英. 早产儿出院后的生长和营养管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0):2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