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项目招投标合同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0
/ 2

建筑项目招投标合同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赵莉莉

天津大港油田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滨海新区300280

摘要:招投标作为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步骤,其过程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限制,如经济环境、内部管理决策、市场变动等,导致各种不可预知的风险,从而影响项目的质量及经济效益。为了有效防范这些风险,建筑业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便更好地把握项目的进度,提升整体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升运行效率,从而达成预期目的。基于此,文章对建筑项目招投标合同风险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具体的管控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招投标;风险分析;合同管理

1建筑项目招投标合同风险分析

(1)政策风险是建筑项目所在区域政策对建筑项目报价产生的不利影响,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及管理规定主要有《建筑物条例》《已拆卸建筑物(原地重新发展)条例》,以及工程工务方面的《土地排水条例》《公共照明条例》等。(2)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工程监理部门之间技术水平的差异,报价技术水平会影响到建筑项目的招投标报价。(3)市场风险是指,建筑项目总承包商在市场不利条件下遭受的经济风险,包括施工设备价格的周期性波动,项目分包商的能力、数量等方面存在的风险,以及施工设备运输费用波动的风险等。(4)自然风险主要是因气候条件、地形地质条件、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导致的项目成本波动而产生的风险。(5)经济风险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建筑项目合同执行过程中,当地经济条件与项目招投标报价发生的不良变动,导致建筑项目成本增加,无法达到预期的利润目标。主要表现为材料单价上涨风险、税率变化风险以及利率变化风险。建筑项目主要税种为个人所得税、物业税等,物业税率统一为可收租金(除差饷外)减去维修及保养免税额20%后的15%。然而,公司为租金收入缴付了所得税后,无需再缴纳物业税。

2建筑项目招投标合同风险管控措施研究

2.1明确签署内容

在建筑工程项目招标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签署合同的步骤,而当前现有的招标书主要包括技术标和商务标。其中,在商务标合同签署过程中,一定要由专业负责人员进行签订,确保合同能够具有较强的法律效力。而在技术标合同签署过程中,要避免像商务标一样过于严格,在合同上不能存在具体的投标单位相关信息,这样才能够保证招标的公正性。在开标期间,要按照技术标、商务标的开标顺序,不能出现技术标内容外漏的情况,在技术标评定完成之后,再要求参与的单位签署相关文件,避免出现评标人员谋取私利的情况。除此之外,先开展技术标的目的就是为了公平打分,而商务标打出的分数基本都是固定的,所以为了保证投标能够公正公平地进行,还需要具体标注技术标的分值。

2.2落实招投标后期跟踪管理

在双方完成合同签订之后,各自的法律关系将会得到保护。只有在后续工程项目将监督合同各项条款履行情况中才能够体现出来。对此,针对合同一定严格把关,审查合同的真实性,确保相关条款可以满足规范要求,避免在合同签署完成之后,双方又出现私自签署合同的情况。同时,双方履行义务必须要进行严格监管,重视合同执行内容的管理,处理好合同纠纷问题。一旦双方出现经济纠纷,那么就要严格按照合同关系内容进行仲裁,在仲裁实施之前,要尽可能地进行调解。另外,还需要构建投标人的诚信体系,对其诚信进行严格管理。在招投标过程中,要合理增加建筑工程项目负责人员的承诺,如果发现行贿行为,就要将其排出投标队伍,禁止参与此类投标活动。

2.3完善合同管理的相关制度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管理当中,施工的所有利益方都会涉及到合同管理的参与。具体来说,合同管理实施环节包含了施工方案的商议、施工方案的设计确认、相关可行性评估、合同签署、合同执行、监督管理以及损失赔偿等,都需要做好详细把控。而实际建筑工程项目会受到外部环境及其他多种因素影响,致使具有特殊性,因此,每个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内容也必然存在差异,在开展管理时相关人员需要基于工程项目实际情况,了解合同管理现实需求,从而开展合同编写工作,尽量保证合同规范、可靠,对于工程建设施工推进起到保障作用,对此,也应当完善合同管理相关制度,可围绕几点要求进行。(1)建设单位应认真落实合同管理制度,避免其管理出现流于形式问题,尤其是在不同环节都要安排专业人员实施合同管理,监督各部门对合同的执行情况,为保证管理效果,可以将管理人员薪资水平与管理绩效挂钩,还可额外设计奖励机制,以此来激发出合同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能端正其态度,例如,在某工程建筑项目中,参与的施工单位主体出现多家情况,因此,实施合同管理时,建设单位分别向各施工单位排遣了专业管理人员,且若是管理效果较好,对管理人员给予奖励,若管理中出现因人员能力不足出现问题,则可做出批评及处罚,这种方式使得对应管理人员在工作上的积极性更强,合同管理的效力也充分发挥出来。(2)建设单位还需成立专门负责合同研究的队伍,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合同内容深入分析,优化完善合同,对于不同环节的合同落实情况严格监督,为施工推进起到良性作用。

2.4增强合同的法律效力

(1)建筑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合同签订环节就重视发挥出合同的法律效力,确保合同内容各项条款都与建筑施工相关法律要求相符。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中都要履行相关责任及义务,本身也享有一定权利。例如,建设单位针对施工单元有着监督和管控权,但同时其也要对建设成本进行承担,具体进行合同签订之前,建设单位可安排专业人士分析当前国家建筑工程领域颁发的法律条文,结合有关规定细化施工合同的内容,主要在合同中强化对实际工程施工的约束作用,也避免后续因施工问题出现产生不必要纠纷,所制定的合同应当反复实施检查,防止其中出现用词描述模糊不清、内容不严谨和不规范等问题。(2)施工合同应当详细描述各环节的每项细节,对工程项目双方的权利义务进一步确认,要求双方严格履行合同内容,重点表述出违约时的相关责任,增强其法律性,也能预防后续工程建设的违约问题。例如,某建筑工程项目对合同中的违约条款和责任履行内容进行了细致描写,若施工方在建设中出现违约行为,将会被罚款并承担对应法律责任,合同这一内容也使得施工单位更清楚违约造成的损失,因此也自觉遵守合同中的条款约定,使得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以及安全等都有了全面提升。

2.5规范变更管理,防范变更风险

严格实施变更申请审批制度,即在需要变更时,相关方必须提出明确的变更申请,说明原因及影响,并由发包方组织专家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同意变更,以及如何调整合同条款。不能由单一方自行决定变更。同时,变更后必须及时更新合同和设计文件,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并明确标明变更部分,以避免执行过程中出现混乱。变更费用应根据新增工作量确定,由专业工程造价师重新测量和计价,根据实际增加的工作量和费用确定变更费用,而不是简单地加价。在变更实施后,发包方要加大监督力度,严格按照新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执行,避免承包方偷工减料。对于各方原因引起的变更,应明确划分责任,避免一方承担全部变更风险。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建筑工程项目在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在影响着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此,相关部门一定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合同管理措施来规范签订双方的履约行为,避免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期间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为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田田.探索建筑工程招投标中合同管理的优化路径[J].商讯,2022(26):163-166.

[2]梅崇康.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居舍,2022(18):146-149.

[3]徐海晔.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关系[J].房地产世界,2022(3):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