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弓根复位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1
/ 2

经椎弓根复位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郝有军 王秀娟 任乐

准格尔旗中蒙医医院   鄂尔多斯市   010300

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椎弓根复位固定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2年2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选者均进行经椎弓根复位固定器治疗。结果:5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显著校正骨折和后突畸形,将内固定取出过程中4例患者出现螺钉松动,但是并未出现断裂。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经椎弓根复位固定器治疗效果良好,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关键词】经椎弓根复位固定器;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

胸腰椎骨折是由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引起的一种外伤性疾病,它会破坏脊柱的解剖结构和稳定性,还会对脊髓造成损伤,在临床上,治疗的原则是挽救生命,重建脊柱解剖,保护脊髓的功能,促进病情的恢复[1]。本次研究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椎弓根复位固定器治疗的临床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2年2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5.6±2.5)岁,其中35例患者骨折原因为车祸,10例患者骨折原因为高空坠落,5例患者骨折原因为砸伤。

1.2方法

患者仰卧,腹部悬吊。在c型臂X线下,以受伤的脊椎为中心,进行了一次15 cm的脊柱后正中切口。分离椎旁肌至横突,在全椎板切除、减压后,在直视下观察椎管内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我们用常规的方法,将髓内针固定在损伤的脊柱中,首先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然后对称地轴向撑开,以达到间接复位的目的。 必要时,应用植骨术,将脊椎后缘刺入椎管内,并将其推向前方。在伤椎椎弓根处开一通道,在隧道中放置一特制的漏斗状器械,将破碎的植骨从漏斗中推进至椎体骨缺损区,完成伤椎骨缺损区的植骨,同时进行左右两侧横突间的骨植骨移植。

2结果

术后对患者进行24个月随访,5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显著校正骨折和后突畸形,将内固定取出过程中4例患者出现螺钉松动,但是并未出现断裂。

3讨论

胸腰椎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外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发生率高达50%。胸腰椎骨折往往会对维持脊柱稳定性的骨和韧带等结构造成损伤,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将会对病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对提高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胸腰段骨折多是由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重物击打等原因造成的,近年来,随着交通、建筑、重工业等行业的迅速发展,胸腰段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受到了医护人员的关注。胸腰段骨折一般由多个方向、多个水平的外力共同作用在椎骨上,而椎弓根是脊椎上最坚硬的部位,它能将大部分的力量传递给脊椎,而通过它形成的环形结构,可以有效地保护脊椎内的脊髓[2]。椎弓根采用螺钉固定,可以提高6个空间空间的灵活性及稳固的稳定性,同时保持脊柱的活动节段。

其影像学特征是:损伤节段后凸角度>30。如果椎体影像高度下降小于50%,或椎管闭塞在50%%以上,则需要对椎体进行定位,这样可以防止螺钉进入椎间隙,造成脊髓损伤。在选择椎弓根钉的长度时,通常应该控制在椎弓根后缘皮质与椎骨前缘之间;螺钉的进入角通常是从椎弓根和矢状面的夹角开始的。有研究表明,术后早期运动可引起后弓角和椎体高度的下降,而本研究中发现,经手术治疗后,后弓角和椎体高度都得到了很好的纠正[3]。这是因为在椎弓根钉内固定后,由于未进行足够的前后侧植骨融合,在承受过大的负荷时发生了螺钉的折断。或无辅助外固定,负重时螺钉承载荷太大,导致螺钉折断。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柱骨折,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不仅能达到固定,还能达到复位的效果,它的复位主要是通过对脊柱前后韧带、椎间盘的牵引,将椎体前缘的骨块和突出的骨块分复位,从而达到治疗脊柱骨折的目的。在这个时候,需要依靠起撑开作用的椎弓根固定系统来支撑复位后的棒体,将所有向下传递的力都集中在弓根内固定系统中,而在脊柱的形态得到了恢复,而松质骨的压缩却没有得到恢复,这就给术后关节狭窄、脊柱后突的复发埋下了隐患。还有一些医师在手术中使用器械,以获得较好的复位效果。钉杆间的压力过大,以致于螺丝易发生疲劳断裂。经椎弓根复位固定器遵循“三柱”原理,通过螺钉固定椎体前后柱,不需要大量的软组织,可以在不破坏软组织的情况下,保持复位效果,降低了手术创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术后仍有较大的风险,如螺钉松动、螺钉断裂、椎体高度下降等。伤椎置钉法无需加固,通过在伤椎置入螺钉,将伤椎与邻近椎体相连,在固定节段形成三维三平面支撑框架,既能提高固定强度,又能有效分散螺钉承载力。通过对伤椎弓根的复位与固定,可以使伤椎的高度得到较好的恢复,同时也能保持伤椎的高度。其复位机理为通过脊柱前后纵韧带及纤维环的牵拉,对伤椎进行纵向牵引、向内挤压,促使骨折端与骨折端间的错位与塌陷,达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的目的,并通过椎弓根置钉系统将复位后的椎体进行稳定。

综上所述,经椎弓根复位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良好,操作人员技术熟练,并对手术后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解,以此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

参考文献:

[1]戴思雨,陈余庆,张科等.后路微创经皮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比较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23,36(06):12-13.

[2]郭东哲,张翊,王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前纵韧带骨化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23,28(11):2006-2009.

[3]马验,刘立峰,许正伟.3D打印辅助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对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应激及腰椎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33):47-50.

[4]贺志亮,王德成,李苹等.手法整复联合PKP单侧穿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3,38(11):1126-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