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6
/ 2

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

马晶

吉林市中心医院口腔科  吉林 吉林132000

摘要目的:探究口腔修复中牙体预备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40例2018年9月~2020年9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牙体缺损(缺失)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分两组。对照组70例,采用常用的牙体预备方案,观察组70例,采用两种贴面牙体预备,分别为I型和U型,应用双重固化树脂粘结。以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并发症以及满意度为评估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患者满意度更高,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两组比较,观察组取得的各项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口腔修复中,可进行牙体预备,其能保证治疗干预效果,降低预后复发以及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更高,可基本满足患者口腔修复需求,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牙体预备;口腔修复;临床疗效

近年来,伴随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牙齿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牙齿修复中如何既能保证牙齿修复效果,还能兼具美观性已成为现在口腔医学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牙体预备一般指为牙齿修复中重建牙体缺损的生理功能,改善解剖外形,而对患牙以及缺失邻牙牙体进行修整,以符合修复缺损需要的形态, 其对牙齿修复美观及修复坚固度均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选取了140例于我院就诊的牙体缺损(缺失)的患者进行了实验探究, 以分析不同的牙体预备方案对口腔修复的影响,研究取得结果较为满意,现将具体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总结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140例2018年9月~2020年9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牙体缺损(缺失)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分两组。对照组70例,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43例、27例,年龄分布为15~30岁,平均年龄(21.15±2.03)岁;观察组70例,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29例、41例,年龄15~29岁,平均(20.22±3.1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牙体预备方案,对照组应用了常规牙体预备的干预方案。口腔修复前首先去除龋齿组织,后对牙面以及龈袋沉积物进行清理。待清理完毕,确定修复方法以及修复范围,进行口腔修复。但需要注意的是,口腔修复中若发现患者存在患牙,需先对患牙进行治疗干预,以预防患牙病情发展影响到牙体组织结构的健康,和整体牙列的美观度。同时也应注意口腔潜在疾病,对其可能存在的潜在疾病进行必要的预防干预,避免牙齿出现松动或脱落等。

观察组采用与对照组不同的牙体预备方案,采用I型(切缘非包绕型)和U型(邻近切绕型)两种瓷贴面牙体预备方案,对牙体进行局部调整。采用Freehand0和纵向定位沟相结合的方法使预备纵深到0.12至0.17mm之间。为防止牙体颈缘线四周呈弧形凹陷造成的疼痛影响治疗,必要时可给予麻醉处理。同样,在进行修复前,要仔细检查患者牙体状况,确保患牙周围组织的完整健康,以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影响,确保修复准确无误,减少不良现象发生。

在不影响两组实验对照的基础上,口腔修复中要确保患牙周围牙体组织等健康,确保操作准确快速,以减少患者痛苦,同时也要保证牙齿周边组织与修复体的整体性,符合口腔修复需要。

1.3观察指标

1.3.1治疗效果

采用VITA比色板比色法评估患者修复后牙体状况,记录其形态及恢复情况。临床效果评估标准如下,分为三个评估等级。(1)治愈:修复的牙体状态完好,没有裂纹,颜色与邻牙匹配度一致,边缘无间隙;(2)有效:修复的牙体状态良好,有轻微裂纹,颜色与邻牙匹配度稍有差异,边缘无明显间隙;(3)无效:修复的牙体状态较差,出现较大裂纹,甚至脱落,邻牙匹配度不一致,差异较大。

1.3.2口腔修复的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调查了两组患者口腔修复的满意度。

1.3.3记录预后并发症,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利用统计学P值衡量和评估本次实验探究的结果数据以及论证是否具备统计学意义,是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学术含金量。P<0.05表明实验验证出了一定值得信赖的研究结论,可后期进行进一步探究,以确定更具参考性的科学实验结论,进而指导临床。2结果

2.1临床效果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更佳,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88.57%,具体如下表1。

表1  临床效果比较分析表[n/(%)]

组别

例数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70

63

5

2

68(97.14)

对照组

70

47

15

8

62(88.57)

X2

3.877

P

0.049

2.2修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修复后,患者满意度较之对照组要更高,而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较之对照组则要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修复情况对比表 [n(%)]

组别

例数

并发症

复发

满意度

观察组

70

0(0)

1(1.43)

63(90.00)

对照组

70

6(8.57)

8(11.43)

40(57.14)

X2

8.954

8.310

27.766

P

0.003

0.004

0.000

3讨论

伴随医疗技术以及口腔美容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临床口腔修复中,牙齿修复的方式方法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完善。基于人们对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口腔修复需求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患者对于口腔修复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保证口腔修复有效的同时,人们也要求修复能够具有更高的美观度。因此,临床口腔修复中,寻找一种更为美观且有效的口腔修复方法成为了临床以及相关研究的重要关注内容。

牙体预备是口腔修复的重要准备工作内容之一,是一种较为先进且美观的口腔修复方式,其在保证患者口腔修复的有效性的同时,也提高了牙齿修复的美观性。其保留了患者的大部分牙体,也保证了修复中对患者影响,是干预影响最小化。本研究对两种不同的牙体预备进行了对比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其对口腔修复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修复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预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也更低。

综上所述,口腔修复中,应用有效的牙体预备能够更好的改善临床牙体修复有效率,且预后并发症、复发率等更低,患者更为满意。值得临床对其展开进一步研究,以在不断完善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斌.探析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20,7(05):75+77.

[2]赵兴霞.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20,7(02):103+115.

[3]孙朝辉.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3):142-143.

[4]李志.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9,4(24):130-132.

[5]刘轩.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34):128+130.

[6]李军.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23):41-42.

马晶(1996.01.15 )女,汉,主治医师,本科,籍贯:吉林省永吉县,研究方向,口腔全科

马晶·15688915265·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松花江智慧新城6区7-2-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