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1
/ 2

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分析

庞涛

江苏省第一工业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旨在以环保、节能为核心思想,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技术创新,使建筑的给水、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更加高效、节能、环保。传统的给排水系统经常存在着能源消耗大、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与绿色建筑的要求相悖。通过引入绿色技术和创新设计,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给排水系统与绿色建筑的有机结合。基于此,本文简单讨论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价值,深入探讨设计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

前言: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节水、节能、水质保护等。例如,通过采用高效的水源利用策略,如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灰水回收利用等,可以减少对公共供水系统的依赖,节水效果显著。在排水处理方面,引入生态处理技术,如湿地自净系统,可以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价值

绿色建筑对排水专业设计带来了很大的价值。首先,绿色建筑强调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需要更有效地管理雨水和废水。这就需要排水专业设计师结合绿色建筑的理念,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废水处理系统和灰水回收系统,从而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对公共供水系统的依赖。其次,绿色建筑注重环保和生态平衡,排水专业设计需要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就需要设计师在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中考虑生态湿地、雨水花园等自然治理手段,还要注重排水系统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排水系统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最后,绿色建筑要求建筑物在运行过程中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排水专业设计也需要考虑如何通过水的循环利用和有效管理来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例如,设计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灌溉、冲水和其他非饮用水需求,可以减少用于这些用途的淡水消耗,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排放。

2.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要点

2.1生态景观设计与排水系统整合

在绿色建筑中,水景设计是创造舒适宜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引导到水景中,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这不仅可以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同时还能增加景观的可持续性和美观性。在设计水景时,还可以考虑引入湿地植物和过滤设备,通过湿地植物的自然过滤作用,净化收集的雨水,使其更加适用于景观灌溉和其他非饮用用途。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要注重排水系统的功能和效率,在保证排水畅通的同时,也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采用低压水系统、虹吸式排水系统(图1)等创新技术,减少能源消耗与废水排放。在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结合生态景观元素和植被设计,将雨水与废水进行分流处理,使天然的生态过滤系统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保护本地水资源和水生生态环境的健康。绿色建筑在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浪费。灌溉系统应使用智能化控制技术,根据天气条件和植物需求,精确控制灌溉量,避免浪费和过度灌溉。可以利用雨水收集、废水深度处理或再生利用等技术,将非饮用水资源用于灌溉系统,降低用水成本。在设计景观时应考虑植物选择和植栽布局,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节水要求的植物,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图1 虹吸式排水系统示意图

2.2地面透水和渗透技术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可以采用透水铺装和透水材料,如透水混凝土、透水砖、透水草坪砖等,用于道路、人行道、广场等场所的铺装。这些材料的特点是可以让雨水自然渗透到地下,减少了雨水径流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透水铺装和材料还有助于地下水的补给,提高地下水位,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土地的透水性,减少水土流失,从而保护生态环境。透水铺装材料的表面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设计,例如凹凸不平或微微倾斜,以便更好地促进雨水渗透。在建筑的地面设计中,可以考虑设置雨水花园和透水绿化带,使得雨水能够直接渗透到土壤中。雨水花园不仅可以美化建筑环境,还可以起到储水和净化雨水的作用,有效减少雨水径流。透水绿化带可以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具有较强透水性的植物,以增强土壤的透水性和吸水能力,促进雨水的更好渗透。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雨水花园和透水绿化带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雨水资源的再利用[1]。绿色建筑的给排水专业设计可以考虑引入地下渗透系统,通过设置渗透井、渗透管或其他地下渗透设施,将雨水引导到地下渗透系统中,让雨水渗透到土壤中进行自然补给。这种技术能够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增加土壤湿度,培养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质量,促进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渗透系统的应用还可以提高城市土地的防洪能力,有效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2.3高效的水供应和分配系统设计

为了实现高效的水供应和分配,需要在建筑的给水系统中应用节水器件和技术。例如,通过安装节水型洁具、淋浴头和水龙头等,有效降低水的消耗量。同时,还可以采用回收和再利用水的技术,如雨水收集系统、灰水回用系统等,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此外,还可以采用水压调节和流量控制装置,优化给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供水过程中的能耗和水损耗。就地处理和分配系统的设计。为了提高水的分配效率和减少输配损耗,可以采用就地处理和分配系统的设计。这种系统将水的处理和分配环节尽量靠近水的使用点,减少长距离输水引起的损耗和能耗。例如,可以采用分段供水的方式,将建筑内部水需求大的部分与外部供水系统分离,减少长距离输配的过程中的供水损耗

[2]。还可以在建筑内部设置水箱和管网,合理安排供水压力,减少管道压力损失和节约能源。借助智能监测和控制系统,可以对建筑的给水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精细管理。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获取水流量、水压、水质等数据,进而分析和优化供水系统的运行状态,保持高效的供水和分配。例如,可以通过自动控制和调节系统中的水泵、阀门等,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智能化的供水调度和控制。智能监测系统还能够及时发现和修复管道漏水和故障,减少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

结束语: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我们期待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创新,共同推动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迈向更加环保、高效、可持续的新阶段,为建筑行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开创一个更加清洁、美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范莉莉. 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水节能技术及设备应用[J]. 佛山陶瓷, 2023, 33 (11): 93-95.

[2]宗梁. 绿色建筑暖通与给排水设计节能措施探讨[J]. 陶瓷, 2023, (09): 175-177.

作者简介:庞涛1983·10汉,籍贯:江苏徐州学历:本科江苏省第一工业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业类厂房给排水设计,市政给排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