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性护理对重症医学科VAP改善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预测性护理对重症医学科VAP改善的效果

唐学贵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广西  桂林  541000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预测性护理对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改善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内就诊的60例重症医学科呼吸机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和实验组(30例,预测性护理),收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更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测性护理可以有效减少重症医学科呼吸机治疗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促进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测性护理

呼吸机治疗对于重症医学科患者有着重要意义,可以有效维持生理机能,缓解症状控制病情,提高生存率。长期使用的过程中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属于常见并发症,对治疗效果和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较大不良影响。本研究针对预测性护理对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改善效果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内就诊的60例重症医学科呼吸机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58.26±5.33岁)和实验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59.12±5.37岁)。所有患者都是自主选择自愿参与到本次研究当中。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无菌操作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使用预测性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建立专项小组,通过过往经验和相关文献资料对可能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因素进行整合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对患者病情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根据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例如年龄超过六十岁、机械通气时间超过五天等患者发生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加强关注。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适当增加口腔清洁频率,增强呼吸道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处理呼吸机冷凝水,增加患者病情评估频率,在恢复情况较好时尽早拔管。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需严格执行隔离措施。

1.3 疗效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记录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院内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价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23.0中进行比较分析,分别用x2t进行,分别用百分占比(%)和(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者护理完成后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17.56±2.31、13.29±1.71,对照组患者护理完成后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21.03±2.38、16.59±1.56。护理后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对比t =5.729,P=0.001;护理后患者住院时间结果对比t =7.780,P=0.001。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可知,护理后实验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住院环境、护理人员态度、操作技能、健康宣教评分分别是22.10±2.31、24.31±2.23、23.14±2.48、24.01±2.14,对照组住院环境、护理人员态度、操作技能、健康宣教评分分别是19.56±2.01、20.05±2.36、19.67±1.98、20.11±2.13。护理后患者住院环境评分结果对比t =4.524,P=0.001;患者护理人员态度评分结果对比t =7.173,P=0.001;患者操作技能评分结果对比t =5.989,P=0.001;患者健康宣教评分结果对比t =7.069,P=0.001。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可知,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对比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3.33%,对照组发生率13.33%,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x2=6.547,P=0.011。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可知,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讨论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重症医学科患者生存率逐渐上升,病情控制效果日渐提升,呼吸机治疗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改善通气状态,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降低死亡率[1]。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影响恢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引发因素与呼吸机使用时间、病情状况、住院环境等存在关联,需要更加优质的护理措施降低发生风险,促进恢复。

预测性护理可根据经验、资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发生风险的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概率,提供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以积极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为原则,将降低治疗风险作为护理目标[2]。年龄、呼吸机使用时长等可有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风险,通过预测性护理进行全面评估,加强对患者身心状况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有助于降低治疗风险,构建更加和谐互相信任的关系,提升患者家属的配合度,促进患者恢复,缩短治疗和住院时间,减少呼吸机治疗时间,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降低风险发生概率[3]。本研究结果显示,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满意度评价评分更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更低。预测性护理可以有效减少重症医学科呼吸机治疗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促进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有助于避免护患纠纷,有较高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预测性护理对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改善效果良好。有一定现实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丁志兰,肖堂琴.全面护理模式在老年重症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贵州医药,2023,47(10):1653-1654.

[2]王文静,王宁,林红等.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循证护理实践[J].现代临床护理,2023,22(09):78-84.

[3]刘媛.预测性护理对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作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