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康复型护理对中风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肢体功能恢复的改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中西医结合康复型护理对中风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肢体功能恢复的改善效果分析

张娜

  四川省内江市中医医院  641000

【摘 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康复型护理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间在我院就诊的80例中风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型护理,对比组间护理前后肢体功能评分(FMA)、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FMA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型护理可有效促进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并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有助于患者的健康保障,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康复型护理中风;肢体功能

中风是一种突发且进展迅速的脑缺血或脑出血性疾病,该疾病又被称为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意外。现如今,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中风发生后患者及时就诊治疗便有较高的概率恢复正常生命体征,但因脑出血或脑缺血的影响,患者的神经会受到严重的损害,从而可能会导致中风患者出现偏瘫等后遗症,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1]。因此,如何做好中风患者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便成为广大患者所关注的重点。为此,本文便针对性分析了中西医结合康复型护理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间在我院就诊的80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分别纳入40例研究对象。

实验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区间58-76岁,平均年龄(65.52±5.30)岁。

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区间58-77岁,平均年龄(65.73±5.27)岁。

组间上述一般资料数据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差异后发现无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其中包含生命体征监控、定期巡查病房、健康知识宣教、并发症预防、良肢位摆放和用药指导等护理内容。

实验组则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型护理。首先,护士要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针对卧床无法行动的患者,护士要每日帮助患者进行手臂、膝盖、脚踝和掌指关节的屈曲和伸展运动。在上述被动运动的基础上,护士还需要予以患者肢体按摩,由近向远的对患者患侧肌肉进行按摩,按摩时应动作轻柔,避免患者不适。其次,护士可予以患者穴位按摩,可沿印堂两侧眉弓至太阳穴进行往返按摩,沿鼻两侧向下至两耳前进行往返按摩,而后还可以选取患者的印堂、太阳、鱼腰等穴位进行按揉。再次,护士可予以患者药物热敷干预,取川木瓜、薏苡仁、益母草、红花、细辛和羌活等药材组成中药包,适当加热熬煮后按经络循行方向自上而下的熨烫患者的患侧肢体。最后,待患者肢体功能初步恢复后,护士可指导患者进行手指爬杆、脚踩木板等锻炼,逐步促进患者肢体活动能力的恢复,待上述锻炼措施无明显效果后,应适当增强活动量,指导患者进行自主体位更换、站立、行走等锻炼措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1.3 评定标准

应用统计学软件验证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功能评分(FMA)、生活质量评分差异。

FMA评分:满分226分,得分越高表示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越佳[2]

生活质量评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2]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 20.0,计数指标和计量指标表示方法分别为n(%)和(x±s),检验方法则为X2和t,当检验结果(P)<0.05时为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MA评分差异比较

表1显示:实验组护理后的FMA评分水平相比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MA评分差异比较 (x±s)分

组别

例数

FMA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40

56.84±4.81

113.25±7.62

对照组

40

56.53±4.83

70.32±6.34

t

-

0.2876

27.3907

P

-

0.7744

0.0000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比较

表2显示:实验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水平相比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比较 (x±s)分

组别

例数

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40

67.52±3.11

82.47±2.88

对照组

40

67.44±3.13

74.53±3.05

t

-

0.1141

11.9711

P

-

0.9094

0.0000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FMA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结果证明了中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康复型护理进行干预的优质作用。经临床分析发现,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中风患者死亡率已显著降低,但因患者神经功能受损,导致中风患者的肢体功能会受到影响,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3]。而常规护理主要针对中风患者住院期间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控,对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作用效果不佳。中西医结合康复型护理则是一种综合且全面的护理干预模式,该措施能通过关节被动训练和肌肉按摩的方式,避免中风患者因长期卧床而发生肌肉萎缩,从而有助于患者的后续康复,且穴位按摩、药物热敷等措施还能够起到刺激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能够加快中风患者的恢复速度,再辅以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更是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保障[4]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康复型护理可有效促进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并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有助于患者的健康保障,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姚佳. 中西医结合康复型护理用于中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肢体功能恢复的改善作用[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18):102-104.

[2] 陈瑶,唐玲.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应用于脑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综合研究[J]. 婚育与健康,2022,28(8):74-75.

[3] 薛建红,朱勤贤,张玉华,等. 气虚血瘀证中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 河北医药,2021,43(20):3195-3197.

[4] 宁兆惠,朱军.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中外医疗,2020,39(5):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