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光源非线性校正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光源非线性校正技术

巨兴斌

珠海光恒科技有限公司 珠海市 519000

摘要:近年来,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在遥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其光源存在非线性特性会对测距精度和分辨率产生影响。因此,光源非线性校正技术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环节。本文提出了一种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光源非线性校正技术,结合实验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

关键词: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光源非线性;校正技术

引言

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是一种新型的激光雷达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长测距距离等优点,在地理信息、气象、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光源存在非线性特性,导致接收到的信号存在一定的失真。因此,进行光源非线性校正对保证激光雷达测距精度至关重要。

1.光源非线性校正技术原理

光源的非线性校正技术旨在通过校正方法来补偿光源输出功率、调制深度等方面的非线性特性,以提高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系统的测距精度和信号稳定性。首先需要通过实验观测或数学建模的方式,获取光源输出的具体非线性特性。这可以是光源输出功率与输入电流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调制深度与输入信号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等。根据这些数据建立准确的非线性模型,深入了解光源的实际工作特性。基于建立的非线性模型,设计适用于校正光源非线性特性的算法。校正算法可以利用数学运算或反馈控制的方式,在实时工作中对光源的输出进行调整和校正,使其符合预期的线性工作状态。在系统中设置相应的校正信号反馈机制,监测光源的实际输出表现,与预设的线性状态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光源进行实时调节。通过不断的反馈和调整,使得光源的非线性特性得到有效校正。

2.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光源非线性特性分析

2.1光源输出功率非线性特性

在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系统中,光源的输出功率必须按照一定规律响应输入信号,以确保系统的测距精度和信号质量。光源在一定范围内响应电流或电压增大,但当达到一定值后,光源的输出功率将不再线性增加,而会趋于饱和状态。这种饱和效应会使得光源的输出功率与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变得非线性。光源内部可能存在非线性元件,如激光二极管的非线性特性。这些非线性元件会影响光源的工作性能,导致其输出功率与电流或电压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

2.2光源调制深度非线性特性

在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系统中,调制深度是指激光输出波形的频率变化范围,对系统的测距精度和分辨率具有重要影响。若驱动电路设计复杂,不能很好地控制光源输入信号的调制深度,那么光源的调制深度和输入信号之间将呈现非线性关系。光源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非线性,可能会引起非线性谐波的产生,从而影响光源输出的调制深度,降低系统的测量精度。温度的变化可能导致光源某些元件的性能发生变化,特别是在极端温度条件下,光源的调制深度可能表现出非线性特性。

3.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光源非线性校正方法

3.1实验数据采集

确保实验室或实验场地具备安全条件,并设置好光源、测量仪器、数据采集设备等实验装置。确定需要测量的光源输出参数,比如光源的输出功率、调制深度等,以及对应的输入信号参数,比如电流、电压等。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包括确定测量范围、采样频率、实验持续时间等。确保实验设计合理且能够满足后续数据分析的需求。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设置光源的工作参数,例如输入电流或电压值,以及其他相关参数,如温度、湿度等。根据实验计划,开始采集光源输出参数和输入信号参数的数据。保持一定的实验稳定时间,以获取充分且准确的数据样本。

3.2建立非线性校正模型

首先,对于之前采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去掉异常值或噪声,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如去除基线漂移等。根据所选定的非线性校正参数(如光源功率、调制深度等)和相应的输入信号参数(如电流、电压等),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进行数据拟合。可以使用多项式拟合、指数函数拟合、等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形式。拟合后的模型需要进行评估以验证其拟合度和可靠性。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均方差(Mean Squared Error,MSE)、确定系数(Coefficientof Determination,R-squared)等。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来评估模型的拟合效果。如果评估结果表明拟合效果不满意,可以尝试调整模型的参数,改进模型的表达能力和精确度。可以通过改变拟合函数的阶数、添加新的自变量、引入其他修正因子等来优化模型。建立的非线性校正模型需要进一步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可使用独立的测试数据集进行验证,比较模型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的差异,评估模型在未知数据上的准确性。

3.3设计校正算法

基于建立的非线性校正模型,选择合适的校正算法。根据光源的非线性特性以及实际需求,确定需要校正的参数和校正策略。设计反馈控制策略,以实时监测光源的输出参数和输入信号参数,与预期的线性状态进行比较,并根据差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校正。基于校正模型和反馈控制策略,设计具体的校正算法。常见的校正算法包括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模糊逻辑控制算法、神经网络控制算法等。确定校正算法中的参数设置,包括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微分时间等。这些参数的设定需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在实际系统中实施设计好的校正算法,实时监测光源的输出参数,根据算法对光源进行调整,使其逐步接近预期的线性状态。对设计的校正算法进行稳定性分析,确保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稳定性和鲁棒性。通过仿真或实验验证算法的稳定性效果。

3.4校正实施

在进行校正前,确保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光源、测量仪器和数据采集设备等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并校准各个设备以确保测量精度。将设计好的校正算法加载到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系统中,准备开始校正光源的非线性特性。启动监测程序,实时监测光源的输出参数(如功率、调制深度)以及相关的输入信号参数(如电流、电压),并将数据传输到校正算法中进行处理。根据校正算法的指导,对光源进行调节,使其逐步接近预期的线性状态。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对光源进行反馈控制,实现非线性校正。在校正过程中,记录光源的实际输出参数和校正过程中的调节情况,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评估。在校正结束后,对校正结果进行稳定性验证。检验光源输出是否符合预期要求,在一定时间段内保持稳定,确保校正效果的长期有效性。

结束语

在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系统中,光源的非线性校正技术是确保系统测距精度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数据采集、建立非线性校正模型、设计校正算法和校正实施等步骤,可以有效地对光源的非线性特性进行校正,提高系统的性能表现。光源非线性校正技术需要结合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不断优化改进,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对激光雷达系统精度和稳定性的需求。同时,开展光源非线性校正工作也有助于推动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促进激光雷达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晨啸,谈宜东.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光源非线性校正技术[J/OL].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20[2024-03-01].

[2]邹瑜.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测距测速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科技学院,2023.

[3]苟家峻,沈永行.用于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的高重频调制DFB激光器的非线性频率校正技术[J].光子学报,2023,52(02):69-78.

[4]张嘉彤.面向FMCW激光测距的光源调频非线性校正研究[D].燕山大学,2022.

[5]井李强.调频连续波激光干涉光纤测距技术的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