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施工中预算成本控制及管理问题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关于建筑施工中预算成本控制及管理问题探究

郭帅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0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其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和工程市场之一。然而,在行业繁荣的同时,建筑项目的复杂性与市场环境的多变性也日益突显,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有效加强施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确保项目符合预算并避免巨额亏损,已经成为关系到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深入探讨建筑施工中预算成本控制及管理所面临的现阶段问题,并提出有效措施,旨在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建筑施工;预算成本;管理;控制

引言: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和工程市场之一。与此同时,建筑项目复杂性加大、市场环境多变等情况下,建筑企业的生存面临巨大压力。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加强施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使之符合预算、免受巨额亏损,是关系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笔者经过调研发现,当前建筑领域在这方面还面临诸多薄弱环节,亟待引起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一、现阶段建筑施工中预算成本控制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科学

当前,许多施工单位在编制工程预算时还停留在粗放经验型的状态,没有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预算编制体系。一方面,编制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必要的成本控制意识和方法。另一方面,预算编制依据和参数选择不科学,直接引用历史数据和指数,未考虑项目特点和规模经济。这就导致预算编制脱离实际,很难反映项目的实际成本支出。根据调查,近年来因预算失真导致成本超支的工程比例较大。

(二)成本数据统计不准确

目前,成本数据统计和核算仍然比较粗放,核算体系不健全,数据收集不规范。大量数据无法记录和充分利用。除人工核算外,少数企业引入了IT系统,但是使用不当,数据接口不统一,来源混乱。这导致企业在进行成本分析和控制时,面临数据不准、指标不全的局面。据悉,部分项目的数据核算差错高达10%左右。

(三)工程量清单管理混乱

施工现场的工程量清单编制和管理一直比较混乱,清单项目繁多,内容不统一,计算错误现象时有发生。与签约预算清单不对应、变更清单难以及时跟进是普遍问题。这为后期工程工程量的监测和确认埋下隐患,无法及时控制成本风险。同时增加了工程结算的复杂度,也给预算控制埋下安全隐患。

二、建筑施工中加强预算成本控制及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成本意识

建筑企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考核制度,将其纳入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并签订责任状。施工单位成立由总经理任组长的工程造价管理小组,专人负责成本控制工作,加强对工程收支的管理。同时建立健全成本预警机制,指定专人负责监测和预警,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采取控制措施。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成本管理对策,总结控制经验。施工项目部门负责人和各级管理人员要将成本控制情况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抓好落实,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同时,要加强对业主、监理单位、分包队等参建各方成本控制的督促和约束。此外,企业要建立奖惩明确的考核机制,将个人绩效与成本控制挂钩,通过绩效工资的方式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全员成本意识。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培训,促进企业发展成本文化,使成本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预算

企业要建立标准化的预算编制体系,预算编制应遵循全面性、针对性、准确性、权威性等原则。编制过程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全面认真编制工程量和收费标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材料消耗量和单价、机械使用量和费率、劳务成本等因素,不能简单依赖历史数据。同时要考虑市场变化趋势和项目特点,妥善安排必要的余量。为确保编制质量,可组建专家评审小组,对预算方案进行评议。在项目开工后,要及时跟踪比较,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和更新,做到动态控制。此外,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BIM、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全过程量化管理,这可以减少重复工作,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数据处理效率。还要加强与业主和监理方的沟通交流,及时反馈实际情况,确保预算更新和调整的科学性。通过这些举措的实施,使编制和调控的预算更贴近实际,为后续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三)实施全过程成本动态控制

在项目准备阶段,要进行详细的前期工作,分析可能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施工过程中,要建立信息化的成本核算体系,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的整合共享,实时监控施工进度和消耗情况,进行全面的消耗分析和控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逐步形成闭环管理;竣工结算后要进行全面的消耗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管理手段。另外,在进行成本分析和考核时,要充分考虑管理成本,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管理费用的占比;对超出预算标准的项目标准和人员进行约谈和检查,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此外,成本控制要贯穿供应链全过程,加强对采购流程、物资设备管理的监督考核,避免各环节的违规操作导致成本增加。还要加强与监理方和业主的沟通协调,及时反映实际情况,确保成本数据的真实性。全过程成本动态控制的实施,使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从源头上杜绝超支现象,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四)强化合同管理,防范工程变更风险

企业要建立完备的合同管理制度,从源头减少违规操作。包括加强招投标管理,选择合格负责的中标单位;严格执行考核验收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实施严格的变更管理机制,杜绝非法变更现象。具体来说,招标时要对投标文件进行全面审核,避免选择不失礼或资不抵债的单位中标;中标后与其签订详尽的合同约定,明确责任和义务。施工管理过程中,严格按合同实施交底、监理和检测工作,建立问题责任追溯机制,杜绝违规操作;对工作量和标准进行全面检查,避免盲目变更;实施严格的验收考核,中标单位需提交详细材料依据,经审核无误后方可放行支付。此外,进一步规范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将合同履行情况与工程质量与个人绩效和公司业绩挂钩,强化全员合同意识。完善的合同管理避免了违规操作和工程变更扩大成本的机会,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全过程管理,为遏制成本超支奠定基础。

结束语:综上所述,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成本管理体系,实现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和控制,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符合预期、避免超支的关键。当前建筑行业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本文从体制机制建设和管理技术创新两方面阐述了相关对策建议,以加强现阶段成本控制管理,防控风险。

参考文献:

[1]檀巍.建筑施工中预算成本及管理问题分析[J].门窗,2014,(04):313.

[2]赵青涛.建筑施工中预算成本及管理问题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8):54-55.

[3]崔晓东.建筑施工中预算成本控制及管理问题探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1,(09):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