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主导的疼痛护理模式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中医主导的疼痛护理模式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应用

郑少珍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西安  710068

摘要:目的探讨以中医为核心的慢性下腰痛(CNLBP)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8月~2022年3月在连云港中医院针灸推拿病房治疗的7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症病人,随机分成两组36例,观察组36例,观察组36例。治疗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药治疗。2组干预3周,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FPS-R、 ODI、FABQ-CHI和 PSOCQ评定。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病人的FPS-R、 ODI、FABQ-CH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 PSOCQ各项指标的提高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中医为中心的慢性疼痛护理模式能明显减轻腰背痛,提高患者的腰背功能,调整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医护理;疼痛护理;慢性非特异性腰痛;辨证施护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了2020年8月~2022年3月在连云港中医院针灸治疗病房就诊的 CNLBP病例,其中2名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36名患者中,男性19名,女性17名;年龄20-65,平均(45.17±10.74)岁;病程15-54周,平均(34.3±8.6)个星期.实验组36名,其中16名男性和20名女性,年龄18-63岁,平均(43.72±11.78)岁;病程为13~56周,平均(33.00±12.37)个月.2组病人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评估和管理专家共识》(chronicnon-specificnon-specific腰痛症,即 CNLBP)的诊断标准[3],即患者有慢性腰痛史,持续12周以上,不伴有具体的神经根性病变或脊椎病变。

1.3纳入标准

(1)年龄18~65周岁﹒男女均可;(2)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3~6分:(3)能够配合护理操作.并完成评估;(4)自愿参加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1)明确的腰椎病变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占位性疾病、骨折、神经根综合征等所致疼痛者;(2)合并有严重的腰椎畸形或腰椎曾接受手术者;( 3)妊娠、哺乳期妇女;(4)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兔疫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躯体疾患者; (5)重度焦虑抑郁、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6)近期(2周内)接受研究相关操作者。

1.5观察指标

(1)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 Faces pain scale revised. FPS-R).将数字或程度形容词转变为不同的面部表情.使受试者更容易理解与配合.评分范围为0~10分。0分为没有疼痛.10分为极度疼痛。(2)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 OD1).是评估腰痛相关功能障碍最常用的量表之一。由10个子项目组成.每个项目都以6分制(0~~5)评分.得分越高.意味着与腰痛相关的功能障碍程度越高。

1.7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利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正态分布数据用(r ±s)描述.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数据使用M(o- Q,)描述。计数资料或等级资料的差异性比较采用检验.其余采用非参数检验。P之0.05表示所检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CNLBP患者干预前后FPS-R评分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FPS-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3周后.2组患者FPS-R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之0.05)。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 p之0.05)。见表1。

表1 2组CNLBP患者干预前后FPS-R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6

7.08±1.83

5.36±1.33

试验组

36

7.31±1.51

4.97±1.54

2.2 2组CNLBP患者干预前后ODI评分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干预3周后.2组患者ODI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且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CNLBP患者干预前后ODI评分比较(x ± s ,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6

3.417±7.64

23.83±6.33

试验组

36

35.42±5.48

15.08±4.08

2.3 2组CNLBP患者干预前后PSOCQ评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PSOCQ各时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3周后,试验组思考前期、思考期评分下降(P<0.05).行动期/维持期评分升高(P之0.05).且试验组各时期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之0.05)。见表4。

表4 2组CNLBP患者干预前后PSOCQ评分比较(云±s,分)

指标

对照组(36例)

试验组(36例)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思考前期

2.97±0.78

2.86±0.53

3.12±0.80

2.70±0.72

思考期

3.72±0.70

3.62±0.73

4.00±0.62

3.74±0.57

行动起/维持期

3.26±0.61

3.34±0.65

3.36±0.50

3.92±0.66

3讨论

本研究参照《关于印发中风等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的通知》制定的护理方案,依托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中医特色病区,在疼痛护理上有丰富的经验,对其进行了有效的干预。这一发现也显示了这一点。对 CNLBP病人进行了3周的中药治疗,其腰背疼痛和腰部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通过对病人的生活习惯、饮食指导和中医特色疗法的综合治疗,对病人实施中医疼痛的辨证护理。在日常生活方面,尽量帮助病人避免导致疼痛加剧的危险因素;在营养膳食方面,运用《中医饮食》的相关知识,按照病人的证型来进行饮食调理,如果是瘀血阻塞证,可以多吃一些行气活血的食物,比如木耳、金针菇等;采用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中药塌渍、穴位贴敷等手法,对对应的肌肉、面部进行刺激,可达到止痛的目的。前期研究也证实,以“证治”为指导的中医药干预能有效地减轻骨骼痛。另外,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中药治疗组病人的消极情绪得到了更好的改善。这可能是由于中国传统的护理方式偏重于情感关怀。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揭示以中医为核心的慢性疼痛干预模式对缓解慢性腰腿痛、缓解腰痛、调整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此项研究的样本数不多,只是前一项研究的扩展,研究对象和测量方法都比较有限。在此基础上,我们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通过多中心大样本、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客观评价。

参考文献:

[1]柯葛﹐徐钢,李忠海﹒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动物模型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0,2s( 7):629-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