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的重新定义与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的重新定义与优化研究

王中林 郝丽亚 郭永刚 李荣 李子阳

平顶山学院医学院 邮编467000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邮编467099

鹤壁市人民医院邮编458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中国”战略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作为医学领域的核心力量,临床医学本科生在建设健康中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医疗环境的变化,传统的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亟待重新定义与优化。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重新定义和优化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以适应健康中国战略的需求。

关键词:“健康中国”背景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目标能力要求重新定义优化

引言

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的重新定义与优化是至关重要的。新时代的临床医学本科生需要具备全面素质,包括医学知识的扎实掌握、综合医疗技能的全面发展、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提升、医学伦理和人文关怀的培养等。需要加强实践教学、跨学科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以推动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相信通过不断优化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我国将培养出更多具有专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临床医学人才,为健康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一、健康中国战略概述

健康中国战略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旨在全面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建设一个健康、幸福的社会。这一战略强调预防为主、全民参与、全方位覆盖,以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为核心目标。健康中国战略包括多个层面的工作,如大力推进健康教育,加强健康管理和监督体系建设,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推动医疗体制改革等。通过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促进体系、加强疾病防控和医疗服务能力,健康中国战略旨在提高人民的健康素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二、传统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的问题

(一)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医学教育更加注重医学知识的传授与技术的训练,使得学生过于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对人文关怀、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缺乏重视。这种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一些不足之处。专注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并不能完全满足现实临床医学工作的需求,医学是人文学科,医务人员需要面对各种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社交需求的患者。缺乏人文关怀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会影响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良好医患关系,从而降低治疗效果。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进一步加强,传统的医学教育注重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相对较少。然而,在健康中国战略下,临床医学本科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应对医疗领域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这种问题的存在使得临床医学本科生在面对复杂疾病和紧急情况时可能缺乏创意和灵活性,难以找到新的方法或解决方案。也就是说,学生被培养的更多是接受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而缺乏探索和创新的动力。

3 “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的实践策略

(一)构建以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培养目标

构建以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培养目标是提高临床医学本科生素质的关键任务之一,除了医学知识与技能外,培养目标还应注重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沟通能力。例如,通过引入人文社会医学等课程,可以加强医学生对社会文化、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学习,培养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升医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此外,培养目标还应包括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的提升,以便使医生能够在多学科医疗团体中有效地合作与领导。另外,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塑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医生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确保他们秉持崇高的职业信念,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跨学科学习与实践

跨学科学习与实践对于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跨学科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鼓励学生参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拓宽视野,提升综合能力。例如,与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卫生学等学科进行合作,有助于学生理解疾病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联,从而更好地为病人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此外,将跨学科实践纳入临床实习计划也是重要的策略之一。通过与其他学科的实践结合,学生可以在真实环境中学习和实践,增加对复杂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三)实践教学与临床实习

加强实践教学和临床实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实践教学和临床实习。建立优质的实践教学基地和课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这可以包括建立模拟实训中心、临床操作室等设施,以及与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的合作。确保学生参与真实的临床实习,通过与患者接触和诊疗,提高他们的临床水平和专业素养。此外,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开发虚拟实践环境,提供在线教育和远程实践机会,以满足学生实践需求的同时降低实践环境的限制。

(四)鼓励创新能力培养与科研参与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学生可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医学领域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学校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团队,与导师一起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项目。这种参与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深入了解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包括问题提出、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锻炼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和学术论坛,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和创意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意识。通过这些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将有效促进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为未来的医学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五)建立评价体系与持续改进机制

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并提供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在评价方面,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估外,还可以引入多元化的评估方法,如病例分析、项目报告、临床技能考核、团队合作评估等,从不同维度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学生反馈交流,以收集和分析教学效果和改进建议。教师培训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保证培养过程的质量。而学生反馈交流则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的理解和反馈,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实现持续改进和优化。

结束语

通过对“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的重新定义与优化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医学发展的需求。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全面发展、跨学科学习、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和建立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策略将为临床医学本科生提供全面、综合的培养,培养出适应健康中国战略需求的优秀医学人才。这将为我国医疗事业的持续发展和改善人民的健康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卢小敏, 卢琼, 鞠晓军, 唐根云, 牛友芽, 方贤磊, 罗海. 基于“创新训练营”的临床医学本科拔尖人才培养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 20 (11): 152-154+174.

[2]高颖, 孟彩霞, 李燕, 平毅, 郭亚琴, 冯毅, 高敏, 许晓莹, 张婷婷. 临床医学导师制在卓越医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J]. 临床医药实践, 2022, 31 (01): 53-54+80.

[3]范良生, 张大鹏, 宋兴华, 李娟. 临床医学和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导师制培养模式初探[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 13 (33): 70-74.

[4]焦志云, 王芬.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实践分析[J]. 黑龙江科学, 2021, 12 (11): 132-133.

[5]付凯, 徐宸桢, 吴嘉雯, 李瀚达, 刘苑斌, 谢颂平. 临床医学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现状及对策[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 13 (14): 48-52.

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Wjlx2022235),平顶山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2-JY35),2022年度校级重点课程思政示范课-系统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