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穿顶进桥涵造价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3

下穿顶进桥涵造价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分析

张忠胜

中铁六局集团北京铁路建设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100036

摘  要:作为一种多见的交通设施,下穿顶进桥涵的造价涉及到较多影响因素,为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成本,就需要明确其造价的相关影响因素。本文在对下穿顶进桥涵造价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一些控制措施,旨在有效提高下穿顶进桥涵造价控制的实效性。

关键词:下穿顶进桥涵;工程造价;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下穿顶进桥涵是当前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城市公路等建设领域的一种常见基础交通设施,具有比较高的施工技术要求,整体施工规模和难度都相对较大,这使得该工程项目涉及到较高的工程造价。为了对下穿顶进桥涵的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就有必要深入剖析其影响因素,并针对性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来将低价整体的工程造价。

一、下穿顶进桥涵造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工程规模

工程规模的大小会对下穿顶进桥涵的工程量与投资规模产生直接影响,进而会显著影响整个工程造价。首先,在工程规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项目会存在更多的投资规模。这反映出工程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如采购材料,租赁设备或者支付人力成本等等,它们最终都会在工程造价中加以体现。其次,在工程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相应工程施工作业的繁杂性与难度也得到极大增加。对下穿顶进桥涵这种繁杂工程而言,规模扩大意味着相应建设工期更长,并且对技术与工艺的要求也更高。这些因素都会增加相应的施工成本,直接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带来影响。此外,工程规模同单位造价之间也具有紧密联系。在相同工程项目建设条件下,项目的规模越大,那么一般会涉及到更低的单位造价,这主要是由于大规模项目能够对管理费用、固定成本等进行更好地分摊。但是这也并非是绝对的,实际下穿顶进桥涵工程造价还会受到施工难度、现场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2 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对下穿顶进桥涵的造价也有很大的影响。地质条件会对基础施工作业难度及最终的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这样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下穿顶进桥涵造价。首先,地质条件会对相应现场的施工作业难度与基础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如果下穿顶进桥涵现场的地质条件繁杂,面临着溶洞、砂层或软土等一些问题,那么需要采取加固技术或桩基技术等来改善基础承载性,这样无疑会对现场施工工程量和施工难度变得更大,相应工程造价也大大增加。其次,地质条件会对现场施工材料选择或者施工设备选型等产生影响。针对一些特殊的地质条件,需要针对性选择施工材料与设备来保障能够满足现场施工条件和要求,但是这些材料与设备价格一般相对较高,所以会对工程造价进行增加。此外,地质条件本身稳定性会直接影响下穿顶进桥涵施工工期。如果地质条件存在不稳定问题,那么会延长施工周期而增加额外的物力、人力等方面投入,大大增加了工程造价。

1.3 施工因素

施工因素也是影响下穿顶进桥涵造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如下:一是施工设计方案如果存在不合理问题,那么就会增加施工作业难度。比如,针对下穿顶进桥涵施工方案设计中的结构设计细节,如果存在不合理或不明确问题,那么可能会使得现场施工出现返工或设计变更问题,增加了施工工期与难度,使得造价也大大增加。二是施工组织不科学或者现场施工作业技术水平不足等,这些也会直接影响现场施工作业活动的有序开展,不仅增加了施工难度,也使得各个方面施工投入相应增加,整体造价大大增加。比如,针对现场存在的地下水赋存情况、软土地基或者岩层结构破坏等问题,如果没有采取先进施工技术措施或工艺,那么就可能会直接影响现场施工作业的有序开展,甚至可能会造成现场施工返工问题,都会增加整体的下穿顶进桥涵工程造价。

1.4 材料价格

在整个下穿顶进桥涵的总造价中,材料成本一般占有比较大的比重,这使得材料价格波动会显著影响下穿顶进桥涵造价。而造成材料价格改变的因素众多,如政策法规调整、生产成本变化或者市场供需关系等都可能会诱发材料价格波动。在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时候,会使得下穿顶进桥涵造价相应地增加,反之则会使得其造价出现降低变化。又或者,在下穿顶进桥涵现场施工阶段,如果材料的市场供需发生改变,那么也会因为“供大于求”而使得各种材料价格出现下降变化,同时也会相应降低下穿顶进桥涵的造价。

二、下穿顶进桥涵造价影响因素的有效控制措施

2.1 合理规划工程规模

鉴于工程规模会对下穿顶进桥涵造价产生极大影响,为了保障造价控制效果,需要对工程规模进行合理规划,具体控制措施如下:其一,需求分析与市场调查。首先要详细调查市场和做好需求分析,明确下穿顶进桥涵工程建设的潜在需求与必要性。充分考虑当前的地质条件、交通流量以及气象条件等众多方面因素,对下穿顶进桥涵工程规模的合理范围进行科学评估。其二,确定设计流量和荷载标准。基于需求分析结果,可以对桥涵荷载标准、设计流量等进行合理确定,保证桥涵材料与尺寸等符合规定要求,避免对工程造价与规模带来不利影响。其三,做好方案必选工作。设计单位可以针对性提供多个设计方案,经由技术、经济等多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从中选出满足环保、功能、安全等众多方面要求的基础上,确定最优的工程规模,保证它们能够满足实际需求的同时,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在设计阶段,可以采取限额设计思路,结合确定的投资限额与工程规模,要求设计方在设计阶段中始终将造价控制在限额之内。对设计成果可以开展经济性评估,保证能够对设计方案进行持续调整和优化来实现造价控制目标。在正式开展施工阶段,也要注意对工程规模开展持续调整与优化。比如,可以结合市场变化与实际施工情况等,对设计方案与施工计划等进行及时调整,保证可以借此来得到最优的规模,提高造价控制的整体效果。在下穿顶进桥涵工程结束后,要注意总结及反馈整个规模控制过程,分析实际造价与预算之间的差异成因,总结切实可行的造价控制措施。

2.2 注重加强地质勘查

鉴于地质条件会对下穿顶进桥涵工程建设的造价带来影响,为了可以进一步控制整体的造价,就需要注意加强地质勘查,保证全面了解下穿顶进桥涵现场施工作业的地质条件。精确开展地质勘查活动,可以保障地质数据的准确性,有利于避免因为后续设计变更问题而使得项目建设出现风险隐患,保证工程造价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与此同时,要对勘查的工作量进行合理规划,具体需要结合桥涵工程要求与规模等实际情况,对地质勘查工作量进行合理规划,避免过度勘查问题而造成资源浪费。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下穿顶进桥涵工程建设需求与特征,对勘探点布置进行优化,确保能够充分覆盖现场的关键区域,这是保障地质勘查精度与效率的重要保障。针对地质勘查活动获取的地质资料,要及时开展地质编录活动,保证能够对现场的地质条件进行充分了解,确保桥涵设计方案制定有据可依。地质勘察单位也要注意和有关设计单位彼此之间开展密切协作和沟通,保障可以将地质勘查结果准确应用于桥涵设计之中,这样能够对桥涵造价进行更好地控制。此外,在地质勘查工作开展期间,要注意积极推行地质勘查监理制度,全程监督与管理地质勘查工作,保障地质勘查活动的可靠性与质量,必要的时候可以灵活应用遥感技术、GIS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来保障地质勘查工作的精度与效率,这对桥涵造价控制有很大帮助。在地质勘查结果完毕之后,要及时总结与反馈地质勘查工作数据。通过对地质勘察成果和实际地质条件之间的符合程度进行剖析,能够可以更好支持下穿顶进桥涵施工方案设计等活动开展,避免因为缺乏可靠、精准的地质勘察资料支持而直接影响最终的工程造价。

2.3 加强现场施工管理

鉴于施工因素是影响下穿顶进桥涵工程造价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为了可以控制整体的工程造价,就需要切实做好现场施工全过程的管理,具体的管理措施与对策如下:

(1)制定详细施工计划。在施工作业之前,要制定周密、详细的一套施工计划,具体涵盖了施工进度安排、施工流程设计、施工资源优化配置等等,借助详细施工计划制定,能够指导各项施工工序有序开展,避免因为某个环节、某个因素等安排不到位而延误施工工期或者浪费过多的施工资源,否则都会相应增加整体施工成本。因此,在现场施工管理活动开展阶段中,要针对选用的不同施工工艺,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

(2)优化工程施工工艺。先进的施工工艺、技术与方法能够在保障下穿顶进桥涵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整体工程施工效率,所以必须要注意结合下穿顶进桥涵工程施工作业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或者借助持续性改造与更新施工技术来对工程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借助这种方式可以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比如,可以在工程造价管理实践中创新引入BIM技术,利用BIM技术能够在下穿顶进桥涵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施工模拟和优化,减少设计变更和施工浪费,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或者,通过BIM技术的可视化特点和协调性优势,可以更好地进行施工组织和协调工作,降低下穿顶进桥涵工程施工难度和造价。此外,可以在现场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中积极推行和应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借助工程量清单计价能够对整个项目的工程量与造价情况进行更为清晰地了解,并且可以针对性结合工程量清单开展结算,避免产生额外的费用,这样也更有利于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与造价进行控制。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为了保障下穿顶进桥涵工程整个施工作业的质量,就需要在优选施工工艺和先进施工技术基础上,切实做好整个施工过程的全面化、全过程控制与管理,以此可以保障相关施工技术能够在整个现场施工作业中顺利应用,避免因为现场管理不到位而造成某个施工技术中出现应用问题,这样同样会增加下穿顶进桥涵工程成本。在开展施工现场管理中,可以构建完善的现场管理制度,为现场施工管理活动开展提供明确依据,避免因为某个环节存在问题而影响整体施工质量,同时借助完善现场施工管理制度能够更好控制现场施工作业中的安全事故,减少工期延误、事故赔偿等问题的出现,这样可以更好控制下穿顶进桥涵工程造价。比如,可以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通过对桥涵现场施工中的有关责任进行明确,将成本或造价控制的目标细分到不同岗位与部门中,这样可以促使各方积极参与到下穿顶进桥涵工程造价控制实践之中,对整体项目成本控制有积极的意义。此外,要做好现场工程变更管理工作。针对施工阶段中发生的工程变更,要切实做好严格审核与控制,避免因为随意变更下穿顶进桥涵工程施工方案而增加了工程施工作业的成本。

2.4 加强施工材料管理

鉴于施工材料是影响下穿顶进桥涵工程造价的一个关键因素,为了能够提高成本控制的质量,就需要将工程造价管理融入到工程施工材料的管理中,具体管理措施如下:其一,要科学制定施工材料采购计划。在下穿顶进桥涵施工之前,要结合施工进度与需求等,科学制定完善的施工材料采购方案与计划,保障施工材料采购种类、数量与频率等都能够满足现场施工作业要求,避免因为施工材料过剩或短缺问题而增加工程施工成本。其二,要切实做好现场施工材料市场调查工作。在采购各类施工材料之前,要充分调查建材市场,对它们的品质、价格以及供应情况等进行充分了解,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施工材料的质量与供应商等来优先选择成本更低的高性价比建材。与此同时,可以借助材料管理制度来严格管理现场材料的入库、保管与取用等环节,避免材料浪费、损坏或丢失问题造成的成本增加问题出现,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采取先进管理技术开展材料管理,如基于物联网技术、监控技术对材料使用、库存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之后能够针对性对材料采购与领用提供指导,提高了成本控制效果。

2.5 其他造价控制措施

除了上述工程造价控制措施外,还可以采取如下造价控制措施:其一,高度重视环保与安全。在下穿顶进桥涵现场施工期间,要将安全与环保控制因素融入到整个造价控制实践之中,避免因为安全问题或环保问题而使得项目现场施工阶段带来额外成本。其二,强化人员培训和管理。通过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加强项目管理和协调,有效控制人工成本。同时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因为有关施工工作环节中存在施工问题而增加施工成本。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影响下穿顶进桥涵造价的因素众多,具体主要包括工程规模、地质条件、施工因素和材料价格几个方面。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可以从合理规划工程规模入手,注重加强地质勘查,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和施工材料管理,保障全面提高下穿顶进桥涵造价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曹远佳.市政道路工程造价估算的理论与方法研究[J].建筑与预算,2023,42(9):4-5.

[2]范伟.公路养护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J].中国成人教育,2021,6(11):147-148.

[3]侯顺梅.公路桥涵降低造价的对策措施解析[J].青海交通科技,2020,32(4):120-121.

[4]李亚森,解春林.顶管下穿地下预制箱涵沉降因素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3,8(13):57-58.

[5]梁井泉,杨春.涉及驼峰线的超长框架桥下穿铁路顶进施工技术[J].建筑机械,2023,23(8):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