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王浆提取物长期服用安全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3

蜂王浆提取物长期服用安全性研究

 徐倩孙文文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淮安 223023

【摘要】目的:观察蜂王浆提取物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长期毒性。结果:大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蜂王浆提取物属于无毒物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长期毒性实验,受试动物一般情况良好,试验结束时雌雄大鼠体重、总增重、总摄食量及总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脏器重量、脏器系数均无异常改变;眼部检查未发现异常变化;尿液指标、血液学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与受试样品有关的病理改变(P>0.05)。结论:蜂王浆提取物连续灌服90天对SD大鼠无不良影响,提示其长期服用具有安全性。

关键词:蜂王浆提取物;大鼠;长期毒性

蜂王浆的独有成分为10一羟基癸烯酸,又叫王浆酸,是蜂王浆的代表物之一。另外,蜂王浆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如乙酞胆碱、泛酸、叶酸、维生素等,还含有激素、无机盐、有机酸、酶、糖类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1]。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早已认识到蜂王浆的宝贵价值,有“蜂宝治百病”之说。现代营养学和医学研究表明,蜂王浆具有延缓衰老、抗癌、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血液、美容等作用。但国内有关蜂王浆提取物长期服用安全性的报道较少,因此本试验通过动物实验,连续灌胃SD大鼠90天蜂王浆提取物,观察蜂王浆提取物连续灌胃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评价蜂王浆提取物长期服用的安全性。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药物蜂王浆提取物,蜂王浆经离心(750r/min、40min)、过滤(200目)、提取(4倍量70%乙醇浸提常温搅拌3h,3倍量70%乙醇常温浸提搅拌2h)、混合、减压浓缩(60±1℃、-0.09±0.002Mpa,1h)、冷冻结晶(55℃时加入3倍量纯水,降温到0-5℃结晶5h)、减压干燥(40±2℃、-0.095±0.002Mpa,10h,水分<3%)等主要工序加工制成,得率约5%,人体推荐剂量1.0g/人/d。

1.2实验动物SPF级昆明种小鼠,体重25~35g,SPF级健康离乳SD大鼠,体重180~220g,雌雄各半。

1.3 试验方法

1.3.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采用限量法,选用SPF级健康离乳SD大鼠20只,雌雄各半。急性经口毒性剂量为20.0g/kg.bw。给样后连续观察14天,记录中毒表现及死亡情况。期间每周称量一次体重。

1.3.2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采用经鉴定符合要求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TA97a

TA98TA100TA102TA1535五株菌株进行试验。首次试验采用平板掺入法、证实试验采用平板掺入法。采用β-萘黄酮和苯巴比妥钠诱导的大鼠肝S9作为体外代谢活化系统。首次试验剂量设为5000μg/皿、1500μg/皿、500μg/皿、150μg/皿和50μg/皿,同时设自发回变、溶剂对照和阳性突变剂对照,通过首次试验确定受试物的溶解度与细菌毒性。根据首次试验结果设定证实试验的剂量为5000μg/皿、1000μg/皿、200μg/皿、40μg/皿和8μg/。样品置于0.103Mpa条件下高温灭菌20min,在无菌条件下,称量受试样品并配制成溶液,受试样品用无菌水配制成50mg/mL,即高剂量组。首次试验将高剂量组用无菌水按一定倍比逐级稀释配制成1551.50.5mg/mL4个剂量组,验证试验将高剂量组用无菌水按一定倍比逐级稀释配制成1020.40.08mg/mL4个剂量组。

1.3.3 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选用SPF级昆明种小鼠50只,动物购买后适应环境3天进行试验。按体重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因受试物最大使用浓度为0.5g/mL,小鼠灌胃体积按20mL/kg.bw计算,故最高剂量设10.0g/kg.bw,中、低剂量设5.0g/kg.bw2.5g/kg.bw,同时设溶剂(蒸馏水)对照组,40mg/kg·bw环磷酰胺为阳性对照组,采用30h给受试物法两次给受试样品间隔24h,第二次给受试样品后6小时处死动物,取胸骨常规制片、镜检。每鼠计数2000个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观察含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并计算微核发生率,以千分率计。每鼠计数200个嗜多染红细胞时所观察到的成熟红细胞数(NCE),并计算嗜多染红细胞与总红细胞比值(PCE/RBC)。

1.3.4 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选用中国仓鼠肺(CHL)细胞株。据细胞毒性和受试样品溶解情况,选择500025001250µg/mL3个剂量组进行染色体畸变试验。在无代谢活化条件下,采用直接致突变物丝裂霉素做为阳性对照物,浓度为0.25μg/mL;在有代谢活化条件下,采用间接致突变物环磷酰胺做为阳性对照物,浓度为15μg/mL。试验前一天,将一定数量的细胞接种于培养皿中,放

CO2培养箱内培养。试验时,吸去培养皿中的培养液,加入一定浓度的受试物、S9mix(不加S9mix时,需用培养液补足)以及一定量不含血清的培养液,放培养箱中处理3h。处理结束后,吸去含受试物的培养液,用PBS溶液洗细胞3次,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放回培养箱,24h收获细胞。于收获前4h,加入细胞分裂中期阻断剂秋水仙素,作用时间为4h,终浓度为1μg/mL。收获的细胞经消化、低渗、固定后滴片、染色以备阅片。在油镜下阅片,每一个剂量组应分析不少于100个分散良好的中期分裂相。

1.3.5 90天经口毒性试验

1.3.5.1剂量选择及分组:试验设3个剂量组和一个对照组,剂量组按照人体推荐服用量的100、200、300倍设计,分别为1.67g/kg.bw、3.33g/kg.bw、5.00g/kg.bw,用蒸馏水配置成一定浓度的受试物液,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每日灌胃一次( 1.0 ml/100g·bw) 。

1.3.5.2 方法及时间:采用经口染毒,每日灌胃一次,连续90d。每天观察并记录动物的一般表现、行为、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每周称1次体重和2次食物摄入量。计算动物增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等,在试验前和试验结束时,至少对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大鼠进行眼部检查。若发现高剂量组动物有眼部变化,则应对所有动物进行检查。测定血常规、生化等血液学指标。大鼠在试验结束时进行尿液常规检查,实验结束将动物处死并进行大体解剖,肉眼观察有无异常,称量并计算脏体比值,进行主要组织病理学检查。

1.3.5.3 数据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分别进行One-way ANOVA分析及Dunnet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在14d观察期内,雌、雄大鼠外观均正常,四肢活动正常,无死亡。剖检未出现肉眼可见病变。获得雌雄大鼠蜂王浆提取物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20.0g/kg.bw。根据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将其判定为无毒级物质。结果见表1。

表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性别

动物数(只)

途径

剂量(mg/kg.bw)

初始体重(g)

第7d体重(g)

第14d体重(g)

出现中毒症状动物数(只)

死亡数

10

经口

20000

206±13

266±18

315±22

0

0

10

经口

20000

201±15

253±17

301±20

0

0

2.2遗传毒性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2.3 90天经口毒性试验:

2.3.1一般情况观察各组动物生长发育、活动均正常,大鼠毛发光润,摄食、饮水、粪便均正常。无中毒表现和死亡。

2.3.2 对大鼠体重、增重及食物利用率的影响以1.67g/kg.bw、3.33g/kg.bw、5.00g/kg.bw三个剂量的蜂王浆提取物经灌胃给予大鼠,连续90天。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动物每周体重、体重增加量、进食量和食物利用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90天喂养结束时,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动物总体重增加量、总进食量和总食物利用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3眼部检查:在试验前和试验结束时,对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大鼠进行眼部检查。未发现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动物有眼部异常变化。

2.3.4大鼠尿常规指标:经口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蜂王浆提取物90天,测定大鼠尿常规指结果各剂量组尿常规指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5大鼠血液学指标:经口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蜂王浆提取物90测定各剂量组大鼠血液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等指标、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结果各剂量组的各指标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6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经口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蜂王浆提取物90天,测定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尿素、肌酐、血糖、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氯、钾、钠的水平。结果各剂量组的各指标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见表1

1 蜂王浆提取物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s)n=10

性别

检验项目

剂量  (g/kg.bw)

对照组

1.67

3.33

5.00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

30±4

30±3

29±5

30±4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U/L)

117±10

116±12

118±14

117±9

总蛋白(g/L)

67.5±2.4

66.8±3.0

67.1±2.7

67.9±3.1

白蛋白(g/L)

33.0±1.3

32.4±1.0

31.9±1.5

33.1±1.2

碱性磷酸酶(U/L)

140.3±37.9

138.7±34.5

141.2±39.4

137.6±35.0

谷氨酰转肽酶(U/L)

0.27±0.23

0.28±0.22

0.27±0.19

0.26±0.20

血糖(mmol/L)

5.09±0.69

4.94±0.87

5.05±0.80

4.75±0.74

尿素(mmol/L)

4.65±0.54

4.59±0.62

4.57±0.48

4.70±0.70

肌酐(μmol/L)

39±4

38±5

37±4

38±3

总胆固醇(mmol/L)

1.54±0.27

1.49±0.35

1.52±0.28

1.51±0.31

甘油三酯(mmol/L)

0.95±0.25

0.94±0.17

0.90±0.22

0.92±0.18

钾离子(mmol/L)

4.95±0.32

5.06±0.42

5.04±0.37

5.10±0.40

钠离子(mmol/L)

138.9±1.5

139.2±1.3

137.9±1.4

139.0±1.7

氯离子(mmol/L)

98.0±1.3

97.7±0.8

97.5±1.2

98.2±0.9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

28±4

27±5

27±6

26±7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U/L)

120±12

119±14

123±15

121±16

总蛋白(g/L)

71.5±2.3

71.0±3.1

72.3±2.5

72.6±2.7

白蛋白(g/L)

34.8±0.9

34.5±1.4

33.9±1.6

34.6±0.8

碱性磷酸酶(U/L)

125.3±31.4

131.3±28.9

127.8±32.2

128.9±40.1

谷氨酰转肽酶(U/L)

0.37±0.32

0.35±0.36

0.34±0.32

0.35±0.29

血糖(mmol/L)

5.21±0.80

5.30±0.64

5.13±0.75

5.27±0.73

尿素(mmol/L)

5.64±0.91

5.73±0.79

5.66±0.54

5.52±0.82

肌酐(μmol/L)

42±4

44±3

43±3

42±5

总胆固醇(mmol/L)

1.90±0.28

2.01±0.20

1.86±0.32

1.95±0.24

甘油三酯(mmol/L)

0.71±0.18

0.69±0.26

0.75±0.16

0.80±0.23

钾离子(mmol/L)

4.68±0.27

4.72±0.30

4.80±0.19

4.65±0.22

钠离子(mmol/L)

137.5±1.3

135.4±1.5

136.0±1.7

137.8±1.5

氯离子(mmol/L)

97.6±0.9

96.9±1.2

97.2±1.3

97.0±1.5

2.3.7大体病理及组织学检查:经口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蜂王浆提取物90,测定各组大鼠心脏、胸腺、肾上腺、肝脏、肾脏、脾脏、睾丸、卵巢绝对重量及相对重量(脏/体)。结果各剂量组的各指标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剂量组雌雄大鼠大体解剖观察均未见异常改变。大体解剖观察未发现与受试样品有关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3结论

本研究针对蜂王浆提取物长期食用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在本试验条件下蜂王浆提取物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LD50大于20.0g/kg.bw,根据急性毒性剂量分级标准,该样品属实际无毒;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蜂王浆提取物1.67g/kg.bw3.33g/kg.bw5.00g/kg.bw的剂量给予大鼠90天,受试动物一般情况良好,试验结束时雌雄大鼠体重、总增重、总摄食量及总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脏器重量、脏器系数均无异常改变;眼部检查未发现异常变化;尿液指标、血液学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与受试样品有关的病理改变。表明蜂王浆提取物连续灌服90天对SD大鼠无不良影响。为蜂王浆提取物应用于保健食品原料安全性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赵家平.蜂王浆药理作用[J].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