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规划

刘一谋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陕西  西安 

摘要:随着全球城市化的稳步推进,带来的城市问题也愈发显著,城市良性运营、可持续发展则成为当代最紧迫的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凸显着关键性作用。本文探讨了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体系与技术要点,重点强调其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分析了在当前技术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策略。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认识到,有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还能优化城市布局以增强城市的韧性,并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城市可持续发展;土地规划;土地监管

引言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做出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进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然而,土地规划是一项较为繁杂的工作,涉及多个技术领域,极易受到国家政策、城市发展战略、规章制度等因素影响,使得土地规划中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始终坚持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优化土地规划思路,保证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需要,以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1国土空间规划在可持续城市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1.1促进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

国土空间规划在可持续城市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在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方面。通过精细的空间分析和综合评估,规划为城市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案,确保资源得到最大化的效益输出同时减少浪费。例如,通过合理的土地使用规划,可以有效避免城市无序蔓延和非计划性扩张,减少生态足迹,保护农田和生态敏感区。同时,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和GIS,可以实时监测和评估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从而实施更为精确的管理和干预措施。这不仅确保了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更为后代留下了一个健康、稳定和生态平衡的生活环境。

1.2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城市韧性

在可持续城市发展中,国土空间规划的一个核心目标是优化空间布局,以提高城市对各种内外部压力和变化的韧性。通过科学的规划方法和技术,如GIS分析、模拟模型和风险评估,可以识别城市的脆弱区域并针对性地制定应对策略。例如,对于洪涝、地震或者极端气候事件的威胁,规划师可以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增加城市海绵和绿色建筑、创建防洪系统或设计灵活的基础设施来增强城市的抵御能力。此外,优化空间布局还意味着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如公共交通、公园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以确保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环境保护压力下协调发展,从而提供持久、安全和高效的城市生活环境。

1.3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在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不仅聚焦于物质空间的布局,更深层次地引导经济、社会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如土地资源、经济潜力、社会需求和生态保护,规划师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平衡各方利益的策略。例如,通过鼓励绿色产业和低碳经济,既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又能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在城市设计中加入多功能空间和社区生活中心,可以满足生活圈内居民的社会和文化需求,同时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此外,重视生态走廊和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还可以增强城市的生活品质和生态魅力。这种全面的、系统的规划方法确保了城市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不牺牲环境和社会的福祉,从而实现真正的可持续性。

2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规划策略探讨

2.1科学盘活闲置土地资源

在研究如何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时,不仅要关注现有土地资源是否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借助行为,及时采取管理措施;关注土地闲置问题,查清土地闲置的根源,努力盘活闲置土地。其实,生活中土地闲置的情况有很多。比如,农民集体向城镇迁移,耕地长期无人耕种,宅基地长期空置。这些都是土地资源的浪费,要从调动农民务农积极性出发,努力为农村经济发展留住高层次人才。同时,城市建设中也存在一些废弃的公园和烂尾楼占地成为闲置。因此,只有严格有序做好闲置土地回收管理工作,科学处置无主土地,重新分配剩余土地使用权,才能真正做到节约集约的目标,促进达成土地利用价值最大化。在盘活土地时,还会涉及到征地环节。严格审批管理和土地交易管理,使土地使用过程具备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积极落实土地流转管理方案,构建土地使用管理档案,把每一次土地流转情况作为审批的参考信息,判断土地使用申请能否批准。

2.2改革征地制度

合理的征地制度,不仅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还能保护农民利益不受损害。土地管理部门要出台相关法律、政策,严格区分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用地类型。公益性建设用地,应当明确土地用途。如果土地是商业用地,则不能借助征收取得。除政府参加外,城市规划区以外的建设用地应当允许村民或村集体开发经营。适当提高农民的参与权,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利益。

2.3构建地方举债融资机制

鉴于城镇间的土地税收制度存在差异,城镇化土地管理大多数情况面临诸多税收挑战。土地管理部门可考虑将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合并。为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土地管理部门还应建立健全房地产税制度,避免城市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如果某个地区的地价继续上涨,那么土地管理部门就应该适当增加税收,比如土地增值税,借助税收的方式解决土地炒作的问题。在土地市场宏观调控方面,土地管理部门可以整合多种税种,采取复合征税方式,确保土地市场规范稳定发展。对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进行改革创新,土地管理部门要在原有使用范围的基础上,适当扩大有偿使用范围。

2.4健全可持续土地管理制度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构建科学完善的可持续土地管理制度,是合理规划土地空间布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核心内容,也是推动可持续管理决策有序实施的关键所在。对此,各地区政府机关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快可持续土地规划管理制度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不占或尽量减少使用农用地,总体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互衔接,村庄与集镇规划中的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出总体规划标准。在土地制度的条款中,应全面覆盖土地审批、土地分配及转让、土地规划等多方面内容,要求有关部门立足于现实条件,按照国家政策要求,结合土地实际使用情况,在充分考虑区域内土地特征与使用情况的基础上,持续完善原有的土地管理制度,为各地区可持续土地规划与管理提供便利通道。

2.5做好土地资源监控监管

为实现对城市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有关部门需要通过有效的监管手段,动态掌握土地资源利用情况,保证土地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合理性,为土地总体规划提供参考。首先,加大城市土地资源管理执法力度,规范土地市场,减少违规用地,保证城市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其次,建立城市土地公众监管制度,提升土地利用监管的全员参与性,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度,充分借助群众力量,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有效监管,一旦发现土地规划或利用中存在不合理行为,有关部门要及时制定有效策略进行解决。最后,城市土地监管机构要以身作则,切实参与到城市规划中,加快良好的沟通机制建设,根据城市发展战略、土地总体规划与资源可利用情况,在做好各自工作的基础上,就当下土地相关问题展开探讨与分析,以减少土地规划与利用中存在的冲突问题,强化城市规划落地效益,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结语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国土空间规划在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变得日益重要。通过合理、科学的空间布局,可以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从而确保城市发展的生态健康,并提高应对各种自然或人为风险的韧性。未来的道路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但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有望创造一个对所有居民都有益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林青,任立欣,赵鹏飞. 涉及城镇村等用地的“三调”土地利用现状变更统计方法研究 [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3, 46 (S1): 255-257+261.

[2]钟国辉,姚金海. 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J]. 华东经济管理, 2023, 37 (07): 11-21. DOI:10.19629/j.cnki.34-1014/f.230111010

[3]李玉凤.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资源审计研究 [J]. 支点, 2023, (06): 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