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心脏康复护理教学对学生护理思维能力提升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思维导图在心脏康复护理教学对学生护理思维能力提升影响

金琳,通讯作者:敖小丽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探究在心脏康复护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对学生护理思维能力提升产生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以来,在我院心内科实习的护生74例为本课题研究样本。并以教学模式的不同将其均等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在心脏康复护理教学中,选用常规教学模式,为参照组(37例),另外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思维导图展开教学,为研究组(37例)。记录两种模式的教学效果,并对其在学生护理思维能力提升中产生的影响展开分析。结果:两组相比,研究组护生的护理思维能力优良率(97.30%)明显优于参照组护生(81.08%),(p<0.05)。结论:在心脏康复护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对教学质量及学生护理思维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优势。

【关键词】思维导图;心脏康复护理教学;护理思维能力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民众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1]。由于诱发心脏疾病的因素较多,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故而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难度。在心脏疾病的治疗中,除了要及时予以手术、药物等措施之外,科学护理干预同样必不可少,对于心脏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而护理干预是否有效则是由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及操作技能所决定[2]。因此,需要在护理教学中,选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加强实习护生的专业培养,才能使其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并有助于患者的尽快康复。本研究主要针对思维导图在心脏康复护理教学对学生护理思维能力提升影响展开研讨,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课题研究样本主要来源于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以来,在我院心内科进行实习的护生,共选择74例。并以教学模式的不同将其均等分为参照组(37例)与研究组(37例)。参照组护生的男女例数分别为32例,5例,年龄区间:20周岁-26周岁,均值(21.87±1.59)岁;研究组护生的男女例数分别为33例,4例,年龄区间:21周岁-27周岁,均值(22.13±1.42)岁。

1.2方法

参照组选用常规教学模式,即理论知识以带教老师授课为主,并应用PPT等形式进行辅助,实践操作由带教老师进行示范,学生模仿,随后再由带教老师进行点评、纠正和总结。

研究组在上一组基础上应用思维导图,具体如下:①由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心内科与护生的具体情况,在明确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基础上,合理拟定教学方案。②教学计划:以思维导图为基础,在确定教学内容与目标的同时,明确适用的教学方法。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护生自行制作思维导图,进一步明确思维导图具备的条理性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更好的进行课前预习及课后知识巩固。③教学方案实施:在每次上课前,带教老师均需要根据内容进行教学规划,并结合学习目标以及课程的重点内容创建思维导图。以便在课堂教学时,能够对护生进行积极引导。同时还要以思维导图为依据,对实践操作的要点进行讲解。使护生在观察老师的操作示范后,能够根据思维导图不断利用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促进其对实践操作技能的尽快掌握。不仅如此,还应引导护生按照课后总结修订头脑风暴图,并在下一节课开始前做好预习。完成课堂教学后,带教老师应在点评和总结教学效果的同时,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纠正。护生则通过教师的总结,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不断进行学习方法的改进,以便能够掌握更多的临床理论及实践知识。

1.3观察指标

由带教老师与护士长对实习护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应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评分标准对护生的护理思维能力展开评价,满分为100分。分为优秀(分数达到90分以上),良好(分数超过75分,未满90分),合格(分数超过60分,未满75分),差(分数不足60分)。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课题研究情况作为基础,设置相应的数据库,总结分析结果,并通过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21.0对研究数据进行对比,[n(%)]代表概率值,以卡方值(χ2)进行检验,如对比结果符合(P<0.05),则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组间比较,研究组护生的护理思维能力优良率(97.30%)明显优于参照组护生(81.08%),(p<0.05),详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护生的护理思维能力[n(%)]

组别

例数

优秀

良好

合格

优良率

参照组

37

10(27.03)

12(32.43)

8(21.62)

7(18.92)

30(81.08)

研究组

37

17(45.95)

15(40.54)

4(10.81)

1(2.70)

36(97.30)

χ2






5.046

P值






0.025

3.讨论

心内科接收的患者通常病情较为复杂,且发展较快,给实习护生的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与困难[3]。实习护生只有在全面掌握心脏康复护理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具备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应急能力以及对临床评价较高的护理思维能力,才能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患者的心脏康复奠定基础

[4]。本次研究中,分别为两组护生实施了常规教学模式以及加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结果显示,应用思维导图研究组护生的护理思维能力优良率为97.30%(36例),应用常规教学参照组护生的护理思维能力优良率为81.08%(30例),组间比较,明显研究组护生的护理思维能力更为理想。这一结果进一步说明了思维导图在心脏康复护理教学中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心脏康复护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护理思维能力的提升,可在今后的相关教学中予以大范围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江维维,杨仙荣,冯宇.“四位一体”联合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在眼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2,44(S1):135-136+138.

[2]蔡兰英,胡序红,戴月,查丽玲,黄韶兰.基于微课结合思维导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护理综合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21):107-111.

[3]岳英,张琼丹,周红丽,蒋雯,黄友丽.情景模拟教学法联合思维导图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实践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8):112-114.

[4]刘伶颖,罗梨芳,苏香花,宋奇,张晓花.TBL结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气管切开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4):3532-3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