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防水的研究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地下室防水的研究与应用

耿瑞

上海金闵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上海 201418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室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类工程中广泛应用。然而,地下室防水问题一直是困扰施工方的难题。本文旨在探讨施工过程中地下室防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当前地下室防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优化建议。

关键词: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防水材料;质量控制

一、引言

地下室防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近年来,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材料的应用,地下室防水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地下室渗漏水问题仍时有发生。因此,研究并改进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对于提高建筑质量、减少维修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下室防水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一)地下室防水的重要性

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地下室长期处于地下水的包围中,如果防水工程不到位,地下水会侵蚀建筑物的混凝土结构,导致混凝土膨胀、开裂、脱落等现象,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而良好的地下室防水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止地下水的侵蚀,保护建筑物的混凝土结构,从而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地下室通常作为停车场、仓库、设备用房等使用,如果防水工程不到位,会导致地下室潮湿、发霉、积水等问题,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良好的地下室防水工程可以保持地下室的干燥、清洁,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保护室内环境:如果地下室存在漏水的情况,就会让室内比较潮湿,从而影响室内装饰,导致出现霉变的情况,这样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影响居住者的身体健康。做好地下室防水,可以保护室内环境,让居住者更加舒适、健康地生活。

节约资源和成本:如果地下室防水工程不到位,会导致频繁的维修和翻新,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增加成本。而一次性投入做好地下室防水工程,可以避免后期的频繁维修和翻新,从而节约资源和成本。

(二)地下室防水现状分析

目前,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分为四级。一级防水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二级防水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三级防水有少量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沙;四级防水有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沙。

地下室防水工程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设计理念落后、防水材料性能不稳定、施工工艺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导致地下室防水效果难以保证,给后续使用和维护带来不便。

设计理念相对落后

目前,部分地下室防水设计理念仍停留在传统阶段,缺乏创新和优化。传统的设计理念往往只注重防水层的设置和材料的选择,而忽略了细部构造处理、排水系统设计等方面的考虑。这导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地下室防水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防水材料性能不稳定

防水材料是地下室防水设计的基础,其性能直接影响到防水效果。然而,目前市场上防水材料种类繁多,性能各异,质量参差不齐。部分防水材料存在耐久性差、易老化、抗渗性能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长期使用的需求。

细部构造处理不当

地下室防水设计中存在许多细部构造,如穿墙管、地漏、阴阳角等。这些部位是防水设计的薄弱环节,若处理不当,极易导致渗漏水现象的发生。在实际工程中,部分设计人员对这些细部构造的处理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加强措施,导致防水效果不佳。

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

排水系统是地下室防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及时排除地下水和雨水,防止水压对防水层的破坏。然而,在实际工程中,部分排水系统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如排水管道布局不当、排水口设置过少等。这导致排水不畅,增加了地下室的渗漏水风险。

三、地下室防水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一)防水材料的选择

在选择地下室防水材料时,应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下水位、土质情况、周围环境特点、使用寿命要求、抗渗性能需求以及施工工艺等。

地下水位和土质情况:对于高地下水位的区域或土质较差的地方,应选择能够承受一定水压和具有良好适应性的防水材料。

使用寿命要求:防水材料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能够长时间保持良好的防水效果,减少维护和修复的频率。

抗渗性能需求:防水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能够有效阻止地下水的渗透,包括抗渗透压力和抗渗透速率两个方面。

施工工艺:防水材料应适合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施工。

常见的地下室防水材料包括水泥砂浆、水泥基砂浆防水涂料、高分子材料、橡胶防水材料等。这些材料各有特点,可根据具体工程环境和要求进行选择。

(二)防水材料的应用

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可通过调整配合比例,或掺加外加剂、掺合料等措施配置而成,其抗渗等级不得小于P6。用于防水混凝土的水泥品种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其他水泥时应经试验确定。宜选用坚固耐久、粒型良好的洁净石子,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砂宜选用坚硬、扛风化性强、洁净的中粗砂,含泥量不应大于3%。不宜使用海沙,用于拌制混凝土的水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防水砂浆:水泥防水砂浆层可用于地下室工程主体结构的迎水面或背水面,不应用于持续震动或温度高于80℃的地下防水工程。防水砂浆应使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特种水泥。砂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应大于1%。拌制用水、聚合物乳液、外加剂等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

防水卷材 :防水卷材种类有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防水卷材宜用于经常处于地下水环境,且受侵蚀介质作用或受震动作用的地下工程。卷材防水层应铺设在混凝土结构的迎水面上。

防水涂料:常见的防水涂料有聚氨酯防水涂料、SBS改性沥青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其中无机防水涂料宜用于地下室结构的背水面,有机防水涂料宜用于地下室结构的迎水面,用于背水面的有机防水涂料应具有较高的抗渗性,且与基层有较好的粘结性。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地下室的具体情况和防水要求,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进行施工。同时,应注意施工质量和细部构造的处理,确保防水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以提高整体防水效果。

四、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设计审查:在施工前,应对防水工程的设计图纸进行审查,确保设计符合相关规范和工程实际需求。对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并进行修改。

材料检验:对进场的防水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规定。对于不合格材料,应坚决予以退场,防止使用不合格材料导致防水工程质量问题。

施工方案制定: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顺序、质量控制措施等。施工方案应经过审批后方可实施。

(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宜小于2min。防水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500mm,并应采用机械振捣,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宜少留施工缝。

防水砂浆:防水砂浆厚度单层施工宜为6~8mm,双层施工厚度宜为10~12mm。基层应表面平整、坚实、清洁,并应充分湿润、无明水。基层表面的孔洞、 缝隙,应采用与防水层相同的防水砂浆堵塞并抹平。防水砂浆宜采用多层抹压法施工,终凝后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温度不低于5℃,并应保持砂浆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防水卷材:卷材铺贴严禁在雨天、雪天、五级以上大风中施工;冷粘法、自粘法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热熔法、焊接法施工的温度不宜低于-10℃。防水卷材的基层应坚实、平整、清洁、干燥,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或45°坡角。在阴阳角等特殊部位,应铺贴卷材加强层,如无设计要求时,加强层宽度宜为300~500mm。铺贴双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1/2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防水涂料:涂料施工前,基层阴阳角应做成圆弧形,阴角直径应做成圆弧,阴角直径宜大于50mm,阳角直径宜大于10mm,在底板转角部位应增加胎体增强材料,并应增涂防水涂料。防水涂料应分层刷涂均匀,不得漏刷漏涂。涂刷应待前遍涂层干燥成膜厚进行,每遍涂刷时应交替改变涂层的涂刷方向,同层涂膜的先后搭接宽度宜为30~50mm。

(三)施工后的验收与保养

验收标准:地下室防水工程验收时,应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验收标准应明确、具体,以便于操作和执行。一般采用观察、测量、淋水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查。

验收过程:在验收过程中,应对防水工程的各个部位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无渗漏水现象发生。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并重新验收,直至达到合格标准为止。

保养与维护:在防水工程投入使用后,应定期进行保养与维护工作,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和保持其良好的防水效果。保养与维护工作包括清理杂物、检查排水系统是否畅通、修补损坏部位等。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地下室防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分析,总结了当前地下室防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优化建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相信未来地下室防水技术将更加完善、成熟。同时,也期待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地下室防水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作者简介:耿瑞(1986.2--),男,汉族,江苏徐州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房地产项目施工管理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