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切开术后肛瘘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肛周脓肿切开术后肛瘘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富凯

无锡市锡山区东北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无锡 214191

摘要:目的:分析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肛瘘形成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3月至20223我院外科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将其中术后发生肛瘘的34例患者设为肛瘘组,68例未发生肛瘘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手术情况、术后治疗及恢复情况等相关指标,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发生肛瘘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肛瘘组糖尿病、术前服用抗生素、有肛周脓肿史、深部脓肿、肠道菌群感染、便秘患者的构成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5Logistic分析显示,术前服用抗生素、有肛周脓肿史、肠道菌群感染、便秘是肛周脓肿患者切开引流术后发生肛瘘的危险因素,P05。结论:术前服用抗生素、有肛周脓肿史、肠道菌群感染、便秘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肛瘘形成的危险因素。为降低肛周脓肿术后肛瘘发生率,术前应全面充分评估,对于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予以针对性的治疗和围术期护理。

关键词:肛周脓肿;切开术;肛瘘;影响因素

前言:肛周脓肿是肛腺感染引起的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肛肠外科常见症之一。患者表现为肛门剧烈疼痛、大便困难、破溃后流脓等,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临床内科保守抗炎治疗容易复发,一般治疗方式是切开引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术后易形成肛瘘或脓肿复发。鉴于此,本研究前瞻性选择拟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肛瘘形成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期为临床降低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肛瘘的发生率提高干预方向,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18周岁,明确诊断为肛周脓肿,拟行切开引流术;2)肛门外观形态和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1)术前已存在肛瘘;2)外伤所致肛周脓肿,或克罗恩病等所致的肛周脓肿;3)合并直肠癌等恶性肿瘤;4)伴有盆底或脊髓疾病;5)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6)孕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7)失访者。

1.2研究对象

前瞻性选择20203月至20223拟于院外科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将其中发生肛瘘的34例患者设为肛瘘组,68例未发生肛瘘的患者设为对照组。

1.3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查询患者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术前是否应用抗生素等)、肛周脓肿情况[包括脓肿位置、深度(以肛提肌为界,以上为深部脓肿,以下为浅部脓肿)、范围、术前脓肿破溃与否等]、脓肿病原菌类型(术后取引流脓液送检,进行病原菌培养,根据病原菌培养结果分为肠道菌群和非肠道菌群)2)随访: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6个月内每3个月门诊随访一次,6个月后半年门诊随访一次,检查有无肛瘘形成(查体发现肛周有外瘘口,肛周潮湿或溃疡并伴有黏液性、脓性或血性分泌物排出,低位瘘管者可触及索条样瘘管;或影像学检查有窦道存在)3)分析方法:比较2组基本资料、肛周脓肿情况、脓肿病原菌类型等,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赋值,纳人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肛瘘形成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

肛瘘组糖尿病、术前服用抗生素、有肛周脓肿史、深部脓肿、肠道菌群感染、便秘患者的构成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术前发热、脓肿范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1肛瘘组和对照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例,%)


2.2因素分析

将表1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根据权重赋值,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术前服用抗生素、有肛周脓肿史、肠道菌群感染、便秘是肛周脓肿患者切开引流术后肛瘘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详见表2

2肛周脓肿患者切开引流术后肛瘘发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3.1肛周脓肿术后肛瘘形成的危险因素

目前关于肛周脓肿患者切开引流术后肛瘘形成的危险因素尚未形成共识,现有的文献报道的危险因素存在较大的差异。

本研究通过Logistic分析显示,院前使用抗生素是肛瘘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前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提升,从而增加术后抗感染治疗的难度,这部分患者感染控制不良会使术后肛瘘形成的概率增加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肠道菌群感染也是肛周脓肿患者术后肛瘘形成的危险因素。中国细菌2017年耐药性监测显示,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超过

50%,提示对于术前使用抗生素治疗者及肠道菌群感染者的术后抗感染治疗应慎重选择敏感抗生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肛周脓肿史是肛周脓肿患者术后肛瘘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可能是这些患者肛门的弹性肛垫组织被局部瘢痕取代,导致括约肌张力增加,易引起肛腺感染和管道狭窄致术后肛瘘的形成。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便秘是肛周脓肿患者术后肛瘘形成的危险因素。便秘患者存积的粪便堆积于直肠内,一方面会阻碍肛周处静脉回流,另一方面可对肛周浅表血管形成压迫,不利于肛周的血液循环。另外,随着时间的延长,粪便会趋于干燥,排便过程中易对肛周黏膜造成损伤,并增加肛周肿胀和撕裂的风险;便秘还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延长创口愈合时间,增加肛周感染风险。因此,对于便秘患者应积极干预,降低便秘的不利影响,降低肛瘘的发生率。本研究中肛周脓肿患者术后肛瘘形成的危险因素与许曼、胡建生等报道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可能与选择的人群、不同的研究侧重点不同有关。

3.2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3.2.1健康宣教

患者入院时,发放健康宣教手册,内容包括肛周脓肿疾病知识、切开引流术知识、术前及术后注意事项、引流液观察方法、肛周皮肤护理、肛瘘形成及防治措施等,责任护士结合视频着重为患者讲解肛瘘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提高患者对肛周脓肿的认知,从而加强自我管理,进而提升护理及治疗配合度。

3.2.2预防便秘

从术后活动、饮食与排便习惯多方面进行干预。首先,待患者麻醉恢复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其次,术后先进流质饮食,然后逐渐过渡到软食、正常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少食干燥、刺激性食物,适当多食膳食纤维。同时,嘱患者晨起饮用适量淡盐水;再次,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排便时注意力集中,勿排便用力过猛,有便意时立即排便;最后,嘱患者休息时选择肛门张力小的体位,尽量避免长时间采取一种姿势,便秘严重者可遵医嘱给予药物干预。

3.2.3创口及肛周皮肤护理

每天更换引流条1次,更换前仔细观察分泌物颜色及创口肉芽生长情况,发现分泌物异常或创口红肿等及时采样送检。如无异常,先用双氧水冲洗创口,再用甲硝唑液冲洗,最后置入引流条。术后高锰酸钾温水坐浴,每天2次,每次1520rain;每次排便后肛门部用清水清洗,保持创口清洁,降低感染率。

3.2.4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在疼痛耐受范围内进行提肛锻炼,先收缩肛门括约肌后再放松,每天2次,每次1520min。提肛锻炼的目的是增强括约肌肌力,利于肛周血液循环,这对降低肛瘘的发生率、促进肛周创口愈合均有积极的作用。

结束语:

概而言之,通过上文的详细分析和阐述,我们可以知道,术前服用抗生素、有肛周脓肿史、肠道菌群感染、便秘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肛瘘形成的危险因素。为降低肛周脓肿术后肛瘘发生率,术前应全面充分评估,对于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予以针对性的治疗和围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许曼,许愿,吴人杰等.肛周脓肿单纯切开引流术后发生肛瘘的危险因素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6)683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