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水质整体提升措施的有关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河道水质整体提升措施的有关分析

张亚勇、张宇威、李欧

海宁市绿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省海宁市,314400

摘要:在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水资源也是不断受到破坏,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以及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城市化进程也在快速推进,城市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同时伴随着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河道作为水循环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河道水质提升进行分析与探讨研究,以提高河流生态质量为目标提出相关建议措施并展望未来前景,以期能够更好地实现人、环境以及经济效益三者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和平衡性利用关系,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河道水质;整体;提升;措施

1.引言

通过对河道水质的整体提升,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本文以当前我国在河道生态保护中存在一些问题为切入点展开论述,从治理主体、管理体制以及资金保障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关意见建议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之处等内容来进一步完善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另外通过对现有河道水质提升措施进行深入研究,能够有效地实现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

2.河道水质整体提升的必要性

2.1是打造美丽城市与乡村的必然要求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是一句政府工作的重点,对河道的治理与修复是打造美丽城市与乡村的重要手段之一。河道治理不仅能够改善水环境,提升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也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因此,对于河道治理工作的开展要以打造美丽城市与乡村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科学规划的原则,通过建设生态湿地、人工湿地等工程措施来改善河道水质。通过建设生态湿地来净化水体,达到河道水质整体提升的目的。

河道作为城市的生命之源,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河道水质问题是影响着整个城市内水环境质量和健康程度以及对人们身心造成不良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当前阶段下必须要从整体上提升城市河流水质管理水平与治理能力以达到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等目标。

2.2改善周边微生态,提高城市环境和知名度

水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想取得较好的水环境质量,首先应从改善河道周边微生态环境入手,特别是要从水质状况的根本改善和提高上下功夫。在改善河道周边微生态环境方面,除传统的增植水花生、浮萍等水生植物外,还可充分利用河道两岸的闲置地、河岸边坡、水体缓冲带等进行植草护坡。通过植物的覆盖,能有效抑制地表径流带来的污染。在对河道周边微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后,不仅能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而且也会对城市周边微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在进行河流治理时,还应尽可能地对河流两岸进行绿化改造,以保证在治理河流时不影响两岸绿化景观[1]

2.3生态环保文明城市建设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生态环保文明城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传统观念、技术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河道水质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而造成严重污染问题,导致其成为当前困扰众多地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改善以及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不力等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河道进行整体优化与改造势在必行。

河道治理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河道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河道水质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因此,治理好河道水质污染问题,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3.河道水质整体提升措施原则

3.1生态性原则

河道整治的目的是要尽可能地恢复河流原有的自然状态,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在进行河道整治时,应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尽量维持河流原有的生态系统。如河道整治中不能破坏河道原有的生态系统,否则就会破坏河流原有的生物链和食物链,致使河道功能丧失。在河道整治过程中应采取低影响开发建设方式,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和水域环境的影响。

3.2整体性原则

河道水质提升过程中,要注重河道系统的整体性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提升措施,提高河道水质。具体而言,在进行河道水质提升过程中,需要从河流系统出发,按照系统性的原则制定合理的提升措施。比如:在进行河道水质提升时,可以对河流中的生物以及生物的种群数量进行相应的控制,也可以通过人工投放的方法对植物进行控制,也可以通过生物法或者化学法对河道水质进行改善。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人工湿地、生态浮床、生态管道等不同形式进行使用,并且还要结合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原则来对水质进行处理[2]

3.3生态安全原则

河流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如提供水源、蓄洪、航运等。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威胁到了河流水质,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威胁。在河道整治中,应以生态安全为基本原则,重视河道内物种的多样性和完整性。同时,还应将生态修复、水利工程、景观等多种手段结合起来,提高河道的水环境容量,满足河道的行洪、调蓄和航运功能。因此,在河道整治中要将河流生态修复与水利工程相结合,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等各种需求为目标,全面考虑河流的整体功能、水体循环、污染治理等因素。

4.河道水质整体提升措施

4.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河道水质提升需要各部门配合,以《水污染防治法》为依据,制定出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对污染河道的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处罚力度,建立健全环保监督机制。通过加大对河道水污染问题的监督力度,将河道内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对已经被污染的河道要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制定相关政策来有效改善河道水质问题,提升河道水质。

4.2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

河道水质整体提升措施中,必须要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充分发挥出水环境监测的作用。河道水质的检测和评估能够为河道治理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在对河道水质进行检测和评估时,可以依据相应的检测数据,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河道水质监测体系需要包括人工监测以及在线监测两方面内容。人工监测主要是对河道水质进行日常检测,而在线监测则是根据相关技术对水体进行实时的监控,并通过计算机将实时数据传输到系统当中,进而对其进行分析。在对河道水质进行检测和评估时,还需要对河道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其他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建立相应的环境管理体制,制定出全面合理的管理规划。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环保工作要求,明确相关部门职责范围和工作内容[3]

4.3加强河道治理和水质改善工程建设

针对河道治理和水质改善工程建设,要注重技术应用,不断优化治理方案,使其能够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也要注重治理效果的可持续性,确保能够长期保持河道水质良好。此外,针对河道水质改善工程建设,需要结合河道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合理的治理方案,同时也需要注重河道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对此,在工程设计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来进行河道治理和水质改善工程建设。

5.结语

本文主要是对河道中的水文地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相关资料,针对我国目前存在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首先介绍了河道水质整体提升措施和有关内容;其次根据当前国内外现状以及实际情况来制定出切实可行方案。最后结合具体数据与理论知识给出相关意见建议以供参考借鉴意义所在:在保证水体质量不下降、经济效益增加方面可以适当提高河道水环境水平及水生态功能,并对其进行科学规划设计,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何祖旺.有关提高河道治理工程施玉质量管理方法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中旬,2013:184-185.
[2]张静.丁山河河道水质资源的综合整治分析及改善措施探讨[J].陕西水利,2017
[3]李大功,周一宁.对于河道水质整体提升措施的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