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例》背景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条例》背景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思考

陈璇1  赵媛通讯作者王锐通讯作者3 荣素玲通讯作者4

河北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  河北省050020

河北省信息工程学校        河北省0710002

保定市气象局              河北省 0710003

河北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    河北省0500204

摘要:国有资产是我国最宝贵的财产。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国有资产管理,就会造成大量的国有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保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为国有资产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很难靠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来进行管理。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系统来辅助完成这项工作。我国早在很早之前就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然而,我国现有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及时发现和采取有效的对策,从而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关键词:条例》;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前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其实行政府分级监管、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直接支配的管理体制。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研究和管理关系到各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合法合规性,还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社会管理效应。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要来源于财政性资金,账务处理较简单,涉及的过程环节较少,无成本控制和利润核算,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常发生资产管理上不规范不合规的情况,给国家经济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挖掘国有资产潜力可以有效推动财政改革。

1《条例》背景简介

1.1《条例》的基本内容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分级监管,由各部门及其下属单位直接控制。目前,行政事业性资产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政府机构所管理和使用的、履行政府职能的资产,另一部分则是政府机构为保障社会的基础功能和满足公共需要的资产。从其形成途径上,我国的行政性国有资产大部分是以财政资金为基础的,在行使管理责任的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的风险意识较弱,管理环节较为单一,各单位更关注自身社会职能的履行和开展,对资产的管理、控制、使用有所疏忽。《条例》的颁布,对提高企业资产管理的认识,堵塞管理漏洞,防止资产流失,具有重大意义。

1.2《条例》的重要性

《条例》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全会精神,与近年来推行的各项财政改革相衔接,是长期以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立法成果。《条例》在继承现有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对目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的监管,推动我国国有资产的法治化、规范化、程序化,构建安全、规范、节约、公开、透明、权责一致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提高国有资产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按照“放管服”的要求,建立健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2《条例背景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举措

2.1升级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

在保障国家财产安全的中,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践中,要做好这一工作,建立一套清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以保证国有资产的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要引入大量专家系统,建立健全的体系,建立切实的问责机制。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把安全责任按规定的方式进行分配,以实现预防和预防。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对其进行安全管理,以保证其安全运行。近两年,各大公司纷纷寻求一种新型的网上办公方式。实际上,这种工作方式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仍能发挥作用。改革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因此,我国国有资产运营企业必须在改革开放的同时,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经营,打破地域限制,不断提升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如此一来,相关工作开展起来也会更加轻松。国有资产的管理方式改革,既有利于企业的资产管理,也有利于企业的运营。所以,要想应用这种新型的管理方法,就应进行有效的管理。新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各有关部门在新的管理方法下,尽快掌握新的管理方法,保证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2.2构建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一套完善的资产管理体制可以优化资产的科学管理。一是继续修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法规。依据新颁布的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 对现行的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等法规制度进行完善修订,逐步建立成系统的、操作简单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二是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计价模式。实行历史成本法与重置成本法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实现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一致性。三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及内控制度的相关要求,在清查单位现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如资产配置制度、资产使用管理制度、资产核销管理制度、资产管理监督制度。建立科学标准的资产管理流程、逐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来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能力。

2.3强化培养资产管理人员

行政事业单位需安排专门的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方有效解决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重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对资产管理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将国有资产管理知识作为基础,熟悉掌握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使资产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在工作中按照相关规定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真正发挥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上级单位还应该经常化地组织下属单位工作人员对学习的专业化知识进行交流与学习,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实际经验进行探讨和交流,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促使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将资产管理纳入到年末人员绩效考评工作,与评优挂钩,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地位,激发资产管理员的积极性。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对资产管理各级职责分工进行强化,严格落实单位资产管理的工作制度。

2.4及时更新国有资产相关信息

国有资产的相关信息的更新时效性对于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来讲意义重大。做好相关信息的及时更新是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最基本的步骤。有了准确的相关信息,才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才可以更有效的发挥出国有资产的威力。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是一项消耗巨大的资源,如果不注意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很难及时更新国有资产的相关信息。为此,我们应该加大对这一伟大事业的投资力度。我们希望有兴趣的人能够参与到这方面的工作中来,为国有资产的管理提供支持。同时,应该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信息更新,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国家的国有资产更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结束语:

概而言之,通过上文的详细分析和阐述,我们可以知道,国有资产经营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若不做好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构建这一工作,就会危及国民经济的命脉,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制度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或多或少地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要想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积极地建设新的制度,培养新的人才。采取新的方式,尽快地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这样,我们国家的经济才能平稳、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宜锋.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9(6):26.

[2]高瑞琼.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9(33):95-96.

[3]颜雪梅.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9(33):105-106.

[4]李艳玲.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管理科学,2020(8):52.

[5]杨丽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