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李金馨1邓开鹏1王东杰2李金耀3

(1云南风蓝项目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昆明 650000;  2云南省房地产开发经营(集团)有限公司  昆明 650000;  3云南昊昇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乡村振兴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促进产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传承乡土文化等举措,可以实现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推进,为建设现代化美丽乡村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策略分析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推动农村全面振兴,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改善、产业振兴与就业创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文化传承与乡风建设等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1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在于推动农村全面振兴,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资源向农村倾斜,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升级,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通过振兴乡村经济,可以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增强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社会稳定;乡村振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乡村整体生态质量,建设绿色生态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传承乡土文化、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可以增强乡村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助于加强农村治理,建立健全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人治的新型治理体系,推动乡村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所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对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构建美丽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2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总体目标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总体目标旨在打造一个环境优美、文化传承、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生活便利的乡村社区。具体包括:着力提升乡村环境质量,推动生态保护和修复,建立绿色生态屏障;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激发农民创业潜力,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弘扬乡土文化,传承乡村传统历史与人文精神,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观;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服务覆盖,提高农村生活品质与幸福感;推动农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强村级自治能力,实现乡村社区自治、法治、德治、人治有机结合,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一系列目标的实现,将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增强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满意度。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举措

3.1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是乡村振兴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首先,强化农村环境保护意识,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减少污染源的排放,维护农村生态系统的平衡。其次,推动农田生态修复和保护,采取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促进土壤健康、水资源保护和森林植被恢复,实现农田可持续利用。此外,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利用,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最后,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监管体系,严格落实环保政策法规,确保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奠定坚实基础。通过这些措施与实践,可以实现生态农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农村生态质量,推动乡村绿色可持续发展。

3.2产业振兴与就业创业

制定政策支持措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发展和新兴产业孵化,提升乡村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加强农村创业创新培训,激发农民创业创新热情,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援助,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加强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促进农户收入稳步增长。同时,发展乡村电商和农村金融服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助力农村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优化乡村人才培养机制,吸引人才返乡创业,打造有吸引力的乡村人才发展环境,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服务农民的农村复合型人才队伍,推动产业振兴与就业创业融合发展,为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注入新的动力。这些举措将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蓬勃发展,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农村全面振兴。

3.3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改善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水利、供电、通讯等方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性和便捷性,加快农村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投入,提升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增强农民公共服务获得感。推动数字农业与智慧农村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提高农村生产经营效率,促进农村现代化进程。同时,注重特色小镇建设和乡村旅游休闲设施投资,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新格局,吸引人才留在乡村发展。建立健全乡村社区治理机制,促进农村自治实践,推动社会组织参与,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这些举措有助于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全面落实。

3.4文化传承与乡风建设

强调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挖掘和保护当地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乡村传统手艺和民俗文化,激发农民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加强农村艺术教育,开展文化活动和演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培育国粹传承使者。通过文化产业发展,探索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新模式,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文化新动能。同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道德教育,培养乡村社会主义新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乡村图书馆、文化站、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农民文化自觉参与意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拉近城乡文化距离,推动农村社会文明进步。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增强农民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促进乡村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打造更加文化内涵丰富、优美宜居的乡村环境。

3.5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乡村振兴工作,重点用于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公共服务改善等方面,确保乡村振兴资金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促进多元化投入,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和激励,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合力。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明确的政策指导和制度保障,推动形成有利于乡村发展的政策环境。同时,实施差异化的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乡村的发展需求,确保政策支持精准到位。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和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政策举措,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实际成效。通过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加速乡村振兴步伐,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全面提升,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结束语

总之,乡村振兴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大局,要实现美丽宜居乡村的目标,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各方通力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实效。希望通过共同努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实现农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梦想。

参考文献

[1]张立志,张欣.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探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06):1-2+8.

[2]许海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J].河南农业,2020,(17):51-52.

[3]姜玉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J].农家参谋,2020,(16):9+28.

[4]郁达义.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特色小镇吴泾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上海农村经济,2019,(10):35-36.

[5]马天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美丽乡村[N].广元日报,2019-08-18(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