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精细化护理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精细化护理策略

卢月霞

漳州市第二医院  福建省漳州市  3631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精细化护理策略。通过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临床护理实践,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精细化的护理策略,包括病情评估、呼吸道护理、并发症预防。这些策略旨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通过实施精细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于提升呼吸内科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精细化护理;策略

引言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常因各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而生命垂危。这些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往往需要更为细致、全面的护理措施以稳定病情。在此背景下,精细化护理的理念应运而生,它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从细微处着手,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精细化护理不仅关乎病情的控制,更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这种精细化的护理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度过生命的难关,重拾生活的希望。

1病情评估与监测

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中,病情评估与监测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还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生命体征是反映患者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等。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这些体征的变化可能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定时记录并分析这些体征数据,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监测项目

正常范围

异常表现及可能原因

心率

60-100次/分

心率过快或过慢可能提示心脏问题

血压

90/60-140/90 mmHg

血压过高或过低可能影响脑部供血

呼吸频率

12-20次/分

呼吸急促或缓慢可能与肺部疾病有关

体温

36.5-37.5℃

高烧或低烧可能是感染或炎症反应

除了生命体征,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评估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护人员可以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制定更为精确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和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 II)。

APACHE II评分系统涵盖了12项生理指标,旨在评估患者入住ICU后的病死率。SAPS II则包含17项生理指标,主要用于评估ICU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通过这些评分系统,医护人员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状况,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为了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当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医护人员需要定时检查气道压力、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以确保呼吸道的通畅和氧气的有效供应。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等变化,以判断治疗效果。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通气参数、使用药物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2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重症患者护理的基础。护理人员需定期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观察是否有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异常表现。对于不能有效咳嗽或排痰的患者,应采取适当的体位引流、胸部物理治疗等措施,以促进痰液排出。同时,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定期开窗通风,避免空气中细菌、尘埃等污染物的刺激。这些措施的实施,旨在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呼吸环境,确保其呼吸道通畅无阻。

雾化吸入与吸痰是呼吸道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手段。雾化吸入能够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随呼吸进入呼吸道,达到治疗目的。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熟练掌握雾化器的使用方法,确保药液剂量、雾化时间等参数准确无误。吸痰则是通过负压吸引的原理,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在吸痰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氧疗与机械通气是针对严重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措施。氧疗是通过给予患者额外的氧气,以提高其血氧含量,改善组织器官的氧供。在氧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气分析结果,调整氧流量和氧浓度,避免氧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机械通气则是通过呼吸机辅助或替代患者的自主呼吸,以维持其生命体征。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确保通气效果。

3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中,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由于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护理人员需具备高度的警惕性和专业素养,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肺部感染的预防是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消毒病房环境,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同时,加强患者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湿润,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下行至肺部。针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定期协助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此外,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也是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措施。

呼吸衰竭是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防范与处理同样不容忽视。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及时发现呼吸衰竭的早期征兆。对于可能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应提前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如呼吸机、气管插管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进行救治。同时,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提高其免疫力,有助于降低呼吸衰竭的发生风险。在处理呼吸衰竭时,护理人员应保持冷静,迅速准确地执行医嘱,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除了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外,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还可能面临其他多种并发症的威胁。例如,肺栓塞、气胸、胸腔积液等均是常见的并发症类型。针对这些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做到防患于未然,通过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来降低其发生率。对于已经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在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通过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解答患者的疑问、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等措施,有助于增强患者的信心和配合度,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福菊,李莉.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呼吸衰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5):76-77.

[2]刘晓梅.精细化护理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呼吸困难指数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5):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