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老年人认知功能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5

基于CiteSpace老年人认知功能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安亚芹,张海莲*通讯作者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  吉林   延边   136200

【摘要】 目的:基于CiteSpace分析我国近10年老年人认知功能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为研究人员全面和客观把握该领域的研究态势以及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近10年收录的有关老年人认知功能研究的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2866篇相关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认知功能影响因素、危险因素、麻醉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等,认知功能的评估工具,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是未来的研究趋势。结论:近十年,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相关文献不断涌现,但研究作者和研究机构之间还需加强密切合作,形成更大的合作网络,推动该领域蓬勃发展。

【关键词】老年人;认知功能;可视化分析;CiteSpace软件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人口数量接近2.64亿,占比18.7%[1]。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亿,占中国总人口的30%以上[2]。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将难以避免地面临一系列机体功能衰退和丧失,认知功能衰退也是其中表现之一[3]。认知功能是人类心理过程的基本阶段, 是人脑神经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老年人健康的必要因素,认知功能衰退将直接影响日常生活,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并且认知功能状态的可逆性较低,治疗和康复的难度大,医疗服务和长期照护的成本高,将为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4-5]。近年来,关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研究日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然而目前国内对该研究领域的可视化分析和研究热点挖掘的文献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老年人/老年/认知功能/认知/认知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为主题词,检索时间限定为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1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188篇,剔除与主题不相关、重复发表、会议文献、新闻报道、经验探索等文献,最终选定2866篇文献。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CiteSpace 6.1.R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设置时间跨度为2012年1月至2022年11月,单个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阈值为TOP50,剪切方式选择pathfinder和pruning sliced networks,其余参数为默认值。设置完成后依次对作者、机构、及关键词等节点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探索突现关键词。在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图谱中,一个节点的大小代表作者或机构的发文数量,节点的圆圈越大,代表发文数量越多;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作者或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连线的粗细代表合作强度,连线越多线条越粗,代表合作次数越多,合作关系越密切。网络中的中心性也被称中介中心性,取值在 0~1,是评价一个节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指标,取值越大,代表在网络中越重要,与其他关键词的联系越多[6]。程序运行后对可视化图片中的节点、连线的参数进行调整以达到美观、清晰,最终以科学知识图谱展示研究结果。

2 结果

2.1 发文量情况

2012年-2022年,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研究领域发表文献数量分布见图1。从图1可见,2012年-2022年,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相关研究发文量较高,年均发文量大于170篇,中间虽有波动,但整体发文趋势呈上升状态,说明对该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

图1 2012年-2022年老年人认知功能相关文献年发文数量

2.2 作者分析

以作者为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作者共现知识图谱,得到550节点,709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47,见图2从图谱可以看出,图中节点和连线较多,密度也比较大,这表明聚焦于该领域研究的学者较多作者之间的合作比较密切。由此看出,已形成了许多合作网络,如以毕燕琳王明山等高产作者形成的合作网络,以施小明吕跃斌曾慧等为代表的合作网络。本研究选取了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进行统计,详见表1,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是曾慧,为25篇;其次是方亚毕燕琳,各13篇;其余作者发文量在9~12篇。

COA_v550e709

图2 老年人认知功能相关研究作者可视化图谱

表1 老年人认知功能相关研究发文量(前十)

排名

作者

发文量(篇)

省份

所属机构

主要研究领域

1

曾慧

25

湖南

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

认知功能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等

2

方亚

13

福建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抑郁、睡眠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等

3

毕燕琳

13

青岛

青岛市市立医院

麻醉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等

4

施小明

12

北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认知功能受损影响因素研究等

5

刘宇

11

北京

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认知训练等

6

王明山

11

浙江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麻醉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等

7

胡慧

10

湖北

湖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中医疗法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等

8

李耘

10

北京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认知功能影响因素研究等

9

吕跃斌

10

北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认知功能影响因素研究等

10

刘永兵

9

江苏

扬州大学护理学院

健康素养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等

2.3 研究机构分析

以研究机构为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研究机构共现知识图谱,得到419个节点,191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22,见图3。从图中可看出聚类分散,存在很多离散的节点,说明研究机构遍布全国。从节点大小看,发文量最多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和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发文量均为20篇,其中该领域的高产作者曾慧的工作机构为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为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从节点之间的连线看,各机构之间没有形成比较明显的合作网络,各机构间合作较少,多为单独研究或两两合作形式,无网状等相对紧密的合作方式且跨地区合作较少。本研究选取了发文量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进行统计,详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为各大医学院校,多集中在华北、华中、华东地区等。

ORG_v419e191

图3 老年人认知功能相关研究机构可视化图谱

2 老年人认知功能相关研究发文机构前10名

序号

研究机构

发文量(篇)

1

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

20

2

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

20

3

复旦大学护理学院

17

4

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

15

5

河北联合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

11

6

上海市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

9

7

湖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9

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9

9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9

10

潍坊医学院护理学院

8

2.4 关键词分析

2.4.1 关键词共现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浓缩。因此,通过分析老年人认知功能相关文献关键词能很好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焦点问题[7]。以关键词为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得到594个节点,1254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71,见图3。图中一个节点代表一篇文献,节点越大,该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主题相关性越大[8]。本研究选取排名前20的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如表3所示。去除主题词后,由表3结合阅读内容可得,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危险因素、麻醉、痴呆等。

关键词

图4 老年人认知功能相关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表3 老年人认知功能相关研究高频关键词

序号

关键词

频次

中心性

序号

关键词

频次

中心性

1

老年人

1781

0.62

6

认知

110

0.13

2

认知功能

621

0.32

7

麻醉

103

0.05

3

认知障碍

411

0.23

8

痴呆

102

0.15

4

影响因素

164

0.07

9

综述

88

0.09

5

危险因素

128

0.12

10

高血压

84

0.09

2.4.2 关键词突现

突现关键词指较短时间内使用频次较高的关键词,突现词突然出现的程度越高,表明学者们对该关键词的关注度越高。因此,通过追踪突现词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能够较好地发现该研究领域的主题在不同时段的变化趋势[9]。采用关键词进行突现词探测,同时提取前20个突现关键词,见图5。由图可知,近十年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研究热点分为三个阶段:①2012年~2014年,此阶段注重探索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等;②2015年~019年,此阶段的研究集中在老年人认知功能训练、认知障碍患者心理健康、麻醉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等;③2020年~2022年,认知功能的评估工具、认知衰弱、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同时也是未来老年人认知功能领域的研究趋势。

b38442a335d8734e4b74e5fad72ce2b

图5 老年人认知功能相关研究关键词突现图谱

3 讨论

3.1 发文趋势分析

 从年度发文量趋势图来看,2012年—2022年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相关研究年发文量虽有波动,但年平均发文量在200篇以上且整体发文量呈上升趋势,这一方面说明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相关研究自2012年以来较为成熟,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研究者对该领域越来越重视。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且形势日益严峻。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认知功能逐渐出现衰退,可能会进一步导致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阿尔茨海默症(AD)等疾病[10],会降低其生活质量、增加家庭照顾与经济成本以及加重社会养老的负担[11]。为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有关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0年编制了《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指导各地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缓老年痴呆的发生,体现了国家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重视与支持,对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2 研究力量分析

2012~2022年,我国关于老年人认知功能领域相关研究中,发文数量排名前3位的学者是曾慧、方亚、毕燕琳。其中曾慧的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认知功能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等;方亚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抑郁、睡眠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等;毕燕琳的研究方向则是麻醉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等。这三位学者对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领域研究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但在作者合作方面,该领域研究学者虽多,但他们之间的合作却很少,未来亟需加强作者合作,积极组织全国性的学术交流会议,促进老年人认知功能研究领域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在作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促进该领域的发展。

科研机构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机构间建立合作关系有利于整合研究资源,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由图3和表2可知,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和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占据最大节点,发文量最高。发文量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中,医学院校和医院是研究的中坚力量,多集中在华北、华中、华东地区,而华西、西北地区对该领域的研究相对欠缺,可以看出认老年人认知功能相关研究在地区分布上存在不平衡的情况。在这些研究机构中北京市、上海市占据了5位,说明该地区的研究机构在此领域的研究力量较强,这可能是由于早年北方地区的老龄化水平整体较高[12],人们对老年人群的认知功能更加关注,加之北京和上海为我国一线城市,经济发达,科研力量雄厚,进一步推动了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研究和发展。

在研究机构合作方面,受地域等原因的限制,机构之间的合作多为同一机构的一级二级机构或同一地域之间的机构,少有网状合作形式出现,机构协同合作平台尚未形成,建议加强励机构间加强学术交流、跨学科合作,以促进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研究,使该领域开展得更高质量、更加多元化。

3.3研究热点分析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认知功能衰退已不可避免成为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甚至会减少预期寿命,增加死亡风险[13-15]。因此,科学识别影响认知功能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积极开展相应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显得尤为迫切。认知能力在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16],在社会化的进程中,更进一步强化了老年人群健康的内部异质性和认知功能衰退程度的分化[17-18],老年人的先天禀赋、生活经历、行为模式和社会环境都会对其认知功能产生影响。既往研究尝试从不同角度探究认知功能衰退的相关因素,预测认知能力发展的轨迹,估算不同认知功能状态的老年人口规模。综合已有研究发现,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较受关注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人口学特征[19],社会经济背景[20],躯体健康状况[21],精神健康状况[22],健康行为和理念[23],代际支持与社会支持[24]等。了解老年人认知功能相关影响因素,可以推进构建能够整合需求评估、医疗康复和照料服务的综合化等服务,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因认知功能衰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此外,还应为我国老年人加强提供认知干预、科普宣传和照护服务,提高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减少认知功能衰退的风险。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一种发生在麻醉和手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其病因可能多种多样[25]。尽管围术期护理的安全有了显著提高,但是POCD仍然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研究显示[26],认知功能完好的患者在接受麻醉和非心脏手术后,约有12%的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而在老年手术患者中,有10%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仍存在持续的认知功能障碍,若该状态持续超过6~12个月,则很可能发展为长期的认知功能障碍[27]。POCD 严重影响着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优化术后认知功能和防治POCD也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关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也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关键词“危险因素”的出现,说明随着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的逐渐上升,各学者开始重视对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以期更好地维持、促进人们的认知健康[28]

3.4 研究前沿分析

了解一个学科的研究前沿有利于研究者把握学科的发展趋势,推动该学科的发展。通过对突现关键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老年人认知功能领域的研究前沿主要包括认知功能的评估工具、认知衰弱、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等几方面。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加剧,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及老年痴呆的患者越发增多。目前对于痴呆没有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于预防其发生、延缓其病情进展至关重要。认知功能评估工具是辅助疾病诊断的基础工具,在疾病的早期识别、疗效评估及护理指导上具有重要价值,关于痴呆患者最经济、最灵敏的筛查方法,一向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临床应用的大多数认知功能评估工具为国外设计并验证,因受教育程度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其在国内的适用性受到一定限制,此外,国外量表的中文版和修订版并未考虑到我国老年人的文化背景多样性和低识字率。因此,迫切需要研发针对中国文化背景且符合国情的共识性认知功能评估工具。

当前,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调查[29],老年人睡眠问题的发生率尤为显著,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美国调查约有的健康老年人有慢性失眠[30],痴呆患者睡眠障碍则更加严重。据统计44%的痴呆患者存在睡眠障碍[31],并随着病情的进展和认知功能的损害而逐步加重。因此了解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情况,并深人探究它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可为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4 小结

虽然目前我国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研究有一定规模,但是绝大多数的研究在地域及机构间相对比较局限,今后有望加强跨地区、跨机构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仅选择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难免造成相关文献的遗漏,使统计结果不够准确,造成分析偏差;另外,本文仅对国内文献进行分析,未分析国外相关文献,使分析不够全面,未来应更全面的收集文献,使分析结果更好为居家照护领域提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EB/OL].(2021-05-11)[2021-05-11].

[2]李汉东, 赵少波, 王玺, 等.中国老龄化区域差异和变化趋势预测[J]. 统计与决策, 2021, 37(03): 71-75.

[3]蒋长好, 陈婷婷, 石长地. 身体活动对老年人认知和脑功能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12): 3445-3447.

[4]毛晓雨, 黄雅莲, 蔡清艳, 等.中国失能老年人认知功能现况及影响因素[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 21(2): 91-94.

[5]Ritchie SJ, Tucker-Drob EM, Cox SR, et al. Predictors of ageing-related decline across multiple cognitive functions[J]. Intelligence, 2016, 59: 115-126.

[6]秦义, 邓榕, 刘雅儒, 等. 基于CiteSpace的气阴两虚证候诊断标准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8, 20(6): 974-982.

[7]贺巧玲, 邓先锋. CiteSpace应用对WOS近5年急诊护理相关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20, 35(1): 1-5.

[8]庄诗梦, 王东波. 深度学习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信息可视化分析[J]. 河北科技图苑, 2018, 31(1): 73-82.

[9]梁誉, 周亚星, 信邦. 我国养老服务研究的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计量分析[J]. 社会保障研究, 2020(2): 103-111.

[10]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hina country assessment report on ageing and health[R].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5.

[11]蒋长好, 陈婷婷, 石长地. 身体活动对老年人认知和脑功能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12): 3445-3447.

[12]杨菊华, 王苏苏, 刘轶锋. 新中国70年: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分析[J]. 中国人口科学, 2019(4): 30-42.

[13]刘晓婷, 陈铂麟. 中国老年人认知功能状态转移规律及风险因素研究[J]. 人口研究, 2020, 44(4): 18-32.

[14]Yaffe K, Peltz CB, Ewing SK, et al. Long-term cognitive trajecto-riesand mortality in older women[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16,71(8): 1074-1080.

[15]陆杰华, 李月. 中国大陆轻度认知障碍老人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J]. 人口学刊, 2015, 37(5): 94-103.

[16]Morack J, Ram N, Fauth EB, et al. Multidomain trajectories of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in old age:a longitudinal perspective on (uneven) successful aging [J]. Dev Psychol, 2013, 49(12): 2309-2324.

[17]陆杰华, 郭冉. 基于地区和社区视角下老年健康与不平等的实证分析[J]. 人口学刊, 2017, 39(2): 57-66.

[18]张文娟, 李念. 中国高龄老年人认知能力的衰退轨迹及其队列差异[J]. 人口研究, 2020, 44(3): 38-52.

[19]Unverzagt FW, Ogunniyi A, Taler V, et al.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cognitiveimpairment no dementia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African Americans [J]. Alzheimer Dis Assoc Disord, 2011, 25(1): 4-10.

[20]程令国, 张晔, 沈可. 教育如何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来自中国老年人的证据[J]. 经济学(季刊), 2014, 14(1): 306-330.

[21]候桂云, 黎光明, 谢晋艳, 等. 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变化轨迹: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J]. 心理科学, 2018, 41(4): 835-841.

[22]周良佳, 马菲. 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的研究迸展[J]. 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2): 305-311.

[23]Franke K, Ristow M, Gaser C. Gender-specific impact of personal health parameters on inpidual brain aging in cognitively unimpaired elderly subjects[J]. Front Aging Neurosci, 2014, 6:1-14.

[24]曾毅, 顾大男, Purser J, 等. 社会、经济与环境因素对老年健康和死亡的影响—基于中国22省份的抽样调查[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4, 7(6): 53-62.

[25]Berger M. Nadler J W, Browndyke J, et al.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mindi-ng the gaps in our knowledge of a comm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in the elderly [J.]Anesthesiology clin-ics, 2015, 33(3): 517-550.

[26]Needham M J, Webb C E, Bryden D C.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and dementia: what we need to know and do[J]. Br J Anaesth, 2017, 119(1): 115-125.

[27]Maclullich A M, Beaglehole A, Hall R J,et al. Delirium and long-term cognitive impa-irment[J]. Int Rev of Psychiatry, 2009, 21(1): 30-42.

[28]曹江翎, 王烨, 钱东福, 等. 老年人群认知障碍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9(2): 41-45.

[29]曾静, 刘淼, 吴蕾, 等. 中国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6, 37(12): 1670-1677.

[30]Cricco M, Simonsick E M, Foley D J.The impact of insomnia on cognitive functioning in older adults[J]. J AM Gerietr soc, 200l: 49(9): 1185-1189.

[31]Carpenter B D, Slrauss M E, Patterson MB. Sleep disturbances in community—dwelling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J]. clin Gemntol, l995: 16(2): 3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