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几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几点研究

王晨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100091

随着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深入,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面临的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医疗卫生单位通过严格的财务内控,有助于规范经济活动,防范财务风险,保护资产安全,确保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和使用,最终提升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一、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应用内制度的必要性

在推进现代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是实现高效、透明经营的关键步骤。医疗卫生单位内控制度应用十分紧迫:首先,严格的财务内控机制能够有效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不规范操作,提高管理规范性和透明度。首先,对预算管理,成本控制以及资金结算的全方位监控,是遏制财务失误及滥用公共资源的有效措施。其次,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合理的财务内控制度能够为医院的经济活动提供强有力的风控模型,例如采用高频监督检查与风险评估相结合的手段,有效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总之,内部控制机制的不断优化,对于提高会计信息真实和完整性,及建立与之匹配的医院治理结构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二、部分医疗卫生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其一是财务管理内控体系不健全。内控体系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单位运营的规范性和效率。许多医疗卫生单位在内控构建上存在规章制度缺陷、监督与执行机制薄弱等问题。例如,财务流程的设计常常忽略关键风险点监控,或是关键控制流程中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风险管理失效。实际操作中,一些单位在出台政策和制度时考虑不周全,内容空泛,无法适应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及不断变化的法规要求。另一方面,相关制度在实际执行中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包括但不限于内部人员抵触新规,执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与执行力度。

其二是财务内控制度不完善。在多数医疗卫生单位中,财务内控工作的规范性和实施有效性明显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披露,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这不仅涉及到制度的建立与修订,而且关乎到制度的贯彻执行以及日常监管。特别是对于收支管理、资金使用和预算执行等方面,疏于监管往往导致了资金的浪费与挪用。例如,一些单位存在预算外资金管理混乱,非财务人员参与财务活动频繁,缺乏独立的审计评价与把关。资金的审批流程不透明,购买设备和材料的过程中发生决策失误或者腐败行为。此外,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需要高质量信息系统支持,不少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还未建立起现代化的财务信息系统,或者现有系统运行不稳定,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导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这方面,财务内控人才的匮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其三是内控执行力不足。部分医疗卫生单位财务内控体系虽在纸面上条理清晰,但实际工作中却名存实亡。对于例行的财务审核、资金运用、成本控制等流程,尽管各项规章制度已得到建立,却缺乏切实的执行与监督机制。有时财务管理人员在面对日常费用报销、预算分配及项目投资时,仅凭个人经验或主观判断做出决策,容易产生预算超支、资金滥用等现象,形成财务风险源头。由于这些行为未能及时得到纠正或受到惩处,使得违规操作在某些单位内渐成常态。此外,内控执行不力还体现在对突发经济事件和风险的应对上。当财务异常现象出现时,由于缺少迅速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处理流程,事业单位常常陷入被动,难以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三、加强医疗卫生单位财务管理内控的对策

其一优化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一环,其目的在于规划和监督医疗单位的收支活动,确保资金得到合理分配与使用,充分发挥预算对医院经营活动的导向和控制作用。在执行预算编制时,必须紧密结合医院管理目标,反映服务成本与收益,明确不同部门的责任和权限。此外,随着预算执行的进程,医院应当建立一套灵活的预算调整机制,若遇特殊情况时,可经过相应的授权审批程序,调整预算方案以匹配实际运营情况,从而提高预算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同时,实施动态的预算监控,如科学设立预算管理责任人、定期进行财务状况分析与预算执行情况反馈,是保证预算执行效果的关键措施。另一方面,医院应建立一套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借此推行成本控制。

其二提高执行力。在现行财务管理体系下,执行力不足直接导致内控机制形同虚设,财务风险管理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在操作流程上,应首先明确不同层级的财务责任体系,从账目处理到审计监督,形成环环相扣的财务管理链条。各级财务人员需按岗位职责,执行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确保每项财务活动都可追踪、可度量。其次,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应定期进行财务内部控制自评和交叉评审,不仅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还能加强员工对财务风险意识的感知和应对能力。在责任追究体系中,关键在于将执行力的不足与个人绩效直接挂钩。通过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对财务管理中出现的违规操作进行责任追究,以此激励财务人员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制度。此外,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如实施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来提高内部控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可对财务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进一步提升执行力和预警能力。

其三完善组织体系。需要从以下四个核心方面入手:构建多元化决策机构、优化岗位功能、加强部门协同以及完善培训体系。构建多元化决策机构意味着要引入以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等为导向的评估系统,遵循民主决策、集体审核的原则,保证涉及财务管理决策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为此,关键的措施包括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强化临床与财务部门的合作关系,并在决策过程中引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以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优化岗位功能则要求对现有岗位职责进行细致分析,明确岗位分工、权限界限和相互间的协调机制。这包括但不限于实行岗位职能矩阵管理,部门间定期交叉审核及强化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加强部门协同将从横向到纵向促进信息流动,确保财务管理决策能有效响应患者需求、行政要求和医疗进展。尤其在人力资源和物资采购等跨部门活动中,通过制定统一工作标准和流程规范,推动跨部门合作与信息共享。最后,完善培训体系对于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至关重要,应建立持续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不仅限于财务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更要包括对新型财务软件和内控工具的掌握应用。此外,还需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定期绩效评价,保证组织体系的持续优化和完善。

其四加强内部控制与财政检查、外部审计并重。财政检查的范围包括收支合规性、资金运行效率以及预算编制与执行情况,是对医疗单位财务活动的全面审视;外部审计则聚焦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使得医院财务报告能准确反映经济活动。当前,财务管理在执行立法审计和内部控制规定方面依然存在缺陷。以往的案例显示,一些单位存在虚假申报、滥用资金等违规行为,这通常源于内部控制缺乏有效执行的后继监督机制。因此,医疗单位要提升内部财务控制的实际效益,不仅需健全制度,还需通过建立财务内控的长效监督机制来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运作。

四、结语。

在当前我国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对于促进医院服务水平提升、维护医疗市场秩序、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上文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最终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和国家财政健康稳定运行,贡献应有的力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