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智能电网配电网标准化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加强智能电网配电网标准化建设

杜杰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乌兰察布供电分公司,012000

摘要:在智能电网中,配电网起着重要的作用。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用于分配和传输电能的网络,包括变电站、配电变压器、电缆、开关设备和配电线路等组件。配电网的主要任务是将从发电厂输送过来的高压电能转换为适用于各类终端用户的低压电能。为了确保电能有效且可靠地分配到各个用户,配电网通常由多个不同级别的设备和线路组成。智能电网与配电网的结合可以实现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电力供应。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网;电网建设

1标准化的意义

配电网标准化对于配电网建设、运营和管理具有指导作用,能够促进电力系统的规范化、统一化和高效化。首先,配电网标准化能够提升配电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通过制定和遵守标准化规范,可以确保配电设备的设计、安装和运行符合规范要求,降低故障率和事故风险,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次,配电网标准化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标准化可以推动高效电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包括节能变压器、智能电表、自动化开关等,通过优化设备配置和运行方式,减少能源损耗和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我国配电网建设中的问题

地域差异使得智能化的普及困难的问题。我国存在加大的地域差异,由于城市发展十分快速,能够与逐渐发展的智能化系统设施展开配套,然而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大部分基础设施还在建设期间,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无法跟随电网智能化发展脚步。同时农村电网优化完善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当前农村重点利用的低电压与电网,为达到电网智能化建设的目的需耗费更高的工程量。

配电网改造中的问题。由于以往的配电网建设会被当前的条件与地域因素所干扰,使得传统的网络建设十分简陋,为了更好地改造目前的电网工程,不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还应对相关技术与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完善,该种工程量较大,花费的时间也较长,这也是妨碍电网智能化的关键因素。其次,在建设期间能够通过循序渐进的形式,持续优化施工技术做好建设,也让网络建设与技术更新能够一同开展,从而不但能够节省大量资源,还不会妨碍施工进度,从而达到双赢局面。

3智能电网配电网标准化建设的技术

3.1配电网测控技术

配电网测控技术是整个配电网保持正常运行状态的基本保障手段。该技术可以实现对整个配电网运行情况的全面掌握,并为智能化管理提供准确信息。从配电网络自动化系统的结构组成来看,按照其功能主要分为4个单元:调度主站、智能设备、IP通信网络、支路控制子站。配电网测控技术依赖这4个单元的硬件支持,形成应用基础环境。测控系统集中监控调度主站、智能设备、IP通信网络与控制子站的工作状态,完成数据采集、通信、管理工作,可以保障智能化电网的常规测控。

3.2分布式电源控制与调度技术

分布式电源控制与调度技术可以对配电管理控制进行优化,并实现对分布式电源应用的全面支持,达到即插即用的便捷效果。分布式电源控制与调度主要包括4项关键技术:电压无功控制技术、广域保护技术、微网技术和虚拟发电厂技术。智能电网中所使用的配电自动化技术,主要通过针对微网发挥功用的分布式智能技术的合理运用,对微网与主网的关系进行管理和控制,有效地保障分布式电源与负荷在网络上进行手动和自动调控,增加配电网电压的稳定性。

3.3系统集成总线技术

系统集成总线技术可以帮助电力公司有效避免出现“自动化孤岛”问题。在配电自动化的具体设计中,采用统一标准,建立涵盖配电网所有电力公司的集成总线,自动化控制相关数据和信息能够通过总线实现高度自由交换和内容共享。系统集成总线的核心技术主要是中间件技术以及公共信息模型技术,这些技术能使智能配电网各种类型应用软件可以充分兼容,使整体运行效果更加稳定,这也有利于智能化控制电力的调度和电源并网。

配电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智能电网的配电效率,还可以在保障配电网高效运行的同时对配电网信息进行分段提取,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使总控制室能够对电网各支路的运行状态有充分掌握。如果某环节发生故障导致停电,智能电网可以通过配电自动化技术及时进行准确处置,将电网故障限制在最小范围。

3.4智能调度

借助智能技术的操作方式创建自动化计划,主要涵盖了设备检查流程,提高配电网的智能化与自动化能力,系统有无存在问题,与精准判断的合适程度,还能够给全面察觉到有无出现冲突。智能调度借助辅助系统进行日常自动操作,并对方案进行智能校准与操作,也给恰当的检查方案提供更精准的参数,智能调度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操作功能能够合理替代人工操作,不但极大程度增强了工作效率,还能够确保最终结果精度,防止由于人为因素带来误差,所以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操作具有较高意义。

4电力工程配电网建设全过程管理措施

4.1做好技术标准建设

在技术标准方面,需要进行配电设备的选型、电网结构以及通信与信息系统等的标准建设。首先,制定统一的设备选型标准是必要的,以明确各种设备的技术指标和性能要求,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和互操作性;其次,为了适应智能电网的需求,需要设计灵活可控的电网结构,以实现配电网的更加高效运行;最后,建立高效可靠的通信与信息系统至关重要,以实现配电网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为运营管理、故障排查和智能化决策提供支持。

4.2对配电建设工程进行质量管理

为了确保电力企业的施工质量达标,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建议。首先,应进行资质核查,以选择优秀的施工团队,确保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达到要求。其次,建立质量监督小组,监督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并进行监督人员的培训,以提高监督效果。接下来,要制定详细地施工计划,包括进度、任务分配和资源调配,以确保施工进程合理有序。此外,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确保所有施工人员接受安全培训并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同时,建立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定期检查和测试,对关键环节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保持与施工团队的良好沟通与协作,解决问题和难题。建立监测和报告机制,定期追踪施工进度和质量,并及时通报问题和解决方案。最后,不断改进施工流程和质量管理方法,确保法律合规,以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降低风险,保护企业声誉。通过这些措施,电力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监督施工过程,确保项目成功完成并提高客户满意度。

4.3安全标准建设

制定电网安全标准是确保配电网运行安全的关键措施,旨在预防电力系统的各类安全风险,包括灾害、故障、入侵等。通过制定安全标准,可以规范配电网运行和管理的要求,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和应急响应能力。数据隐私标准的制定是针对配电网数据保护的需求,加强对配电网数据的保护和隐私政策的制定。这些标准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并规定了数据使用和共享的权限和限制,以最大程度地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结束语

电力需求量持续上升,相应的电力系统自动化配电网在智能化技术的普及下取得了优化和完善,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获取到了更好的成效,使得技术优化速度不断提升,也给我国的电力系统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与更完善的保护制度,强化了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安全事故出现概率。

参考文献

[1]倪佳俊,周磊.智能化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2022,51(06):292-293.

[2]刘卓杰.电力工程配网建设的全过程管理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0):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