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乡贤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林永文

福建省乡村生态旅游协会  厦门市   361006

摘要:在我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乡贤是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历史性的跨越发展时期,城镇化进程加速了乡村人口的流失和乡村发展的滞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差距逐渐拉大,乡村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乡贤文化作为乡村文化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助推乡村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添砖加瓦。本研究基于对乡贤的认识,对乡贤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作用。

关键词:乡贤;乡村振兴;乡村治理

乡村治理是我国基层治理中最难且最重要的一环,关系着党的执政根基、国家稳定、广大农村人口的幸福,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作为传统善治主体的乡贤,在新时代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和使命,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之一,其构成多元、作用广泛,成为促进乡村纵深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就“乡贤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性”进行深入研究,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实际研究价值。

1.乡贤概述

乡贤最早出现在东汉,指的是“国家对有成就或有声望的官员的尊重,对社会做出贡献的社会贤达的荣誉称号,后来在社会乡村建设、乡里公共事务中有影响有贡献的乡绅都被称之为乡贤。乡贤在中国古代对乡村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成为了乡村道德建设的主导力量。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通过乡贤促进乡村地区发展的传统,这是由中国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形式所决定的。传统乡贤接受的是儒家思想的封建教育,深受小农思想的影响,他们参与乡村治理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地位和利益[1]。新乡贤接受新时代的思想洗礼,心系乡民,情定乡土,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以一颗赤子之心参与乡村振兴,以回馈乡土、建设乡村、实现人生价值的崇高理想为支撑。

2.乡贤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2.1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近几年,大量农村青年,特别是乡贤的不断外流,几乎切断了高素质农村干部的来源。村干部老龄化严重。虽然他们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但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不能满足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需要,如政策认识不全、政策执行不足、治理效率低下等,然而乡贤助力乡村发展的传统,是乡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助力乡村发展的历史借鉴,它仍然可以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课题,在农村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2.2促进乡村经济建设

乡贤作为乡村中受过良好教育并在某领域里做出过成就的精英群体,可以协同诸多领域为乡村的发展创造物质财富。新乡贤特别是农业专业的高校人才可以将从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乡村农业发展的实践中,既能提升乡村居民们的生活水平,也能为城镇地区提供更加绿色健康的农副产品。乡贤群体中的金融精英和地区优秀企业家可以为振兴家乡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既有助于解决乡村地区劳动力流失的问题,也有助于做好全面脱贫后的后续工作。因此,乡贤要开拓创新思维,善用云计算和大众媒体为家乡的产业做推广,通过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宣传家乡的特色产业,吸引外地游客,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2]

2.3带动乡村资源回归

乡贤具有品格、人脉、视野、知识和权威的优势,乡贤是引凤筑巢,引领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反哺家乡发展的外在力量。他们开展创业、脱贫,激发农村活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吸引曾经返乡务工的中青年,回归农村劳动力和人力资源。在自身事业的发展中他们拥有丰富的地方资源和广泛的社会资源,承担着嵌入的外部治理资源,能够为人民做好事。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为居民自治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宝贵的经验。

3.乡贤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策略

3.1精心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是地方文化资源的升华,好的文化品牌就是一张地方名片,在吸引新乡贤回归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新媒体盛行的当下传播环境下,乡镇村各级部门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相结合的包装营销手段,探索以文化品牌为主的多元传播模式,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弘扬乡贤文化,唤起在外游子乡愁,塑造乡村建设文化核心力量,如围绕新乡贤回归工作建立微信群,向在外创业工作的新乡贤传递家乡日新月异的风貌,激发他们归乡的憧憬。或者创立公众号,策划开展“乡贤文化研讨会”、“乡贤文化节”等活动,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专题宣传报道新乡贤典型事迹,积极提炼新乡贤工作中的典型经验,这些做法值得推荐和推广。

3.2制定科学、全面可执行的认定标准

首先,把道德放在首位。以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为选拔的首要标准,划定选拔乡贤的参考线,对有前科、不诚实等不道德行为的人实行一票否决制。这里的道德还包括要坚持党的领导,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群众的满意度也要纳入标准制定中。乡贤为乡村发展出钱出力为人民谋求利益。因此,在挑选乡贤的过程中,群众不能缺席,他们的意见应该作为调查的重要内容;最后,关注个人才能和社会贡献

[3]。但是不能简单地用金钱和权力衡量个人才能,关注优秀企业家和退休人员,必须关注新农村的优秀农民、专家学者、优秀工匠等。总之,乡贤的认定要坚持择优不滥的原则,把良好的品行、人民的信任、优秀的能力和奉献的意愿作为选拔乡贤干部的重要标准。

3.3借助大众媒体,积极弘扬新时代乡贤文化

新时代乡贤文化可以通过传统的书籍、报刊和博物馆等形式加以宣传,这就要求当地有关部门做好市志编纂工作,记录好当地的乡贤文化。除此以外,在信息技术极大发展的当下,弘扬新时代乡贤文化必须要借助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兴大众媒体,特别是要用好互联网技术,积极利用短视频平台传播广且互动性强的特点,使乡贤文化通过互联网飞出乡村,使更多人能够受到优秀乡贤文化的感化,进而达到凝聚乡贤力量,招贤纳士,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兴旺,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乡贤能人群体是乡村建设主体中重要的人力资源,在今后的乡村振兴工作中,要精心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制定科学、全面可执行的认定标准,借助大众媒体,积极弘扬新时代乡贤文化,增强乡村文化软实力,从而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 杨培,胡占稳,岳梅露. 乡贤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与实现路径[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9(4):93-96.

[2] 朱艳琳,谢乾丰.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乡贤文化建设探析——以吉安市为例[J].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4):155-159.

[3] 白现军.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贤文化传承与创新[J]. 北京社会科学,2021(12):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