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组织优化在普速铁路调度集中区段的应用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行车组织优化在普速铁路调度集中区段的应用进展

吴晓飞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调度所,山西,太原,030013

摘要:普速铁路调度集中系统分析提高铁路运输效率、保障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随着运输需求增加,普速铁路系统面临着列车密度增加、调度员工作负担加重、调度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当前面临列车密度不合理、调度员工作负担较重以及调度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该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优化列车密度与间隔时间、引入智能调度辅助工具、合理配置调度资源等方面。此类对策希望帮助普速铁路调度系统适应复杂运输环境,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事故风险,为铁路运输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铁路调度;行车组织优化;调度集中区段

引言:普速铁路调度集中区段行车组织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高效运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交通运输需求增加,普速铁路系统承载着繁重运输任务,由于列车密度增加、时刻表日益繁忙等因素,普速铁路调度面临着日益复杂严峻挑战。集中区段是重要节点,它承担着多个列车交会、换装、分解等关键操作,直接影响着整个铁路网络运行效能,如何优化普速铁路调度集中区段行车组织成为目前关注重点,有效行车组织优化可提高列车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缓解铁路运输压力,从而满足社会对铁路运输需求。

1普速铁路调度集中系统分析

普速铁路调度集中系统是铁路运输中关键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协调管理列车运行,涵盖列车调度、信号控制、线路设备维护等多个方面,调度集中系统实时监控列车运行情况、优化列车运行计划,保障列车按时、安全、有序地行驶[1]。普速铁路调度集中系统不断引入先进信息、通信、控制技术,此类技术应用使得调度集中系统能精准监控列车运行、及时响应异常情况,并在复杂运输环境中灵活调整列车运行计划,运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手段,调度集中系统能够预测运输需求、优化列车编组,提高运输能力。系统运行依赖于先进技术,需要合理管理体制以及丰富经验操作人员,调度员决策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关系到列车安全效率,调度集中系统设计与实施需要注重对调度员培训与考核,保障其具备应对各种复杂情况能力。

2普速铁路调度集中区段行车组织优化面临的挑战

2.1列车密度与间隔时间不合理

过高列车密度会导致行车间隔不足,使得列车之间相互影响增加,行车冲突概率上升,对列车运行安全性构成威胁,容易引发延误拥堵,影响整个铁路系统运行效率[2]。过短行车间隔时间会导致列车之间操作时间不足,增加事故风险,限制了列车运行灵活性,过长行车间隔时间则会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影响铁路系统运输效益。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或运输异常,调度员难以有效应对,导致调度系统难以及时作出决策,延误列车、加大事故处理难度,对铁路运输稳定性带来挑战。

2.2调度员工作负担较重

随着铁路运输任务增加,调度集中区段运输密度随之增大,使得调度员需要处理较多列车运行信息、应对复杂运输情况,调度员在每天工作中需要实时监控列车运行、处理突发情况、调整运行计划等多项任务,工作压力显著增大,对调度员身心健康构成影响,也影响其决策准确性。集中区段涉及多个交叉口、车站、不同方向列车运行,调度员需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制定最优行车组织方案,由于系统复杂性,调度员需不断处理各种信息,做出准确决策,对其专业素养以及应变能力提出了高要求[3]。由于铁路系统复杂性,具备相关经验的调度员不容易招募,调度员数量无法满足运输任务增长,导致个别调度员需要负责较大区域,调度员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加大了其工作强度,从而影响了其工作效能。

2.3调度资源配置不合理

调度资源分配不灵活难以适应快速变化运输需求,由于天气、故障、交叉路段拥堵等因素导致铁路运输不确定性,会造成原有调度计划无法顺利执行,当前调度资源配置缺乏足够弹性,难以迅速应对此类变化,导致列车晚点、滞留等问题频发,进而影响整个铁路网络运行效率。不同部门之间协同工作存在较大障碍,导致调度员难以了解列车运行状态、难以及时获取各种信息,信息不畅通情况影响了调度员做出决策能力,增加调度任务复杂性,缺乏信息协同导致不同区段之间协同工作不足,难以实现资源最优利用。部分地区普速铁路调度系统存在老旧设备,无法适应新信息技术,导致系统性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由于技术设备水平不平衡,部分地区缺乏先进调度技术支持,限制了对列车运行精细调控,影响了整体调度效率,增加了系统运维难度,使得系统容易受到外部干扰与内部故障影响。

3普速铁路调度集中区段行车组织优化对策

3.1优化列车密度和间隔时间

科学优化列车密度,可匹配铁路线路容量,提高运输效率,合理列车间隔时间设置可避免列车之间冲突,能降低能耗、减少设备损耗,提升普速铁路调度整体性能。在进行列车密度与间隔时间优化时,应根据线路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设置,对山区、临近城市等高风险区域,适度降低列车密度缩短间隔时间,保障安全运行,平缓地带与容量充裕线路,可适度提高列车密度,实现最大运输能力。利用先进列车控制系统、实时数据分析、预测技术,可准确判断列车运行情况,为优化列车密度提供科学依据,引入智能调度算法,可动态调整列车间隔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从而适应复杂多变运输环境,不同区段之间应实现及时、准确信息交流,保障整个普速铁路调度集中区段行车组织协同运作,提高运输效率。

3.2引入智能调度辅助工具

智能调度辅助工具应用可提高调度员决策效率,降低人为错误风险,使调度系统具有适应性,引入智能调度辅助工具,可优化列车运行计划,提高运输效率,减少延误,增强整个普速铁路调度系统可持续性。智能调度辅助工具可实时数据监测,及时感知列车运行中异常情况,智能调度系统可运用数据预测分析技术,对列车运行状况进行准确预测,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以动态、实时信息处理方式降低调度员工作负担,提高系统应对复杂运输环境能力,保障列车运行安全性。采用标准化数据格式通信协议,智能调度系统能顺畅与其他调度系统以及区段进行信息共享,集成能力实现普速铁路调度集中区段整体优化,避免信息孤岛存在,提高系统协同决策一致性,智能调度辅助工具引入还可为不同区段提供统一操作界面,使跨区段调度决策协调一致,提高整个铁路运输系统整体效能。

3.3合理配置调度资源

分析每天列车运行情况、高峰期、低谷期调度需求、各个区段运输流量等,基于该数据,制定灵活人员配置方案,使得在高峰时段能够足够调度人员应对复杂运输情况,而在低谷时段能够合理减少人力成本。普速铁路调度集中区段行车组织涉及复杂技术,调度员需要具备高度技术素养以及灵活应变能力,制定全面培训计划,保障调度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最新调度技术、规章制度,并具备紧急处理决策能力,专业化培训可提高调度人员工作效率,降低人为失误风险,提升整个普速铁路调度系统稳定性。

结论:综上所述,对普速铁路调度集中系统分析,发现列车密度、间隔时间、调度员工作负担、调度资源配置存在问题,并直接影响着铁路运输运行效能,采取优化列车密度与间隔时间、引入智能调度辅助工具、合理配置调度资源等对策,能够解决此类问题,提高调度系统智能化水平,使其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参考文献

[1]何宏伟.基于调度集中应用调度指挥风险与对策[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03):1-4+10.

[2]韩杨.行车组织优化在铁路调度集中区段研究[J].价值工程,2017,36(26):26-28.

[3]高磊.铁路调度集中区段行车指挥安全风险管控对策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7,39(05):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