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纸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措施分析

王敏杰

140428198705118857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纸文物保护修复的价值,然后分析了纸文物受损的原因,最后给出了纸文物保护修复的措施,使纸文物重拾光彩,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纸质文物:文物保护与修复:措施

引言

文化遗产作为承载民族精神并延续历史的重要工具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到目前为止,每件被发掘出来的文物都能够填补历史记录中的空白。纸张的诞生使得纸质文献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它们有时能证实某个时期的历史事件,然而由于其容易受损的特点,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去维护和修缮这些物品,以此保证它们的完好无损。

1.纸质文物保护和修复的价值

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延续的关键载体,其价值不可复制。深入研究文化的精神含义对于加速文化历史研究的步伐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基。  

对于纸张类文化遗产的维护和修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们的保存和传递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在发掘这些纸张类的文化遗产时,它们所面临的外部因素如空气质量、光线强度等等都可能突然转变,从而导致纸张类文化遗产迅速腐化,这对纸张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造成了无法估计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运用专门的技术方法来尽量恢复纸张类文化遗产,防止其因为日晒、气候干湿度的变动而遭受破坏,以此确保纸张类文化遗产的当代意义,让纸张类文化遗产再次焕发出吸引力,并延续历史文化的流传。

2纸质文物发生损坏现象的原因

2.1温湿度环境

气候条件如湿度和温度会对纸制品产生显著的影响,可能引发它们的质量问题。这些因素的变化无常,如果湿度过大或者气温偏低,都可能让纸品吸水并因此出现严重氧化的现象,损伤纸品的纤维结构,使得纸色变得越来越淡,甚至有可能吸引大量的细菌生长,增加发霉的风险。而随着温度上升,也会带来空气中湿度的变动,进一步削弱纸张的硬度,这会影响到纸张的柔韧性。假如存放纸制品的环境较为糟糕,那么昆虫和微生物就有机会对其造成极大的损害,甚至可能会因为霉菌的大量繁殖而在纸制品表面形成各种不同的污渍,增加了辨识纸制品的困难程度。

2.2太阳光照

太阳能由人眼可视的可见光和不可见的非可见光构成,这些光源释放出能量波。其中的非可见光包括红色外线和紫外线。然而,紫外线被认为是对纸质文物最易导致褪色的关键原因,它不仅会影响纸张本身,也会干扰其上的文字信息,使得字迹变得模糊难辨。若当时的日照强度较大,那么热辐射、分解和氧化的作用都会成为纸质文物所面临的风险,从而引发纸张硬化、泛黄或褪色等问题。尽管如此,这种因长时间暴露于太阳光下导致的损害并不会立即显现出来,而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观察得到。即便工作人员迅速把纸质文物移至适宜保存藏品的环境中,但仍然会受到太阳光照的影响。

2.3管理思想陈旧

执行纸张遗产维护和恢复的关键准则是保持其原始状态,这是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规则。这意味着通过各种方法来修复纸张遗产,以此延长大约可以使用的时间,并确保它的传递,同时也要使非专家相信它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无法发现任何修复的证据。要成功处理复杂的问题,我们需要遵循古代的方法来对纸张遗产进行维护和恢复,这也正是为什么这项任务主要由导师带领学徒的方式来实施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坚持传统也需要因情况不同而有所调整,如果文物修复小组过于固执于传统的做法而不考虑时代的转变,那么坚守传统就可能变成依赖经验的行为方式。如果从事文物保护和恢复的人员思维观念与当前的需求相悖,这对纸张遗产的维护和传授是不利的。

3.纸质文物保护和修复的策略和措施

3.1激发工作人员的意识

对于那些能够经历岁月洗礼并保持其价值的珍稀文物来说,我们的任务就是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维护。虽然遵循古代的方法来保存和恢复纸张类文物确实可以实现"修旧如旧"的目标,但是我们也需要有创新思维的团队来处理这些问题。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利用当代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强力支持,从而从多维度和立体角度去探索适合时代的有效文物保护途径。因此,负责纸制品保护和修复的人员需要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建立一套既完整又详细的保护和修复规章制度,同时改进修复方法,以此确保纸制品得到基本的保护和修复。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而且能让每一代从事文物保护的人都朝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前进,始终坚持追求卓越的精神状态不断进步。另外,还需要加强对文保人员的意识形态和行动规范的培训。随著时间的流逝,部分文保人员因长期工作经验而获得了"老手"的美誉,然而这也可能使他们产生骄傲、轻率的心态,对待纸制品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漫不经心,容易引发严重的事故。所以,负责收藏纸质文物的相关机构应该对刚开始工作的保护人员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教育活动,并且针对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保护人员持续进行培训,确保所有的保护人员始终抱着敬畏和尊重的心态来完成纸质文物的保护任务。

3.2防止有害物质接触

对于纸张类的历史遗产,我们应该将其置于一种接近无菌的状态下,以防止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污染。这包括隔离它免受大气层内的粉尘粒子及各类化合物的不良影响。只有当纸张确实需暴露在外部空气之中时,工作人员才须定时清除表面的粉尘,并且迅速彻底执行此任务。例如,他们可采用高级别的空气净化系统来持续有效的清扫粉尘,同时更换通风口处的滤网,以免因失去功能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进而使得有害物质仍可能粘附到纸张上。如纸张需长时间存放,则工作人员务必密切关注定期的清洁工作,可用柔软的布料或刷子轻柔擦拭纸张外部的污垢。此外,如果纸张被保存在博物馆或图书馆内,那么在展示它的展柜周围应当设置能够阻挡外界有毒气体或微生物入侵的装置,并对这些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证它们正常运行,杜绝任何对纸张产生危害的有害物质进入室内。

3.3采用纳米修复技术

科技进步推动了纳米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创新。研究证实,纳米技术能够对纸质文化遗产的维护和修缮有所助益。因此,纳米技术开始逐步渗透到纸质文化的保管和恢复工作中,并被大量运用在新颖的纳米材质上。纳米修复方法主要是在纸质文献的纸张内添加纳米物质,以确保其既保持原本颜色又具备防高温及耐久性的特性,同时增强其硬度和柔韧性。

3.4改善收藏文物的环境

在新时期,人们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工业生产,这导致了对自然的破坏不断扩大,如全球气温上升、温室气体释放增多和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等等,这些都进一步加速了自然资源的退化,并必然给纸张文献的保管和修护带来不利后果。根据数据统计,2022年的夏雨量明显高于以往任何时候,这种状况遍布全国各个地方,秋季洪水情况也变得更加严重。由于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异常变动,这对纸张文献的保存和维护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所以,我们需要把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限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之内,以最大程度地延长大型纸张文献的使用年限;对于冬天来说,适宜的室内温度应该维持在150°C左右,而在炎热的季节里,理想的室内温度应该是250°C左右,同时要确保全年四时环境中的湿度都在50%-65%之间,并且一天内的湿度波动不能超过5%,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纸张纤维因受潮变软或发霉腐烂。密不透风的存储环境不仅不会达到保护纸质文物的良好效果,甚至会加快细菌的依附速度与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有害气体长期停留在环境中,最后通过化学反应对纸质文物造成损害,因此,收藏纸质文物的环境必须经常通风,还要严格控制通风时间及通风频率。

4结语

总结来看,历史文化和社会的演进历程被以书面形式记录在了纸质文物中。所以,对于这些文物的维护和修缮至关重要,工作人员需要挑选出适应纸张特性和文物色调的材质,并运用适当的技术谨慎细致地处理它们,以便能够有效地保存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孙蓓,朱利明,刘卿豪等.BIM技术在木结构文保建筑修复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3,13(12):177-180.

[2]刘剑辉.“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策展札记[J].美术观察,2022,(11):32-33.

[3]徐森.全链条格局下博物馆文保科研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以南京博物院为例[J].东南文化,2022,(03):13-17.

[4]陈逸斐.从“手工技艺”到“文保技术”——二十世纪中国书画修复行业转型的背景与契机[J].荣宝斋,2021,(01):23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