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武术“穴位”和中医“经络”的功效

/ 2

浅析武术“穴位”和中医“经络”的功效

焦胜立,朱智超

全州大学,全罗北道全州市 韩国55069

武术和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穴位和中医经络各自的理论体系。本文通过对武术中的穴位与中医中的经络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两者的联系和区别,旨在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本文从理论概念、功能和作用等方面对武术中的穴位和中医中的经络进行介绍和概述,对两者的联系和区别进行对比分析,更加全面的了解穴位和经络。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通过穴位和经络结合现代医学促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更好的服务社会。

关键词:武术,穴位,中医,经络,对比分析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武术和中医都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它们不仅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具有极高的实用性。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的代表,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技击方式在国内外拥有广泛的影响中医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医学体系,凭借其对人体健康的深刻认识和治疗方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武术和中医中,都有着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即穴位经络,这两个概念在理论与实践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穴位是武术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代表了人体上的一些敏感点,通过触碰这些穴位可以产生一些作用。在武术中,穴位有着一些总结性的作用,可以通过按压某些穴位来促进自身的恢复,提高身体素质对抗中击打对方的薄弱穴位,增强自己的攻击力度。经络中医的核心概念,它主要指的是人体内部的一些经络通道,可以将人体内部的气和能量传送到全身各个部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穴位经络作为武术和中医的重要概念,它们的联系和区别一直是学者们所感兴趣的话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武术穴位与中医经络的对比分析,探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以期从中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此外,本文还将研究两者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和启示,为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医学的互通提供参考。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武术穴位和中医经络进行概述和对比分析。首先,本文将介绍武术穴位和中医经络的理论概念和属性特征等。然后,将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最后,本文进一步阐述两者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和启示。

2.武术穴位和中医经络概述

2.1 武术“穴位”概述

穴位是武术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武术中,穴位主要有三种作用,即康健、防御和攻击。康健穴位是指那些可以调治身体各种病痛的穴位,包括经穴、络穴、俞穴和奇穴等;防御穴位是指可以使身体抗击打能力变强,抵御敌人攻击的能力的穴位,包括合穴、警穴、补穴等;攻击穴位是指可以加大攻击力度,增强攻击效果,包括点穴、拍打、击打等以期达到预想的效果

武术穴位的分类较为复杂,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五行、八卦、十二经络等。其中五行分类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以五行相生为基础,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类。按照这种分类方法,金穴为手三里,木穴为太冲,水穴为曲池,火穴为中极,土穴为神门。而八卦分类是以易经八卦为基础,将穴位分为南离、西乾、北坎、东巽、南艮、西坤、北震、东离八个方向。十二经络分类则是以人体十二个经络为基础进行分类

2.2 中医经络概述

中医经络是一个更为形象的概念,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主要是由气、血沿经脉流通,贯通全身,连接经络和藏脏,形成人体生命和正常机能的基础。

的原意是纵丝,有路径的意思,通俗说就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路径,存在于身体内部,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原意是网络,通俗说就是主路分支的辅路,存在于机体的表面,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这是将脉按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为经脉络脉孙脉。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奇经八脉、十二皮部十二经筋等。其中属于经脉方面的,以十二经脉为主,属于络脉方面的,以十五络脉为主。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武术穴位与中医经络关系分析

3.1 武术穴位与中医经络的联系

武术中的穴位与中医中的经络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它们在实践中有着很大的关联武术穴位的十二经络分类是以人体十二个经络为基础中医经络的纵横也是以武术的穴位为主要枢纽。在实践中,武术运动者会通过按压身体的些穴位来缓解疲劳和焕发机体能量,例如,武术运动者在冬季会通过按压足三里穴位来调节自己身体机能,这个穴位正是人体胃经的穴位,它是中医中

调理脾胃疾病的重要穴位。

3.2 武术穴位与中医经络的区别

虽然武术穴位和中医经络有着许多相关联的地方,但它们也有着显著的各自属性。武术穴位是一种与肌肉和筋膜相连的敏感点,按压穴位可以调节气血流注,增强防御性和攻击性的效果,常常有一些比较隐蔽的穴位,例如步廊穴、膻中穴、神道穴等,这些穴位在实战对抗中可以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武术运动者者会有目的性的练习。而中医经络是一种更为形象的概念,主要作用是保健预防和治疗疾病人体内部的一些脉络,贯通全身上下沟通内外,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人们对经络的使用是根据人体症状的需求而进行运用。

4.武术穴位与中医经络在现代医学中的体现

首先,对穴位的研究可以帮助探究人体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调控和作用。穴位和经络的探究也为现代医学注入了一些灵感,如自主神经系统和条件反射的研究。外,刺激穴位可以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有利于提身体素质、加强体肌肉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其次,武术穴位和中医经络究为现代医学的康复治疗开辟了新思路。刺激和按摩穴位可以缓解不同部位的肌肉僵硬和疼痛,对于疼痛和炎症有很好的疗效。例如,按摩手肘周围穴位可以有效缓解肱骨短头肌痛和网球肘。

第三,穴位和经络的运用,促进现代医学研究出多种非药物治疗方案,例如按摩,针灸,理疗等。这些治疗方案可以大幅度减少对药物的依赖,而降低服用药品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通过现代医学的科技手段和实验,进一步探究穴位和经络的生理学特征和作用机制,探究其在不同病症和疾病中的治疗作用,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此外,还应该深入研究武术穴位和中医经络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理解这两个传统文化中的概念,为人类的健康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启示。

参考文献

朱隆栋. 人体经络与要害部位[J]. 搏击,2005(6):43-43.

刘恩铭. 系统点穴术筑基功真诠()[J]. 精武,2003(4):14-19.

柳百智. 中医经络系统浅探[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9):38-39.

黄宇琨,黄宇琛,邱氟,. 中华武学与中医经络体系[J]. 搏击(武术科学),2011,8(12):24-25.

邢玉瑞.《素问·三部九候论》模式推理方法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3):240-241.
李鼎主编.经络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吴昆.黄帝内经素问吴注[M].学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