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财政体制机制改革保障教育强国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以教育财政体制机制改革保障教育强国建设

刘春蕾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青岛 266100

摘要: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培养人才、提升国民素质的关键环节。教育财政体制机制改革是指通过调整和优化财政资源的配置方式和管理机制,为教育事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财政支持,以推动教育发展。教育财政体制机制改革对于保障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教育财政体制机制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改革方向和保障教育强国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教育财政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改革教育财政体制机制,我们有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

关键词:教育财政体制机制改革保障教育强国

引言

教育财政体制机制改革是保障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教育财政体制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对教育财政体制机制进行改革,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加强教育投入和管理,成为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的必要手段。本文将围绕教育财政体制机制改革的必要性、具体措施和效果等方面展开探讨。

1教育财政体制机制改革的必要性

1.1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日益增长需求,传统的教育财政体制已经难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改革教育财政体制机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提供更加优质、多元的教育资源。当前,中国仍然存在着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校舍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改革教育财政体制机制,可以调整资源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公平、高质量的教育。同时,通过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确保教育投入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传统的教育财政体制不能有效支持教育创新,限制了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改革教育财政体制机制,可以引导教育机构从创新的角度思考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推动教育的转型升级,提升国家整体的教育水平。

1.2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目标

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和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是实现教育强国的关键。通过改革教育财政体制机制,可以更好地保障教育发展的全面、均衡和可持续性。当前我国仍然存在着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特别是教育资源和教师素质方面的差距。通过改革教育财政体制机制,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增加对薄弱地区的支持,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实现全民受教育的目标。另外,教育科研与创新是提升教育发展质量和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传统的财政体制难以为教育创新提供持续性、稳定性的支持。改革教育财政体制机制,可以加大对科研与创新的投入,改善科研人员的待遇和条件,引导教育机构加强科研力量建设,推动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

2教育财政体制机制当前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经费不足和分配不均

  虽然我国教育财政投入已经逐年增加,但总体经费仍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相对较低,无法满足高质量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一些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更加紧缺,限制了教育公平的实现。另外,教育财政投入的分配问题也需要关注。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市教育资源相对充裕,而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财政投入偏向大城市和优势学校,导致地区间和学校间的教育发展差距加大。这种分配不均给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带来挑战,加剧了社会教育不均衡现象。

2.2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低下和管理不规范

   在教育经费使用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教育资源被浪费,存在着投资重叠和不合理的情况。一些地区和学校流于形式主义,过度注重表面工程,导致教育投入的效益降低。此外,由于教育财政体制尚未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也难以保证教育经费的有效使用。由于教育财政管理机制相对滞后,教育经费的管理也面临一些挑战。财政分级管理中存在信息不对称、责任不清晰等问题,导致教育经费的管理不规范。一些地方政府在教育经费管理中存在追求政绩、权力干预等现象,影响了教育经费的有效使用。此外,教育经费的监督和审计不够严格,容易出现资金浪费和贪污腐败等问题。

3教育财政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3.1增加教育财政投入的途径与方式

    政府应当增加对教育的财政支持,提高政府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同时,优化教育经费的分配机制,增加对农村、贫困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投入,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除了依赖政府教育经费,还可以通过多元化资金来源来增加教育投入。例如,鼓励社会力量、企业和个人参与教育捐赠,促进教育事业与社会资源的有效结合。此外。还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提供有利于教育贷款和融资的政策环境,支持教育事业的融资需求,促进教育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的深度融合。

3.2 改变教育财政管理的模式

推动财政分权改革,明确中央和地方在教育财政管理中的权责分工,加强预算管理和支出约束,确保教育经费的有效使用。中央政府应明确教育经费的分配原则和标准,并确保地方政府有足够的财力来承担教育经费支出。地方政府则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各级政府要建立规范的预算编制和执行程序,严格控制教育资金的支出。同时,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监督和审计,防范和打击财务违规行为,确保教育经费使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另外,建立绩效评估机制,通过对教育经费使用效果的评估,激励学校和地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教育质量。通过对教育机构和学校的绩效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其进行改进和提升,以达到教育经费的最佳利用效果。

3.3推动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的创新

为了适应教育发展和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可以鼓励学校和教育机构获得更大的管理自主权和财务自主权,提高教育机构的办学灵活性和创新能力。通过授权学校和教育机构自主决策和管理教育财务,可以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提高运作效率。还可以优化教育行政机构设置和职能,建立高效的行政协同机制。通过简化行政程序、减少冗余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教育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促进教育行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此外,推动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注重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通过提供专业培训和终身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教育财政管理水平和专业素养,确保他们能够适应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

结束语

教育财政体制机制改革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改变财政管理模式,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提升,促进教育科研与创新的发展。这将为我国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持续深化教育财政体制机制改革,以确保我国教育事业实现更加全面、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杰远.教育强国背景下的基础教育变革:可为、应为与何为[J].学前教育研究,2024,(01):1-11.

[2]任昌山.以教育数字化支撑教育强国建设[J].在线学习,2023,(12):85-86.

[3]张铭凯,靳玉乐.教育强国建设的价值遵循、基本路径与动力机制[J/OL].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2):57-64[2024-01-15]

[4]胡耀宗,蒋帆.以教育财政体制机制改革保障教育强国建设[J].教育学术月刊,2023,(12):3-12.

[5]戚昌厚,范小海.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均衡化助推建设教育强国[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3,(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