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围术期细节化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围术期细节化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徐颖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手术室  四川成都  611130

【摘要】 目的讨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围术期细节化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2023.1-2023.12我院接收的6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使用细节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眼压、视功能以及患者滤过泡形成情况。 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眼压、视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滤过泡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细节化护理干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围术期效果显著,可以明显降低眼压水平,促进视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虹膜周边切除术;细节化护理

造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病理性眼压增高,此外其他一些因素如眼球局部解剖学变异、年龄和性别、遗传因素等也可能造成青光眼,表现为眼胀、眼痛、畏光、流泪、头痛和视力锐减等,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1]。减少眼组织损害青光眼引起的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严重者甚至可以致盲,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是当前临床主要的治疗青光眼的手段,小梁切除术长期降眼压效果取决于滤过道纤维化的程度和发生时间,术后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能促进视功能恢复。本文分析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围术期细节化护理干预效果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1-2023.12我院接收的60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后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有女性患者15例,男性患者15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55.21±4.89)岁;研究组有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14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5.31±4.6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严格按照医嘱定期复查,清淡饮食,避免油腻饮食;保持良好睡眠;调整稳定的情绪状态,避免剧烈运动,适当的进行活动,避免部分危险动作,术后不要去揉眼睛、按压眼球,不要让眼睛受伤,不要剧烈咳嗽、打喷嚏、猛然低头、提重东西。

研究组主要包括:(1)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情绪的安抚,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情绪变化情况,若发现情绪消极的患者,需要及时的给予患者护理干预。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2)饮食干预:开展饮食干预护理工作时,医护人员不仅要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将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纳入到患者的饮食方案中;还要根据患者个人的口味喜好,在方案内部增加富含营养的高蛋白和低盐类食物,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配合度。(3)病情观察:术后注意观察患者术眼包扎情况,告知患者不能挤压眼球、揉搓眼球,术后24 h后要及时换药,并遵医嘱滴抗菌类眼药水与皮质醇类药水,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眼压、视功能,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视力为等差级数(0.1~1.0),以小数记录[2]

(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滤过泡形成情况,Ⅰ型(弥散型)、Ⅱ型(微小囊泡型)、Ⅲ型(包裹性)、Ⅳ型(滤过泡缺如型)[3]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3.0统计软件,±s可以用计量资料进行表示,联合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将其表示出来并使用χ2检验,统计学有意义则需要P<0.05,表示为有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眼压、视功能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眼压、视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眼压、视功能对比±Sn=30

组别

眼压(mmHg)

视功能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20.63±3.96

11.23±2.12

0.16±0.07

0.42±0.11

对照组

20.25±3.56

16.25±2.26

0.17±0.06

0.32±0.09

t

0.391

8.272

0.594

3.854

P

0.697

<0.001

0.555

<0.001

2.2两组患者护理后滤过泡形成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滤过泡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滤过泡形成情况对比±Sn=30

组别

Ⅰ型

Ⅱ型

Ⅲ型

Ⅳ型

形成率(%)

研究组

15

5

5

3

28(93.33)

对照组

9

5

6

2

22(73.33)

χ2

-

-

-

-

4.320

P

-

-

-

-

0.038

3 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的疾病,患者可通过小梁切除术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进行治疗,减低眼压,小梁切除术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后早期因为炎症反应患者眼压可升高,一般1周左右患者眼压可恢复,术后3月左右患者病情可稳定,但具体恢复时间与患者病情有关

[5]

有研究表明细节化护理干预根据患者需求采取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护理措施,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的新型护理模式,可以促进患者术后血液的循环,有助于眼睛分泌物的排出[4]。本文分析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围术期细节化护理干预效果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功能优于对照组,这是由于细节化护理干预能够促使房水经巩膜流至结膜下并可加快水流,有效冲去通道中的堵塞渗出物、凝血块,促使其扩散、吸收;巩膜瓣缝线出现缓慢松解,延缓巩膜切口愈合,可抑制纤维增生及瘢痕形成,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增强眼压控制效果改善视功能[5]。还有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滤过泡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患者术后进行细节化护理干预,促进了功能性过滤泡的形成,提高了对眼压的控制效果。

综上所述,细节化护理干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围术期效果显著,可以明显降低眼压水平,促进视功能恢复,临床上应该积极运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丽荣.系统护理干预在行微创小梁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探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7(2):404-406. 

[2]郑慧颖,李乃洋,梁立群.眼球按摩护理在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2):99-100.

[3]李瑞娟,刘素平.风险护理在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中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4):491-495.

[4]石冰洁,李宛,许康康,等.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刊,2022,57(5):531-534.

[5]马丽荣.系统护理干预在行微创小梁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探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7(2):40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