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市果粮间作复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 2

和田市果粮间作复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茹则古丽·图尔迪

新疆和田市农业农村局,848000

玉米是高产作物,也是粮食作物中增产潜力最大的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玉米既是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食量,又是工业生产的重要饲料。目前全世界的玉米籽粒70%-80%作为饲料,10%-15%为人们食用,10%-15%作为工业原料。籽粒中营养成分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比大米高25%,脂肪含量多5倍以上,维生素A含量高,维生素B1、B2含量也比较大米多。与玉米的综合利用率可达99%以上,玉米品种类型多,杂种优势强,增产潜力大,产量高,品质较好,适应性广,在耕作改制,提高复种指数、实行两早配套(早熟小麦复播早熟玉米)中,玉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 玉米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1.1生育期:玉米从播种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成为生育期,在栽培的玉米品种中,生育期一般在90-180天之间。

(1)早熟类型:春播生育期90-120天,夏播(或复播)75-90天。

(2)中熟类型:春播生育期120-150天,夏播(或复播)85-95天,栽培管理水平高,也可实现高产。

(3)晚熟类型:春播生育期150-180天,夏播(或复播)100天以上,生育不足的冷凉乡镇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亦可高产。

1.2和田市玉米种植基本情况:

和田市玉米播种面积玉米13.39万亩左右、亩产量490公斤。主栽套播玉米品种新玉41号新玉60号、复播玉米品种新玉9号真金202号等`

2 果粮间作复播玉米栽培技术

2.1播前准备

2.1.1地块选择

选择土地平整,肥力均匀,集中连片地块。土壤盐碱含量低,通透性,保水保肥性好,有效养分含量高。滴灌施配套达标。前差为小麦,小茴香等作物,于6月上旬收获完毕。

2.1.2品种选择

选用适应我市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好、抗病能力强的复播玉米品种(生育期90天-100天左右),可选奥玉一号、新玉84号、新玉9号、真金202号等等,及时播种可全熟收获。种子最好采用种衣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

3 一水两用、抢抓播期

适时早播可充分利用夏季丰富的光热资源,有效延长复播玉米生长时间,避免秋季快速降温造成复播玉米生育期延迟,是提高复播玉米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和田市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小麦玉米一水两用,抢时播种技术经验,即小麦收割前5~7天,麦田进水,为复播玉米播种提前蓄墒,麦收完成后,即可整地播种。

3.1施足基肥

耕翻前每亩基施优质农家肥2吨、尿素5~10kg、磷酸二铵15~20kg、钾5~10kg。

3.2耕翻及整地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采用大马力作业机械,前耕后耙,耕深25~30cm、耙深12~15 cm,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做到上松下实、无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垄等。

3.3 杂草封闭

播前,选用33% 的二甲戊灵乳油,按每亩200~250ml用药量或选用50% 的乙草胺乳油,按每亩125~150ml用药量,兑水40kg,均匀喷雾、浅耙封闭土壤,预防稗草、狗尾草、早熟禾等禾本科杂草和灰绿藜等小粒种子阔叶杂草。

3.4 种子处理

播种前选晴天,晒种1~2天,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幼苗期地下害虫危害偏重地块,可采用75%辛硫磷原药,按1:1000药种比例进行拌种,加以预防。

4 适时播种和播种量及播种质量

复播玉米适宜播期为6月10日--7月5日,最迟不晚于7月10日,成熟期不超过10月5日。

播种质量及播种量:

播种质量:播前对播种机进行认真调试,使其达到最佳状态,播种时要求播行整齐,下种均匀,播深一致,播后镇压。空穴率低于3%,保证苗齐苗全。平均行株距设置:行距50厘米,株距1820厘米。亩理论播种密度6000~6500穴,保苗收获株数5100~5500株。

播种量:每亩播种量2.5~3kg,每穴2~3粒。播种深度3~4cm,达到播行正直、下籽均匀、不重不漏、深浅一致、覆土严实的要求,保证一播全苗。

5 苗期管理

5.1 查苗补种

播种后6~8天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如有板结、缺苗断垄现象,及时破除土壤板结并进行补种,使保苗率达90%以上。

5.2定苗

在玉米苗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进行定苗。定苗时,要求留大去小、留壮去弱、留健去病、留正去偏,每穴一株,不留双株,保证田间整齐度。

5.3中耕除草

幼苗期,应围绕增温保墒、改善土壤通透性、铲除和抑制杂草、蹲苗促壮,进行2次中耕。定苗后,及时进行第一次中耕,耕深6~8cm;第二次中耕在首次中耕后15天进行,耕深10~12cm;当幼苗进入四叶期后,要提早分次拔除根基部的蘖叉和周围杂草,以减少肥料、养分的无效消耗。

6 水肥管理

出苗期水肥使用量灌水量每亩25-35方,氮(N)每亩使用量4公斤,磷(P)使用量2.5公斤,钾(K)每亩使用量1.5公斤。

6-8展叶期灌水量每亩30-40方,氮(N)每亩使用量2-3公斤,磷(P)使用量2公斤,钾(K)每亩使用量1.5公斤。

12-13-8展叶期灌水量每亩40-45方,氮(N)每亩使用量3-4公斤,磷(P)使用量1.5公斤,钾(K)每亩使用量1公斤。

吐丝期灌水量每亩40-45方,氮(N)每亩使用量2-3公斤,磷(P)使用量1公斤,钾(K)每亩使用量1公斤。

吐丝后10天灌水量每亩40-45方,氮(N)每亩使用量2-3公斤,磷(P)使用量1公斤,钾(K)每亩使用量1公斤。

吐丝后20天灌水量每亩35-40方,氮(N)每亩使用量2-3公斤。

吐丝后30天灌水量每亩30-35方,氮(N)每亩使用量1公斤。

吐丝后40天灌水量每亩30-35方,氮(N)每亩使用量1公斤。

全生育期灌溉7-8次,总灌溉量270-320方,施肥量6-7次,共追施氮肥17-22公斤,共磷肥量8公斤,共钾肥量6公斤。

7 病虫害防治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重点防治地老虎、玉米螟、棉铃虫、玉米蚜虫、玉米叶螨。通过种子包衣可有效预防地下害虫。

地老虎:在产卵盛期至幼虫1-2龄进行,可用20%氰戊菊酯(速灭丁)乳油,或2.5%三氟氯氰菊酯1000-2000配液喷雾。

玉米螟:玉米小喇叭口期喷施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悬乳济10毫升/亩,或阿维.氯苯酰悬乳济40毫升/亩防治幼虫。使用植保无人机施药施务必添加飞放专用助剂30毫升/亩,建议同时添加激健增效济15毫升/亩。

棉铃虫:5月底是第一代棉铃虫最挂化防施药期,7月上中旬是二代棉铃虫最挂化防施药期。对棉铃虫发生严重地块可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10毫升/亩,或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35克/亩进行防治。

玉米叶螨(红蜘蛛):叶螨发生严重时考虑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10%哒螨灵乳油1000倍液,或240克/升螺螨酷悬乳济4000倍液,或5%唑螨酯悬乳济4000倍液。

8结束语

在收获机选择上应选择收割台间距与种植模式相适配的收获机械,以保证收获质量。当玉米苞叶变黄,籽粒变硬,籽粒种胚背面基部出现黑层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和光泽时为生理成熟后克进行机械或人工收获,提倡机械收获,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印象. 小麦套种玉米复播大豆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分析 [J]. 种子科技, 2023, 41 (15): 50-52.

[2]刘广明. 麦后复播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J]. 农村科技, 2015, (03): 21-22.

[3]焦彦生,马蓉丽,吴海涛等. 麦茬复播干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J]. 辣椒杂志, 2011, 9 (04): 17-19.

[4]若先古力司拉木,米力坎·麦买提,阿布拉江托提. 复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J]. 农村科技, 2010, (07): 19.

[5]张秀华,徐艳丽. 复播优质高产饲用玉米配套栽培技术 [J]. 农村科技, 2004, (06): 2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