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的秘密:一场人体与病毒的斗争

/ 2

甲流的秘密:一场人体与病毒的斗争

郭青青

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 上海 浦东  200120

孩子高热不退、咽痛咳嗽、肌肉酸痛、浑身乏力、甚至呕吐腹泻,近期流感高峰来临,儿科门诊暴增,很多孩子和家长都被谈虎色变的“甲流”折磨得痛苦不堪,那什么是“甲流”,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呢?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甲流的秘密吧!

IMG_256

人体与甲流的斗争

甲流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流鼻涕等。人体与病毒的斗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免疫系统的反应、病毒的变异和传播等多个方面。在面对甲流病毒时,人体免疫系统会启动一系列反应来抵御病毒的入侵。首先,免疫系统会识别病毒,并产生抗体来对抗病毒。这些抗体会在血液和其他体液中循环,并最终在病毒被清除后消失。然而,病毒并不会轻易被免疫系统打败。它们可能会发生变异,以适应人体环境并继续传播。这些变异可能会使病毒更具传染性和/或更具抵抗力,从而增加了病毒在人体内持续存在和传播的风险。此外,病毒的传播途径也是重要因素。甲流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当人们接触到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污染的物体时,可能会感染病毒。人体与病毒的斗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了解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甲流等呼吸道传染病,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什么是甲流?

“甲流”是甲型流感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按其核心蛋白可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在人群中呈季节性流行的流感病毒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流行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儿童免疫力低下,是感染甲流的高危人群,全球每年儿童流感患病率约为20-30%,在流感高发季节甚至高到50%左右,而我国每年报告的流感爆发疫情,90%以上都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

甲流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传染源: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其次是隐性感染者。患者感染后5天内可从鼻涕、唾液、痰液等分泌物中排出病毒,一周之内都有传染性,前2-3天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在说话、咳嗽、打喷嚏时,病毒很容易随着空气的流通散播开来。其次是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密切接触患者也是传播的途径之一。甲流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传播速度极快,几乎每年都会暴发流行。

IMG_256

甲流并不是普通感冒

甲流和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但它们有一些区别。

甲流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可以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呼吸衰竭等。

感冒是一种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的疾病,俗称“伤风”,虽然也会导致呼吸道症状,但相对于甲流而言,其传染性和致病性较低。

在临床症状方面,甲流和感冒也有所不同。

甲流起病急,症状较重,包括高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以及咳嗽、喉咙疼痛、鼻塞等呼吸道症状。感冒的症状相对较轻,包括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也可能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

怎样判断得了甲流?

孩子通常表现为突然的高热,体温可达39-40℃,持续2-3天,可有畏寒、寒战,甚至可能出现高热惊厥(发热过程中突然出现抽搐),多伴有头痛、咽痛,全身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咳嗽、鼻塞、声嘶,也有部分孩子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结合近期为流感的流行期,若孩子出现以上症状,大概率就是感染了“甲流”,可携带孩子来医院完善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确诊。

甲流应该如何预防?

甲流是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传染性,一般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一个途径可进行有效预防。

(1)控制传染源:对患者和疑似患者应当进行呼吸道隔离,如在家观察期间保证单人单间,如果是确诊的住院患者可多人同室。患者还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确保室内通风,不去人多或者是不通风的地方,减少外出活动频率。

(2)切断传播途径:家庭成员,特别是高危人群要尽量避免和甲型流感患者亲密接触,且在接触过程中要提高防范意识,加强个人防护。如在直接与患者接触或者是处理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呼吸道分泌物以后,需要采用消毒剂和清洁剂消毒双手。

(3)保护易感人群:主要是接种甲型流感灭活疫苗,是预防甲流的最好方法,由于免疫范围存在部分重合,接种者一般选择三价或者四价流感疫苗接种即可。一般要求3岁以上的人群需要就近到医疗卫生机构接种疫苗,但也有部分人群不符合接种要求,如果咨询医生明确不能接种疫苗后,应着重从前两个途径入手进行预防。

IMG_256

当出现甲流有哪些注意事项?

1、充分休息,加强营养:孩子如果出现流感症状,应充分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防止病情反复,患儿年龄越小越需要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清淡、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

2、避免送患儿入校:孩子出现疑似流感症状,避免送患儿入校,患儿确诊甲流后应隔离1至2周后才能上学;个别患儿病程较长,7天后还有症状,须隔离至症状消失后24小时以上,以免传染给其他孩子。平时要教会孩子在咳嗽、打喷嚏的时候,一定要用手帕或者是纸巾捂住口鼻,这样才能防止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沾到。

3、不要自行喂药:孩子出现疑似流感症状,在医生确诊流感之前,家长不要自行喂消炎药或者抗生素。流感是病毒性疾病,抗生素不起作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4、尽快带孩子就医:孩子疑似流感要尽快去医院确诊治疗,2岁以下的孩子患流感,更容易发生并发症,如果家长怀疑孩子有流感,应尽早去医院确诊和治疗。

有哪些治疗方法?

对于轻度症状的病人,建议在家里进行隔离,要注意通风、戴好口罩、多休息、多喝水,同时要注意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对病人的情况要进行严密的监测,特别是对老人和小孩。

出现高热症状时可以选择物理降温,也可以服用布洛芬等退热药。如果出现严重的咳嗽、咳痰症状,需要服用止咳化痰的药物。在流感病毒感染的高风险人群中,最常见的是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抗病毒药物,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抗病毒治疗,这样可以缓解病情,降低并发症,缩短病程。警告: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不要自己服用。

IMG_256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面对来势汹汹的“甲流”,家长最应该做的就是保持冷静,做好孩子的“后盾”。在这个敏感的阶段,家长在每一个细节上做到极致,那么,孩子将受益良多,最后愿所有孩子安稳度过这波流感高发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