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4
/ 2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

王志国

410782197708271916 邮编:453000

摘要: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促使人们不得不重视信息安全问题。目前,经常发生病毒事件已让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也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当务之急就需做好计算机网络信息防护工作。对此,本文着重针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展开了分析,并探讨了具体防护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病毒

引言

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让网络进入到了千家万户中,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量增加的用户数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了计算机信息安全,究其原因在于计算机网络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极易陷入风险。鉴于此,就很有必要针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展开深入研究,以使人们的信息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现状

如今,日益普及的计算机,让互联网在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应用,由此可见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与网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由此所产生的网络安全问题更值得引起重视。所以,就需对影响网络安全的原因展开分析,并采取可对网络安全予以有效保障的策略措施。受开放性网络环境的影响,计算机系统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而为提升网络安全,不断出现了各种网络安全工具,包括杀毒软件、防火墙等,也相继开发出了诸多安全机制与策略。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学科,网络信息安全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其中就有我们非常熟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够让网络系统中的数据与软硬件得到有效保护,防止其被更改或遭到恶意破坏,让系统运行保持稳定。近年来,网络技术受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的影响也处于不断革新之中,可以说,网络已充分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互联网在将庞大信息量带给人们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当前,在网络的影响下,经常发生盗用、泄露网络信息的情况,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于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专门利用网络的安全漏洞来做违法乱纪的事情。所以现阶段,对计算机科研领域来说,首先需要思考怎样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完全予以维护,让人们能够放心使用网络。

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首先,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是一项复杂性和系统性要求较高的工作。网络信息通过计算机云端实现庞大数据集群的统一管理。信息化时代网络数据信息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为保障信息数据的精准有效,满足各方面信息使用的要求,必须开展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其次,网络信息内容类别复杂,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众多,信息筛选工作难度大,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工作能够为信息数据处理提供基础。最后,信息所携带的多种不同类型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使信息的安全保障面临着更加多元化的威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工作能够有效保障良好的信息网络环境,保障各类财产安全。由此可见,此项工作的落实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意义。

3计算机网络信息面临的安全威胁

3.1黑客攻击

就目前信息安全状况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黑客入侵。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安全越来越重要。黑客入侵会严重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泄漏资料和个人信息。很多黑客攻击是有目的的,其中以利益为主,如通过盗取商业机密、获取企业的关键信息等来获得非法利益。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存在缺陷,许多黑客利用网络技术缺陷入侵计算机,通过获取、窃听等方式获取关键数据,然后谋取非法利益。除此之外,也不乏为展示自己的攻击技能而发起攻击,严重影响了网络安全。

3.2病毒入侵

影响计算机稳定运行的原因较多,其中主要原因是病毒侵扰。互联网用户在借助计算机网络进行线上交流和电子邮件传递的过程中,难免会遭到病毒入侵,而病毒具有传播速度快、较强的破坏性和隐蔽性等特点,使得很多用户无法及时发现病毒,从而导致计算机遭受损害。病毒破坏力也较强,不仅可以利用硬盘传递病毒,还可以在传递过程中增加大量废弃文件,使被侵入的系统继续处于缓慢运行状态,从而破坏有效文件系统。病毒在以硬盘、光碟、软盘等为载体的介质中散播,或者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跟随数据的传输而传播,不仅严重破坏了互联网秩序,造成数据泄露,还占用了计算机系统中的大量储存空间与网络资源,干扰了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甚至会破坏数据、造成数据丢失。

3.3个人安全意识不强

除了上述提及的威胁外,个人安全意识薄弱也是计算机网络信息面临的安全威胁,诸多计算机用户对网络威胁并未引起重视,认为自己的信息毫无价值,没有进行安全防护的需要,在登录互联网和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也没有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始终处于关闭状态、并未经常更换密码,同时也没有及时清理计算机中其他用户输入的信息,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皆是因为长时间养成的不良习惯,进而促进了计算机的风险发生率显著提高。

4安全防护策略

4.1提高用户安全意识

在大数据时代,每个用户都有责任、义务保证网络信息安全。须知,用户频繁接触数据与信息,而他们也极易泄露信息,因此要想切实改变泄露用户信息的现状,就需要促进每一位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增强,给予其帮助,学会科学、安全上网,及时分辨真假信息,对于信息窃取行为,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第一时间报警。比如,在日常学习与工作中,电子邮件频繁被使用,一些不法分子抓住此机会,选择在电子邮件中植入大量的含有病毒的网站,若用户发现不及时又或是点进了网站,木马和病毒便入侵了计算机系统,由此所导致的后果将是无法估量的。对于用户安全事件,首先应加强安全教育,强化用户安全意识,政府及单位积极发挥自身职能,广泛宣讲网络安全相关知识与网络诈骗常见手段,以促进用户安全意识的提高。其次,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用户可对杀毒软件予以合理利用,将病毒及来路不明的程序予以阻隔;最后,有些时候,信息泄露是因为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之间的信息联系而引发的诸多安全问题,因此应高度关注亲密账号安全问题,以免牵连自身。

4.2加强对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要加强对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大量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的防护,从而有效防止网络信息数据破坏、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数据信息片段而获得大量机密资料的情况发生。这也是解决当前互联网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数据段的文件加密,能够有效避免数据段被盗取或被破坏,而数据加密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大量数据的传输,重点在传送和接收数据的两端实现加密和保护。该技术主要是通过线路加密和端对端加密来实现防护。端对端加密技术则是指通过加密软件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文件传输方通过加密软件对传输目标进行加密,从而将文件由明文转化为秘密文件并进行传输,而接收方则使用密钥进行破译,将文档由密文转化为明文。

4.3加强对网络监测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入侵检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主要监控网络使用中是否存在被用或被侵入的情况,常见的技术包括签名分析技术和统计分析技术。其中,签名分析技术主要检测已经掌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弱点;统计分析技术则是基于统计学理论,判断计算机系统运行动作是否处于安全范围,以此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因此,要加强对网络监测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确保网络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必须要从计算机用户入手,不仅需要加强用户管理和全面提升安全防护意识,还需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提升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等级,并推动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龙振华.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6):161-162.

[2]马遥.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研究.[J]科技风,202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