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汉翻译实践中的跨文化交际障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9
/ 2

蒙汉翻译实践中的跨文化交际障碍研究

阿木日楞贵

中国人民解放军32107部队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蒙古族传统文化背景下蒙汉翻译实践中的跨文化交际障碍。首先,论文概述了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分析了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其次,通过比较蒙古文与汉语在语言结构、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这些差异可能导致的翻译障碍和误解。最后,提出了解决跨文化交际障碍的策略和方法,包括注重文化背景的了解和运用、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和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等。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促进蒙汉翻译实践中跨文化交际的有效实施,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障碍;蒙汉翻译实践;文化差异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变得日益频繁和密切。在这种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成为一种重要的能力和需求,而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工具,在文化传播和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蒙汉翻译实践中常常会出现各种跨文化交际障碍,影响翻译质量和效果。因此,深入研究蒙汉翻译实践中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探讨解决的策略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跨文化交际理论概述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之间相互交流、理解和融合的过程。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尤其在翻译实践中显得尤为重要。

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包括文化、语言和交际三个要素。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群体内共享的价值观念、信仰习俗等,语言是文化传递和交流的工具,而交际则是通过语言和其他符号进行信息传递和互动的过程。跨文化交际即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之间通过语言和符号进行的交际活动。

在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基础方面,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和霍尔的高/低上下文理论是两个重要的参考模型。霍夫斯泰德提出了文化维度理论,包括权利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等维度,揭示了不同文化在这些维度上的差异,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理论基础。而霍尔则通过高/低上下文的概念,阐述了不同文化间信息传递方式的差异,为跨文化翻译实践提供了启示。

在翻译实践中,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翻译者需要深入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准确把握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避免因文化因素而产生的误解和歧义。其次,翻译者应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群体,灵活运用翻译策略,确保译文在文化传达上的准确性和通畅性。最后,翻译实践中,跨文化交际理论也指导着翻译规范和伦理标准的建立,促进了翻译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跨文化交际理论在蒙汉翻译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还能促进蒙汉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因此,在翻译实践中充分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对于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沟通具有积极的意义。

2、蒙汉翻译实践中的跨文化交际障碍

蒙古文与汉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在语言结构、文化内涵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常常会导致在蒙汉翻译实践中出现各种跨文化交际障碍和误解。

蒙古文与汉语在语言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差异。首先,蒙古文采用谓主宾的语序,而汉语通常采用主谓宾的基本语序。这种语序差异在翻译实践中可能会导致语句结构不同步,需要翻译者进行语序调整,以保持译文的自然流畅。其次,蒙古文的词汇形态丰富多样,包括前缀、后缀、词根等,而汉语的词汇形态相对简单,主要通过词序和词义变化来表达意思。这种词汇形态上的差异可能会导致翻译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在文化内涵方面,蒙古族和汉族文化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蒙古族是以游牧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民族,注重家族和社群的关系,尊重长辈和传统。相比之下,汉族文化注重孝道、礼仪和尊重,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种文化差异在翻译中可能会导致对于某些文化特有的词汇、习惯和象征的理解和表达存在困难,容易造成翻译的不准确或不恰当。例如,在蒙古文中,“家”不仅指物理意义上的住所,更多地是指家庭、家族、家人等关系的集合体;而在汉语中,“家”除了有住所的意思外,还常常指家庭的意义。这种差异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文化内涵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这些语言结构和文化内涵上的差异可能会导致蒙汉翻译实践中的各种跨文化交际障碍和误解。例如,在翻译中可能会出现词语难以准确对应、表达含义不清晰、文化背景不符等问题,导致读者理解困难或产生误解。此外,由于缺乏对文化差异的深入理解和把握,翻译者可能会在选择词汇、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上出现偏差,影响译文的质量和准确度。

因此,为了克服蒙汉翻译实践中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和误解,翻译者需要加强对蒙古文和汉语语言结构、文化内涵的理解和熟悉,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对等性,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尽可能准确地传达源语言的意义和文化内涵,确保译文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3、应对跨文化交际障碍的策略和方法

在蒙汉翻译实践中,要应对跨文化交际障碍,翻译者可以采取多种策略和方法。首先,他们应该注重文化背景的了解和运用。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应该考虑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差异,尤其是在涉及到文化内涵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时。翻译者可以通过深入学习蒙古族和汉族的文化特点,了解其历史、宗教、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更好地把握原文的意义和情感色彩,确保译文在文化传达上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其次,翻译者应该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在面对跨文化交际障碍时,翻译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加注释等,以保持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例如,在翻译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特有词汇时,翻译者可以适当加入注释或解释,帮助读者理解文化背景和意义,避免产生误解。

此外,翻译者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来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他们可以利用翻译记忆库和机器翻译工具,减少重复翻译的工作量,提高翻译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同时,他们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和跨文化交际平台,获取文化背景信息和交流经验,拓展跨文化交际的视野和思路,促进翻译实践中跨文化交际的有效实施。

最后,翻译者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他们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术活动,学习最新的翻译理论和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他们还可以积极参与翻译实践和交流活动,与其他翻译者和专家分享经验和见解,共同探讨跨文化交际的最佳实践。

总之,要应对蒙汉翻译实践中的跨文化交际障碍,翻译者可以通过注重文化背景的了解和运用、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和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等方法来有效应对,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有效实施,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结论:

本文通过对蒙古族传统文化背景下蒙汉翻译实践中的跨文化交际障碍进行研究,发现了语言结构和文化内涵的差异是导致翻译障碍和误解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翻译者可以通过加强对文化背景的了解和运用、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和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等方法来应对。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促进蒙汉翻译实践中跨文化交际的有效实施,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其他文化背景下的翻译实践,丰富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伍娟娟.论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J].散文百家(理论),2021,(04):79-80.

[2]吴常亮.基于文化差异角度的蒙汉翻译可译性限度问题探讨[J].才智,2018,(08):193.

[3]朱文慧.赴蒙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