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协同机制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0
/ 2

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协同机制探究

陈石兵

石林彝族自治县国有资产运营中心

摘要:近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国有资产管理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国有资产保障政权有效运转和提供公共服务需要的作用,建立与公共行政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显得日益重要。要实现对国有资产全过程的统一监管,加强预算管理和资产的管理势在必行。国有资产作为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往往是相对独立的,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这种分割和孤立的管理模式导致了诸多难题,如国有资产流失、效益低下、资金浪费等问题的频发。因此,本文探讨了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协同机制,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协同机制

0 引言

协同机制的建立能够促使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之间的有效对接和互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通过建立协同机制,可以使国有资产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确保国家财富的合理保值增值。同时,协同机制也可以提高预算管理的精细化和透明化,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控制,防止财政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1 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概念与关系

1.1 国有资产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国有资产管理是指国家对其所有权范围内的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监督和保值增值的活动。国有资产的范围涵盖国家所有的资产,包括行政事业性、国有企业、自然资源(森林草原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以及其他财产。其内容包括资产评估、资产处置、资产监督、资产增值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是保护国家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实现国有资产的价值,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2 预算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预算管理是指通过编制、执行和监督预算来实现有效地管理和运作机构财务活动的过程。预算管理包括财政预算、投资预算、项目预算等多个层面,通过制定预算计划和控制预算执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其内容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预算绩效评价等环节,能够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实现财务目标和战略规划。

1.3 两者之间的关联与影响

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与影响。首先,国有资产管理需依托预算管理制定资产管理的投入计划和预算安排,确保资产管理活动有足够的财务支持。其次,预算管理影响着国有资产管理的效果和成果,通过预算控制和监督,可以保障国有资产的合理利用和增值,确保国家资产安全。此外,国有资产管理的结果也会反过来影响到预算管理,资产增值将为预算提供更多的财政收入,为实现预算目标提供支持。因此,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共同为国家财政稳健运作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 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协同机制构建

2.1 设定协同目标

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协同目标包括明确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目标,同时考虑政府预算的合理利用和支出。具体而言,协同目标应包括确立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统一目标,明确资产增值与预算合理运用的平衡关系,确保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这一协同目标的设定需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以确保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协同目标与国家发展战略和财政运行情况保持一致。

2.2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为了实现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协同机制,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这种信息共享机制应包括国有资产有关部门和预算部门的信息交流平台,确保双方及时共享资产状况、收益情况、投资规划、预算执行等方面的关键信息。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接口和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快速共享和交换。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双方的工作进展和情况,从而更好地协同工作,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

2.3 设计协同决策机制

协同决策机制是指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部门在制定重大决策时能够进行有效协商、协调的机制。这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协同决策程序和机制,确保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在资金投入、项目规划、资源配置等方面能够形成统一的决策意见。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或成立专门的协调议事机构,确保双方能够共同参与重大决策的讨论和制定,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决策不协同而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效率降低。

2.4 实施协同执行机制

协同执行机制是指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部门在决策达成后,能够有效地进行协同执行的机制。这需要建立起明确的责任分工、工作协作机制和监督评估制度,确保双方能够按照统一的决策意见和方案进行有效执行。在实施协同执行机制时,需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信息反馈和汇报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执行中的问题和障碍,确保国有资产和预算得到有效管理和使用。

2.5 进行协同监督与评估

为了确保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协同机制能够持续有效运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协同监督与评估机制。这包括建立相互监督的机制,通过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等手段,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或纠正。同时,还需要建立定期评估制度,对协同机制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为下一阶段的协同工作提供经验总结和改进建议,确保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协同机制能够不断优化和改进。

3 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协同机制的实施路径

3.1 完善协同机制的相关法律法规

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协同机制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以规范各方的权责和操作程序。首先,需要对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和协同工作的具体要求。此外,还需要建立跨部门协同管理的法律法规框架,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在国有资产与预算管理中的协同职责和权限划分。针对不同行业和部门的特殊情况,还应当制定细化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以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指导协同机制的具体实施。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为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协同机制的顺利推进提供法律保障和规范性引导。

3.2 建立协同工作领导小组

在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协同机制的实施过程中,成立协同工作领导小组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领导小组应由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统筹协同工作的规划、协调和监督。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协同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难点,推动相关法规政策的完善和落实,以及组织协同工作的交流与经验分享。此外,领导小组还应当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协同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和顺利落实。通过建立协同工作领导小组,可以有效提升协同机制的顺利推进和实施效果。

3.3 强化协同培训与学习

为了有效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协同机制的实施,需要加强相关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协同培训与学习。政府部门应当积极组织开展针对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协同工作的培训课程,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精神、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等内容的培训。同时,还可以借助内部和外部资源,邀请专家学者和先进典型案例进行经验分享和学习交流,促进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的提升。此外,还可以开展相关主题的研讨会和研修班,通过学习交流促进管理理念的更新和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强化协同培训与学习,可以为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协同机制的实施提供人才支持和保障。

3.4 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与技术

为了不断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协同机制的实施,需要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与技术手段。政府部门应当借鉴先进经验,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协同管理模式,推动相关管理流程和机制的优化和创新。同时,还应当积极采纳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建设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和系统,提升国有资产和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此外,还应当关注新兴领域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应用,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探索在国有资产和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实践,推动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和科技化发展。通过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与技术,可以不断提升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协同机制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

4 结语

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协同机制研究,对于促进政府资产的合理利用、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财政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确保国有资产和财政预算管理之间的良好衔接,从而实现国家资产的最大化效益和财政预算的最优配置。相信在不断的研究和改进中,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协同机制将更加完善,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曾宪奎. 竞争中性、生产效率提升与国有企业改革[J]. 理论学刊, 2019, (04): 88-94.

[2]周磊. 浅谈国有资产营运情况分析[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7, (02): 3-4.

[3]尹钟.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运营效率研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6, (15): 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