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都市农业园区规划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0
/ 2

浅谈现代都市农业园区规划设计

崔嵩岑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69

摘要:近几年来,农业已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同时也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我国,城市化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依托自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城市农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城市农业的特征和功能决定了它在新的农业时代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在这之前,要做好规划,确保长期的发展。

关键词:都市农业;规划设计;产业融合

引言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出现了“都市农业”的概念,曾经销声匿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城市农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逐步深化,城市农业逐渐走向成熟,并呈现出各自独特的功能和发展模式。城市农业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它对农业结构调整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由于中国特有的文化、地理、气候和经济等因素,中国城市农业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无法直接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和定型的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内继续探索。

1.规划的必要性及目的

都市农业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经济的转型、农民的增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都市农业园区则是都市农业的具体表现,它是城市农业发展过程中吸引资金、人才、科技等的落脚点,承载着都市农业的多种功能。全国各个地区的发展并不平衡,在土地、科技、人才、资金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发展都市农业、建设都市农业园区的过程中,既没有现成的模式,也没有可以照搬的建设条件,能够投入的资源要素也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如何确定合适的规模、怎样的定位、怎样的发展模式、怎样的运作方式,都必须规划先行,以免重复改造,浪费资源。

该规划是在宏观层次上进行策略与区域规划的基础上,为园区的发展提供蓝图。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将微型农业技术融合到园区的发展方向中,对园区进行了中尺度的规划,明确了园区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总体布局以及具体建设内容。同时,还对园区道路、景观、基础设施等作了详尽的规划并对投入产出量进行了预估,探讨了一种适宜于园区发展的运作方式,从而为城市农业园区的建设和经营提供参考。

2.现代都市农业园区规划原则

2.1.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原则

在对国家、省、市(区)有关政策进行深入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上级规划的要求,并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以保证都市农业园区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在规划之前,要做细致的调查,掌握第一手的信息,由于城市及其周围是处于发展中的,所以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和评价本地的状况;根据本地的资源条件基础、交通区位、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经济状况等,对其与周围环境的兼容性和产业结合性进行分析,对城市农业园区的类型或者是发展方式进行筛选,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支持,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规模大小进行预测和评价。因地制宜,体现地域特征。

2.2.主题突出、产业明确原则

在选择主题的时候,根据都市农业公园的地理位置、区域地位、政策支持、传统文化等多种要素,将都市农业生产、休闲旅游、科技展示等多种功能相结合,对园区的主题进行界定,而主题也将影响到园区今后的经营模式。在充分发挥政策优势的同时,也要将资源和市场要素结合起来,对园区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进行合理的划分,各行业要突出优势和特色。

2.3.质量优先、保持生态原则

在城市农业园区中,要遵循品质优先的原则,一方面要引进高品质的项目,制定严格的引进准入条件,以优质的项目来实现产业的聚集,并建立起核心品牌;二是要保证品质,高品质的商品是有价无市的先决条件。在项目的规划与实施中,采取了先进的生产技术,采取了绿色环保的种植方式,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并对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将土地、环境、水和工业等多个领域的资源进行整合,将优质和生态相结合,为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证。

2.4. 市场导向、政策支持原则

园区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服务和运营模式三个方面,能否形成自身“造血”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园区的成败。顺应市场,根据城市消费需求的变化,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科普教育产业,农业旅游产业,养生产业相结合,将农业嘉年华、农产品销售市场等新业态与新产业集群相结合,将多个功能融合在一起,既能满足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又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真正做到自给自足。与此同时,城市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还需要政策的支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经营主体的税收优惠,建设资金的筹措等。

2.5.多样性原则

不管是观光游,主题游,团队游,还是自助游,都应该让旅游者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公园及园林的设计应遵循多元化的原则,它不但影响到产品的开发、路线的选择、交通方式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对出行的时间与消费水平的选择对园林品种的选择,景观资源的配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现代都市农业园区规划设计

都市农业以城市为基础,靠近城市,在地域、人才、市场、科技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是对农业功能扩展的要求最大的地区。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农业从其原始的生产性特征,演化出了城乡一体化、功能多样化、现代集约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3.1.生产加工功能

在城市农业园区中,最根本的就是生产和加工,在我国,只有一些公共性质的公园,其他的城市农业都是以经济价值为中心,以生产和加工为最根本的保障功能来实现。包括标准化生产,初级和精深加工,市场交易的延伸,仓储和配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监控。

3.2.都市农事体验休闲观光功能

以都市居民不熟悉的农业生产过程、农事体验为主,将公园与地方的文化、产业资源以及自然风景相结合,来满足休闲、旅游、享受田园、体验民俗等需要,达到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

3.3.科技示范引领带动功能

新技术、新设备、新品种、新材料的研发与引进,以智能温室、无土栽培、植物工厂、农业机器人及数字农业、物联网等农业高新技术为主要内容,以此为平台,辐射其它区域。

3.4.企业孵化功能

城市农业园区的科技与品种等的研究,对各个领域的资源都有需求。将国内外的新技术引入到实验推广当中,再加上园区的辐射与传导效应,能够将各种资源聚集起来,对高科技企业进行孵化和培养,这在农业科技园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3.5.科普教育示范功能

在城市农业园区内,无论是种植、养殖或其他模式,其中包含了现代科技、数字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智能化控制平台与制造技术,既能向青少年进行科普示范,又能拓展青少年的知识面,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在此期间,将对农业生产中使用的新模型、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创新研究,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农业中,体现出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等多个层面的一体化发展,是一个时代的演变特点,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农业的表达方式也会越来越丰富,逐渐形成一种适应于全国各地的多元化发展模式。这需要计划的指导、实验的检验、持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宋兵.浅谈现代都市农业园区规划设计[J].现代园艺,2021,44(09):108-110.

[2]陈聪,王立旭,沈守云.基于“生态都市休闲农业”发展下平潭海坛风景区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探索及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01):115-116.

[3]米朝勇,周晓星.都市近郊型生态农业园区规划探究[J].南方农业,2018,12(12):167+170.